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哲,李明春,石永堅,趙麗艷,程艷芹(解放軍第401醫(yī)院,山東青島 266071)
復(fù)方苦黃方是解放軍第401 醫(yī)院治療濕疹的純中藥外用方劑,由苦參、黃柏、蛇床子、防風(fēng)、蒼術(shù)等組成,具有祛風(fēng)勝濕、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功效。由其制成的洗劑在我院臨床使用多年,療效確切。但由于患者反映該制劑使用及運輸保存均不方便,筆者對其進行了再次開發(fā)研究,擬將其開發(fā)成方便患者使用及保存的凝膠劑。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有效成分,首先對其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選。筆者在本試驗中將方中蛇床子、防風(fēng)、蒼術(shù)等經(jīng)超臨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后的藥渣與處方量的苦參、黃柏藥材相混合,用正交試驗設(shè)計法,以苦參中的苦參堿與氧化苦參堿含量之和、防風(fēng)中的升麻素苷與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含量之和、黃柏中的鹽酸小檗堿含量以及浸膏得率為指標(biāo),綜合評價,優(yōu)選復(fù)方苦黃方的水提取工藝條件,以保證制劑的臨床療效。
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LC-10A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KH-100B 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禾創(chuàng)超聲儀器有限公司);80-1型離心沉淀機(上海浦東物理光學(xué)儀器廠);DV215CD 型電子分析天平(美國奧豪斯公司)。
苦參(批號:070129),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黃柏(批號:070801),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樹皮;防風(fēng)(批號:0105200113),為傘形科植物防風(fēng)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蛇床子(批號:20110506),為傘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 的干燥成熟果實;蒼術(shù)(批號:001054508),為菊科植物茅蒼術(shù)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的干燥根莖。以上品種均購自同仁堂藥業(yè)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由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張華副教授鑒定為真品。
苦參堿對照品(批號:110805-200507,供含量測定用)、氧化苦參堿對照品(批號:110780-201007,純度:92.3%)、升麻素苷對照品(批號:111522-201008,純度:93.9%)、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批號:111523-201007,純度:96.5%)、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批號:110713-200910,純度:97.9%)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液相色譜分析用甲醇、乙腈、無水乙醇均為色譜純;液相色譜用水為高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參照復(fù)方苦黃方臨床使用情況以及中藥湯劑煎煮常規(guī)方法,為保證試驗的可比性和可重復(fù)性,在飲片規(guī)格、提取次數(shù)、濾過、濃縮等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經(jīng)過查閱文獻[1]以及預(yù)試驗,選擇對提取結(jié)果影響明顯的3 個因素即提取時間(A)、加水量(B)以及浸泡時間(C)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shè)計表安排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因素與水平Tab 1 Factors and levels
準(zhǔn)確稱量處方量苦參、黃柏藥材,共9份,加入其他處方量按相同條件的SFE-CO2法萃取后的藥渣,混合均勻后,依照表1及正交試驗設(shè)計表進行試驗?;亓魈崛?次,濾過,合并3次提取液,濃縮定容至600 ml,制得1~9號樣品液。
2.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依利特Hypersil APS-2(NH2)(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無水乙醇-3%磷酸(80∶10∶10),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20 nm;柱溫:30 ℃;進樣量:20 μl。
2.3.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苦參堿對照品和氧化苦參堿對照品,分別加乙腈-無水乙醇(80∶20)混合溶液溶解、定容,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976 mg/ml的苦參堿對照品貯備液和1.524 mg/ml的氧化苦參堿對照品貯備液。分別取2種對照品貯備液適量,置于同一量瓶中,用乙腈-無水乙醇(80∶20)混合溶液分別稀釋定容成含苦參堿29.64、88.92、148.20、207.48、266.76、326.04 μg/ml 和含氧化苦參堿22.86、68.58、114.30、160.02、205.74、251.46 μg/ml的1~6號混合對照品溶液。
2.3.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量取“2.2”項下1~9 號樣品液各20 ml,離心(3 000 r/min,離心半徑5 cm)25 min;取上清液,用氨試液調(diào)pH至10,置于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萃取5 次,每次20 ml;合并三氯甲烷液,置于60 ℃水浴上揮干;用適量無水乙醇溶解殘渣,并轉(zhuǎn)移至25 ml 量瓶中,加無水乙醇稀釋至刻度,混勻,用0.45 μm 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1~9號供試品溶液。
2.3.4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稱取除苦參外的其余處方量藥材,照“2.2”和“2.3.3”項下方法,依法制得陰性對照溶液。
2.3.5 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分別吸取陰性對照溶液、4號混合對照品溶液、1號供試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3.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結(jié)果顯示,供試品色譜中,苦參堿保留時間為9 min 左右,氧化苦參堿保留時間為13 min 左右,均與對照品的保留時間一致;主成分峰與雜質(zhì)峰分離度>2.0,陰性對照無干擾。色譜圖見圖1。
圖1 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高效液相色譜圖A.陰性對照溶液;B.混合對照品溶液;C.供試品溶液;1.苦參堿;2.氧化苦參堿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matrine and oxymatrineA.negative control solution;B.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 solution;C.test sample solution;1.matrine;2.oxymatrine
2.3.6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吸取“2.3.2”項下1~6號混合對照品溶液各20 μl,按“2.3.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以進樣液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biāo),以峰面積值(y)為縱坐標(biāo)進行線性回歸,得苦參堿回歸方程為y=512.0x+10.12(r=0.999 9,n=6),氧化苦參堿回歸方程為y=536.3x+1.070(r=0.999 9,n=6)。結(jié)果表明,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檢測質(zhì)量濃度線性范圍分別為29.64~326.04、22.86~251.46 μg/ml。
2.3.7 精密度、重復(fù)性、穩(wěn)定性和加樣回收率試驗 按相關(guān)要求分別進行試驗。結(jié)果,精密度試驗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峰面積的RSD 分別為0.15%、0.22%(n=6);重復(fù)性試驗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峰面積的RSD 分別為1.06%、1.73%(n=6);穩(wěn)定性試驗中樣品液放置12 h 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含量的RSD 分別為1.32%、1.10%(n=6);加樣回收率試驗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回收率分別為100.98%、98.61%,RSD分別為1.52%、1.25%(n=6)。以上表明含量測定方法符合規(guī)定。
2.4.1 色譜條件 色譜柱:Hypersil GOLD(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梯度洗脫(0 min,乙腈13%、水87%;20 min,乙腈30%、水70%);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54 nm;柱溫:30 ℃;進樣量:10 μl。
2.4.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經(jīng)五氧化二磷干燥后的升麻素苷對照品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溶解,定容,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471.2 μg/ml 的升麻素苷和519.6 μg/ml的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移取以上2 種對照品溶液適量,用甲醇稀釋定容,制成升麻素苷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7.5、15 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2.4.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2.2”項下1~9 號樣品液各1 ml,通過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2 g,內(nèi)徑1 cm),用甲醇50 ml洗脫,收集甲醇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量瓶中,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1~9號供試品溶液。
2.4.4 樣品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測定 取“2.4.2”項下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及“2.4.3”項下的1~9號供試品溶液,在“2.4.1”項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0 μl,記錄峰面積,計算升麻素苷與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含量之和。
經(jīng)方法學(xué)考察,測定升麻素苷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含量的方法學(xué)符合要求,其具體內(nèi)容另文發(fā)表[6]。
2.5.1 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SB-C18(1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每1 000 ml水中加入0.05 mol磷酸二氫鉀并用磷酸調(diào)pH 至2.5)(25∶75),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65 nm;柱溫:30 ℃;進樣量:10 μl。
2.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jīng)五氧化二磷干燥后的鹽酸小檗堿對照品,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并定容,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997 mg/ml的鹽酸小檗堿對照品貯備液。移取對照品貯備液適量,再用流動相稀釋定容,分別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39.94、79.88、119.8、159.7、199.7 μg/ml的1~5號對照品溶液。
2.5.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量取“2.2”項下的1~9 號樣品溶液各2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適量1%鹽酸甲醇溶液超聲10 min,放冷,用1%鹽酸甲醇溶液定容至10 ml,離心(3 000 r/min,離心半徑5 cm),取上清液,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1~9號供試品溶液。
2.5.4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稱取除黃柏外其余處方量藥材,按照“2.2”項下1 號樣品液處理方法和“2.5.3”項下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依法制得陰性對照溶液。
2.5.5 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取陰性對照溶液、4號對照品溶液、1號供試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5.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結(jié)果顯示,供試品色譜中,鹽酸小檗堿保留時間在10 min 左右,與對照品的保留時間一致;主成分峰與雜質(zhì)峰分離度>2.0,陰性對照無干擾。色譜圖見圖2。
2.5.6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吸取“2.5.2”項下1~5號對照品溶液各10 μl,按“2.5.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以進樣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biāo),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biāo)進行線性回歸,得鹽酸小檗堿回歸方程為y=23.23x-4.755(r=0.999 9,n=5);結(jié)果表明,鹽酸小檗堿檢測質(zhì)量濃度線性范圍為39.94~199.7 μg/ml。
2.5.7 精密度、重復(fù)性、穩(wěn)定性和加樣回收率試驗 按相關(guān)要求分別進行試驗。結(jié)果,精密度試驗中峰面積的RSD 為0.09%(n=6);重復(fù)性試驗中峰面積的RSD 為1.72%(n=6);穩(wěn)定性試驗中樣品溶液放置24 h 含量的RSD 為0.24%(n=6);加樣回收率試驗平均值為98.6%,RSD 為0.99%(n=6)。以上表明含量測定方法符合規(guī)定。
精密吸取“2.2”項下1~9 號樣品液各10 ml,按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浸出物測定法”(附錄ⅩA)項下方法[11],置于已烘干至恒質(zhì)量的蒸發(fā)皿中,水浴蒸干,于105 ℃烘3 h,計算浸膏得率[(浸膏量/10)×(總藥液量/藥材量)×100%]。
圖2 鹽酸小檗堿高效液相色譜圖A.陰性對照溶液;B.對照品溶液;C.供試品溶液;1.鹽酸小檗堿Fig 2 HPLC chromatogram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A.negative control solution;B.reference substance solution;C.test sample solution;1.berberine hydrochloride
取“2.2”項下1~9號樣品液,分別測定提取液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含量之和(Y1)、升麻素苷含量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含量之和(Y2)、鹽酸小檗堿的含量(Y3),同時計算浸膏得率(Y4)。根據(jù)4項指標(biāo)對提取方法的影響程度,分別給予權(quán)重系數(shù)0.3、0.3、0.3、0.1。將所得數(shù)據(jù)標(biāo)準(zhǔn)化后進行綜合評價{Y=[(Y1/Y1max)×0.3+(Y2/Y2max)×0.3+(Y3/Y3max)×0.3+(Y4/Y4max)×0.1]×100}。正交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見表2,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2 正交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Tab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提取時間(A)對綜合評價值具有顯著性影響(P<0.05);極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各因素對綜合評價值影響的先后次序為提取時間(A)>加水量(B)>浸泡時間(C),各因素水平的強弱順序為A3>A2>A1,B3>B2>B1,C2>C1>C3。結(jié)合操作實際和節(jié)約能源的需要,確定優(yōu)選的工藝參數(shù)組合為A3B1C1,即提取時間120 min,加水量8、6、6 倍(以投料的藥材和藥渣總質(zhì)量計),浸泡時間20 min。
表3 方差分析結(jié)果Tab 3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取處方量苦參、黃柏藥材,共3份,分別加入其余處方量的按相同條件的SFE-CO2法萃取后的蛇床子、防風(fēng)、蒼術(shù)藥渣,混合均勻后,加水浸泡20 min,回流提取3次,加水量分別為8、6、6 倍,每次提取120 min,按照“2.2”項下樣品液的制備方法制備3 批樣品,分別測定。結(jié)果,3 批樣品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總含量平均值為3.152 6 mg/g,RSD為1.03%(n=3),升麻素苷和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的總含量平均值為4.977 2 mg/g,RSD為2.27%(n=3);鹽酸小檗堿的平均含量為3.345 0 mg/g,RSD 為1.19%(n=3);浸膏得率平均值為49.23%,RSD 為2.43%(n=3)。以上表明由正交試驗篩選出來的水提取工藝穩(wěn)定可行。
預(yù)試驗曾考察藥材吸水率、加水量、浸泡時間、提取時間、提取次數(shù)對苦參堿與氧化苦參堿的總量、升麻素苷與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的總量、鹽酸小檗堿的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響,最終選取對提取效果影響相對較大的3個因素:加水量、浸泡時間、提取時間為考察因素。驗證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正交試驗所優(yōu)選的水提取工藝穩(wěn)定可行。
在苦參堿與氧化苦參堿的色譜分析中,曾使用甲醇、無水乙醇為供試液的溶劑,使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乙腈-無水乙醇、乙腈-無水乙醇-3%磷酸為流動相。經(jīng)過比較,結(jié)果以無水乙醇為供試品溶劑,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苦參”含量測定項下[11]流動相條件中的乙腈-無水乙醇-3%磷酸(80∶10∶10)為流動相時,樣品峰形對稱、與其他雜質(zhì)峰分離度良好。
在鹽酸小檗堿的含量測定中,曾參考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黃柏”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進行檢測,但分離效果不好。筆者分析可能是由于本制劑屬于復(fù)方制劑,其干擾成分與單味黃柏有很大差別所致。筆者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由于黃柏中既含鹽酸小檗堿又含小檗堿,在用1%鹽酸甲醇溶液定容時,先超聲10 min,使小檗堿均轉(zhuǎn)化成鹽酸小檗堿,更便于含量測定。在選擇測定波長時,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溶液在200~400 nm波長處掃描,顯示鹽酸小檗堿在265、346 nm波長處均有較大吸收峰,但在265 nm 波長處雜質(zhì)峰干擾較少。因此,本試驗選擇265 nm為檢測波長。在流動相的選擇時,在水相為純水的條件下,樣品峰之間分離度不好,而且會出現(xiàn)嚴(yán)重的拖尾現(xiàn)象。當(dāng)在水相中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制備成0.05 mol/L的緩沖鹽溶液并調(diào)節(jié)pH為2.5后,各峰之間的分離度均在1.5以上,達到了分離要求。
[1]沈群.中藥研究中的正交設(shè)計問題[J].數(shù)理醫(yī)藥學(xué)雜志,2011,24(1):19.
[2]惠建國,孫秀梅,張兆旺.苦參半仿生提取法與水提取法的比較[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07,31(3):245.
[3]周世玉,周曉英,唐婧坤.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苦參片中苦參堿含量[J].中國藥業(yè),2011,20(7):27.
[4]史明,于琳,時曉亞.復(fù)方苦參子洗液提取工藝優(yōu)選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藥導(dǎo)報,2011,17(2):68.
[5]巨建云,趙海霞.水提取法制備苦參配方顆粒的工藝研究[J].中藥材,2009,32(10):1 625.
[6]程艷芹,李明春,張哲.HPLC法同時測定復(fù)方苦黃方水提液中升麻苷、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含量[J].解放軍藥學(xué)學(xué)報,2013,29(4):362.
[7]王洪明,許學(xué)麗.HPLC法測定頸復(fù)康顆粒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中國藥房,2013,24(48):4 586.
[8]李定芬,陳新華,戴劍鋒.不同方法對黃柏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比較[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0,27(1):52.
[9]楊躍輝,楊君,姜清華.HPLC法測定水調(diào)散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化學(xué)與生物工程,2011,28(6):87.
[10]張倩,蔡麗芬,鐘國躍,等.RP-HPLC 法同時測定關(guān)黃柏中小檗堿、藥根堿、巴馬汀及黃柏酮含量的方法學(xué)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6):2 061.
[1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88-189、附錄62.
[12]謝林,韓建偉,付聰,等.正交試驗優(yōu)選傷科熏洗湯劑的水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0,1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