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潛山縣 彰 法山小學( 246300) 李樂華
梅城中心小學 黃光蘭
當今社會,計算機網絡走進千家萬戶,深入各行各業(yè),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樣,計算機已進入學校,走進課堂,并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對從事教學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來說,計算機網絡并不陌生,但如何將它很好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實現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全新的課題,更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那么,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有什么不同,教師該怎么實現角色轉換,網絡環(huán)境教學有什么意義,網絡環(huán)境教學對學校和教師有哪些要求等,這些擺在面前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1.傳統(tǒng)模式教學形式。傳統(tǒng)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板書、講解,把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動施教者,是課程、教材的執(zhí)行者,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教材成為灌輸的內容。課前,教師只需依據教材的內容進行備課;課堂上,教師只需照本宣科,就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2.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形式。隨著網絡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在課堂上廣泛應用,教與學的關系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師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合作者。教師通過網絡創(chuàng)造教與學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1.傳統(tǒng)模式教學的特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我國教學實踐中仍然占有主導地位,尤其在欠發(fā)達地區(qū),由于教育經費、師資力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按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次序把課本內容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則通過教師課堂上所講,課后依靠做作業(yè)鞏固,達到學習的目的。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優(yōu)勢:①有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在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學生通過語言和行動來表現自己的行為,這樣溝通更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②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一些問題進行擴展、延伸,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傳統(tǒng)模式教學的缺點:①以教定學,對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知識的寶庫,是課堂的主宰者,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什么都學不到。②教師以本為本,忠實地執(zhí)行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內容完成教學任務,不利于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大膽創(chuàng)新的意識的形成。③方法單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只需按照備課筆記設計的教學思路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
2.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的特點。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是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有效運用于教育工作的典型案例,是當今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結晶。主要優(yōu)點有:①直觀性。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將聲音、文字、圖像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參與認知,更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②交互性。網絡的最大特點是能實現實時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映給教師,獲得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來交流學習經驗。這種交互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及時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改進完善,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③資源共享。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共享的特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自己也可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流水線”,充分享受網絡中無窮無盡的學習資源。主要缺點:①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計算機和網絡操作能力;②課件內容華而不實,有些教師為了標新立異,在制作課件時,喜歡加一些動畫和音樂效果等,這些東西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往往會使學生忽視上課的內容。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廣泛應用,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研究、教學模式的開發(fā)已日趨深入,網絡教學的推廣應用也更加有意義。
當今的教育教學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突出個體差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中很難做到。在網絡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來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教師與學生的各種解題設想完全可以實時通過動手操作在電腦上得到驗證。電腦實時交互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體現,從而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镁W絡組織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手法多樣,集聲像、圖文于一體,變抽象為直觀,變呆板為生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下自主、積極地學習,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網絡環(huán)境教學倡導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圍繞學習目標,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中心,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獲取知識,同時運用網絡資源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是充滿想象、不斷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培養(yǎng)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的方式。
例如,在小學數學“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我們通過計算機“畫圖軟件”,使學生在數學課上不僅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還學會了電腦繪圖的簡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圖形的印象,為學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網絡模式教學活動中,網絡可以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源。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通過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和重組,融進自己的思想、理念,從而實現網絡教學的目標。這一準備,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師的成長與進步。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師生是固定的組合形式,教師的角色是比較單一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知識權威的化身,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最主要的信息來源,還是教學結果的負責者和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判者。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是應試教育的推動者,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和探索,不利于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在網絡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都將有較大的提升,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由場上的“主演”變?yōu)閳鐾獾摹皩а荨?,從而有精力和時間在智力、情感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得以轉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助者,教師在教學中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得以顯現,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和組織工作都將大大改善,從而真正實現網絡環(huán)境倡導的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
網絡環(huán)境建設是進行網絡教學的基礎。①硬件投入。要真正實現網絡教學,硬件建設是基礎和前提。建成校園網絡,要有保證網絡教學的多媒體教室,要有足夠的教學用計算機,為實現網上教學、網上教學信息化管理以及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保障。②先進實用。要充分考慮網絡設計、網絡結構、網絡技術,配置要先進,要基本滿足學校逐步到位的建網要求,充分發(fā)揮設備優(yōu)勢,實現功能最大化。③安全可靠。要有有效的管理維護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確保系統(tǒng)正常穩(wěn)定運行。
網絡管理隊伍建設是進行網絡教學的保證。計算機網絡教學要有技術支撐,要有一支精通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管理隊伍。只有擁有了專業(yè)的管理隊伍,才能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指導教師正確使用網絡教育技術,制作優(yōu)秀的課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更好更快地實現教學目標。
擁有一批熟悉網絡教學的教師隊伍是實現網絡教學的關鍵。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多媒體網絡技術,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網絡教學能否推廣實施,取決于一線的教師對現代多媒體網絡教育技術掌握的程度。在我國,我們大多數教師特別是一些不是在名校學習的教師從學校畢業(yè)時,基本沒有受過真正意義的網絡教學技術培訓,即使是受過培訓的青年教師也只知道簡單使用,而不熟悉如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來開展學習、教學和研究,更不知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自如地運用網絡。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當務之急是提高全體教師的網絡技術水平。我們可以通過教師繼續(xù)教育、選派優(yōu)秀教師到高校學習以及請專業(yè)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等方式,培養(yǎng)一批懂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教師,并充實到我們的教師隊伍中,逐漸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和使用網絡的能力。
總之,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教育經費投入的進一步加大,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正處于不斷發(fā)展壯大之中,網絡教學必將成為教育教學模式的主流,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只有充分認識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的重要意義,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未來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