朱雙慶
結腸鏡檢查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特征改變研究
朱雙慶
目的探討近10年結腸鏡檢查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特征變化。方法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結腸鏡檢查的15692例受檢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總共檢查出1249例結直腸癌患者(7.96%)。從分期上看,結直腸癌患者的后一個Dukes分期的平均年齡均高于前一個分期的平均年齡,A期與B期的平均年齡均顯著低于C1期、C2期、D期的平均年齡(P均<0.05)。男女患者的性別比例為1.39∶1,從2010年起總體檢出率和女性患者的檢出率呈緩慢增長趨勢。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是(59.54±12.86)歲,從2009年起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呈緩慢增長趨勢。從2010年起右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增加,而直腸癌與左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下降。結論結腸鏡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結直腸癌的總體檢出率及女性患者的檢出率近年來均呈緩慢增長的趨勢,且有老齡化和發(fā)病部位右移的趨勢。
結直腸癌;結腸鏡;臨床特征的改變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5,30:1081~1084)
結直腸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結直腸癌患者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癥狀,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經(jīng)處于進展期或晚期,預后較差,而早期結直腸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進行根治,預后較好。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和確診結直腸癌能提高患者的預后,結腸鏡檢查已經(jīng)成為目前確診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近10年來通過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15692例,年齡18~95歲,平均(51.67± 13.16)歲;男性8268例,女性7424例,男女性別比例為1.11∶1。15692例受檢者經(jīng)病理活檢診斷為結直腸癌者1249例(7.96%),年齡19~94歲,平均(59.54±12.86)歲,其中男性726例,女性523例。所有患者的資料均完整,通過全結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首次確診為結直腸癌的患者入選本研究,排除繼發(fā)性結直腸癌患者。
1.2 方法
整理分析全部受檢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結直腸癌
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Dukes分期、大體類型、病理分型、各年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年齡、性別及病灶部位變化等資料。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t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
1249例結直腸癌患者中的首發(fā)癥狀有大便習慣改變406例,便血288例,腹痛272例,貧血180例,食欲不振62例,惡心、嘔吐41例。1176例患者的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并有865例患者的癌胚抗原(CE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58例直腸癌患者中肛門指診陽性493例(65.04%),首發(fā)癥狀有大便習慣改變298例,便血231例,腹痛189例,貧血40例;224例左半結腸癌患者的首發(fā)癥狀有大便習慣改變108例,腹痛59例,便血57例;267例右半結腸癌患者的首發(fā)癥狀有貧血140例,食欲不振62例,惡心、嘔吐41例,腹痛24例。
2.2 結直腸癌患者的Dukes分期
根據(jù)Dukes分期,1249例結直腸癌患者中處于A期的患者最多,達到53.8%,平均年齡為(58.65± 13.38)歲;其次是B期,平均年齡為(59.60±12.81)歲。結果表明,后一個分期的平均年齡均高于前一個分期的平均年齡,A期與B期的平均年齡均顯著低于C1期、C2期、D期的平均年齡(P均<0.05),但A期與B期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C1期、C2期、D期之間無顯著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結腸癌患者的Dukes分期
2.3 結直腸癌患者的大體分型和病理類型
通過結腸鏡可以看到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大體形態(tài),以潰瘍型最多見,有661例(52.9%),其次是浸潤型351例(28.1%)和腫塊型237例(19.0%)。1249例結直腸癌患者的病理類型中腺癌最常見,有562例 (45.0%),其次是腺瘤癌變380例(30.4%),黏液癌137例(11.0%),未分化癌121例(9.7%),最少見的是印戒細胞癌49例(3.9%)。
2.4 各年的結直腸癌檢出率及性別變化
結果表明,2004-2013年的結直腸癌檢出率范圍是7.05%~10.58%,2004-2010年結直腸癌的檢出率波動較大,2004年的檢出率最高,為10.58%,2009年的檢出率最低,為7.36%,從2010年起檢出率呈緩慢增長趨勢。從性別上看,男女患者的性別比例為1.39∶1,1249例結直腸癌患者中男性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為8.78%,顯著高于女性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7.04%(χ2=16.094,P=0.0001)。從各年的結直腸癌檢出率的性別變化上看,除了2008年,男性受檢者的各年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高于女性的檢出率,男性的檢出率2004-2009年檢出率逐年下降,從2004年最高的檢出率11.05%降至2009年最低的檢出率7.56%,2010-2013年男性檢出率穩(wěn)定在8.68%~8.81%,而女性的檢出率在2004-2009年波動較大,從2010年起檢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見圖1。
圖1 各年結直腸癌檢出率及其性別比例變化
2.5 各年結直腸癌患者的年齡變化
結果表明,2004-2008年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波動較大,范圍是48.95%~53.58%,從2009年起結直腸患者的平均年齡呈緩慢增長。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齡(60.97±12.96)歲,顯著高于女性(57.55± 12.54)歲,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664,P= 0.000)。并且男性患者每年的平均年齡均高于女性。見圖2。
圖2 各年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變化
2.6 結直腸癌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及其變化趨勢
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的病灶部位中直腸的比例最高,達到60.69%,然后是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從各年的部位變化趨勢上看,每年直腸癌的檢出率顯著高于結腸癌,2009-2013年的直腸癌比例穩(wěn)定在60.02%~61.08%,除了2005年和2006年,右半結腸癌的比例均高于左半結腸癌,且從2010年起右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增加,而直腸癌與左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下降,結直腸癌的發(fā)病部位有右移的趨勢。見表2和圖3。
表2 結直腸癌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
圖3 各年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病灶部位變化
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西方,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高居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二位。西方國家通過早期診斷及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雖然我國的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但是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原因主要是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變化[1]。早期結直腸癌無明顯癥狀,偶爾有排便習慣的改變、黏液血便、腹痛等癥狀,常常與其他肛腸疾病相互混淆,早期診斷率較低,確診時多為中晚期,而結直腸癌的早晚預后有明顯差別,如何提高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對于改善結直腸癌的預后有重要意義[2]。黃鐵碧等[3]研究結果表明,社區(qū)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大腸癌的相關知識,提高人們預防大腸癌的意識,有利于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
結腸鏡檢查因其能直接顯示腫瘤形態(tài)及其表面的潰瘍,并能在直視下進行取樣活檢,做出病理學診斷,因此成為目前結直腸癌診斷的有效手段[4]。但是,常規(guī)結腸鏡很難發(fā)現(xiàn)超微小病變,特別平坦型腫瘤由于其表現(xiàn)不明顯,漏診率較高,而其早期就向深部浸潤生長,容易導致腫瘤擴散,因此早期漏診危險性很高[5]。陳秀華的研究[6]結果表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聯(lián)合電子結腸鏡檢查可以對結腸癌的老年患者的診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直腸癌和左半結腸癌患者的首發(fā)癥狀主要有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及便血,右半結腸癌的首發(fā)癥狀主要是貧血、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人們應該提高對這些癥狀的警惕性,不能簡單將其歸因于痔瘡、腸炎等良性疾病。從分期上看,結直腸癌患者的后一個Dukes分期的平均年齡均高于前一個分期的平均年齡,A期與B期的平均年齡均顯著低于C1期、C2期、D期的平均年齡(P均<0.05)。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可以提高患者的預后。本研究中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大體形態(tài)以潰瘍型最多見,其次是浸潤型和腫塊型,結直腸癌患者的病理類型以腺癌最常見,其次是腺瘤癌變、黏液癌、未分化癌和印戒細胞癌,這與唐合蘭的研究[7]結果一致。本研究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為7.96%,高于南瓊等[8]報道的昆明某院11年大腸癌的結腸鏡檢出率7.19%。從2010年起檢出率呈緩慢增長趨勢。從性別上看,男女患者的性別比例為1.39∶1,這個比例低于郭麗梅報道[9]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男女比例1.42∶1。男性結直腸癌的檢出率8.78%,顯著高于女性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7.04% (χ2=16.094,P=0.0001)。從各年的結直腸癌檢出率的性別變化上看,除了2008年,男性受檢者的各年的結直腸癌的檢出率高于女性的檢出率,男性的檢出率2004-2009年檢出率逐年下降,2010-2013年穩(wěn)定在8.68%~8.81%,而女性的檢出率在2004-2009年波動較大,從2010年起檢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年齡上看,從2009年其結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緩慢增長,結直腸癌具有老齡化的趨勢,這與胡華元等的研究[10]結果相一致。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齡(60.97± 12.96)歲,顯著高于女性(57.55±12.54)歲(t= 4.664,P=0.000),并且男性患者每年的平均年齡也均高于女性。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的病灶部位中直腸的比例最高,達到60.69%,然后是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從各年的部位變化趨勢上看,
每年直腸癌的檢出率顯著高于結腸癌,從2010年起右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增加,而直腸癌與左半結腸癌的比例緩慢下降,結直腸癌的發(fā)病部位有右移的趨勢,這與武子濤等的研究[11]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結腸鏡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結直腸癌的總體檢出率及女性患者的檢出率近年來均呈緩慢增長的趨勢,結直腸癌有老齡化和發(fā)病部位右移的趨勢。
[1]梁子正,顏登國.青年組與老年組結直腸癌對照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3,37(11):988-989.
[2]張秀,朱鋼.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對結直腸癌簡便篩查的應用價值〔J〕.北京醫(yī)學,2012,34(11):1010-1011.
[3]黃鐵碧,程里生,李陽,等.社區(qū)健康教育干預與大腸癌早期診斷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4,21 (4):524-525.
[4]楊軍.結腸鏡診斷大腸癌123例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8,10(11):1512-1513.
[5]楊建榮.結腸鏡在機會性篩查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5):472-474.
[6]陳秀華,許樂,蔣文莉,等.老年人進展期結腸癌彩色多普勒超聲與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9,28(12):994-997.
[7]唐合蘭,顏偉,杜斌,等.260例結直腸癌臨床分析與腸鏡檢查的臨床價值〔J〕.醫(yī)學綜述,2013,19(18): 3407-3409.
[8]南瓊,陳婭蓉,珠珠,等.昆明某院11年結腸鏡檢出大腸癌臨床特點變化趨勢〔J〕.重慶醫(yī)學,2014,43 (10):1250-1252.
[9]郭麗梅,郭江川,耿昌友,等.293例大腸癌的結腸鏡檢查與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5):78-79.
[10]胡華元,姚艷梅,王捷鵬,等.廣東惠東地區(qū)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特點〔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11):1195-1198.
[11]武子濤,韓英,盛劍秋,等.華北地區(qū)大腸癌發(fā)病特點〔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9):921-923.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y Colonoscopy
ZHU Shuangqing.People's Hospital of Dangyang,Dangyang,4441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y colonoscopy in recent 10 year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5692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1249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detected(7.96%).The average age of a post Dukes stag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as higher than a former Dukes stage.The average ages of A stage and B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1stage,C2stage and D stage(all P<0.05).The sex ratio of men to women was 1.39∶1.Since 2010,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detection rate for female patients increased slowly.The average age of all patients was(59.54±12.86).Since 2009,the average age of all patients increased slowly.Since 2010,the proportion of right colon cancer had slowly increased,but the proportion of rectal cancer and left colon cancer had slowly decreased.ConclusionColonoscopy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detection rate for female patients increase slowly.Colorectal cancer has the aging trend with lesions shifting to right.
Colorectal cancer;Colonoscopy;Change of clinical features
10.3969/j.issn.1001-5930.2015.07.043
R735.3+7
:A
:1001-5930(2015)07-1081-04
2014-10-08
2014-12-25)
(編輯:甘艷)
444100湖北省當陽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