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森童
2015年1月16日,姚貝娜因癌癥復發(fā),永遠告別了我們。留下一雙透亮的眼角膜,替她繼續(xù)看著這個世界。
甄■說:“人去方知情深。”說這話時,姚貝娜在劇中插曲《菩薩蠻》的余音剛落,孫儷演技爆發(fā)痛哭的畫面還近在眼前。對于姚貝娜的歌迷而言,電視上反復重播的《甄■傳》還在,但姚貝娜已去。戲中甄■的一哭,竟不知不覺帶上了姚貝娜式的悲涼:“英年早逝”、“天妒紅顏”。
說白了,這是一種極深刻的遺憾。
現(xiàn)在,當我試著去回顧姚貝娜的短暫歌唱生涯,試著從她人生走向去揣測她的心態(tài)時,我才突然發(fā)覺,她一定是一個唱歌的勇士。
從歌手到選手再到歌手,一個生在體制內(nèi)聲樂家庭的姑娘,一定沖破了很多阻礙才能說服家人、說服自己去做一個流行歌手。一個自恃是歌手的人,一定也打破了心里的很多障礙,才能說服自己去參加一個選秀節(jié)目,從歌手變成選手。更不用說期間她經(jīng)歷了癌癥的多次洗禮,在歌手道路的放棄和繼續(xù)間,她一定做了許多破立才毅然選擇了后者。
她有天賦,因為她是少有的可以為每首不同的歌,去訂做不同聲音的“多面手”。若不說,很少人會僅憑聲音去斷定《隨他吧》與《甄■傳》插曲是出自同一人。她就像是音樂界的配音演員,為了不同的歌曲能夠隨意改變唱腔,塑造出不同的角色,讓自己既是古典溫婉的“安陵容”,又是《好聲音》舞臺上《也許明天》的流行咖,也是春晚舞臺上歌頌《天佑中華》的正“新民歌歌者”。
但什么是姚貝娜最自我的聲音底色?我們一直在期待她更清晰的回答。
2012年,姚貝娜發(fā)行的同名專輯,是她自我、完整音樂作品的第一次爆發(fā),但受困于名氣的缺乏,也沒有強大的制作資源,即便唱功不俗,卻也不免淪為一部個人音樂日記的集納。但即便如此,《我要的很簡單》等歌曲,還是唱出了她心底對于熱愛唱歌的吶喊:“我要的其實很簡單……每當我站在舞臺中央的時候,幸福隨著空氣在搖動,燈光一直灑在我臉上。”現(xiàn)在看來尤為讓人動容。就像她定格的最后一條微博:“躺了將近一個月了,現(xiàn)在憋得我真想唱歌啊?!?/p>
唱歌的沖動,她從來都沒有變過。
但當人們期待成熟歌手姚貝娜,在歌唱創(chuàng)作都趨完美、有更多優(yōu)質(zhì)資源、能交出一張什么樣的音樂作品時,她卻再也不能給出答案?!耙ω惸取?個字,永遠內(nèi)化在她的不同電影插曲、片頭片尾曲的角色之中。我想,這是她的遺憾,也是我們的遺憾。
在這個既是神曲滿天飛、又是電視選秀節(jié)目半邊天的中國樂壇,真正用心唱歌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真正的回應。
姚貝娜已逝,“今天,所有的人都是貝殼。”可今天過了呢?誰該為姚貝娜歌唱的一片癡心買單?
關(guān)了電視,突然想起黃偉文的一句歌詞:“誰又妄想一曲一世,讓人忠心到底?”
罷了,天堂好眠。姚貝娜,來世別再當歌手。
(摘自豆瓣樂評)(責編 ?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