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心臟移植患者術后心電圖特征70例分析

      2015-03-11 08:34:43陳為君林靖宇宿燕崗張新剛陳璐陳昊
      中國臨床醫(yī)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心電圖

      陳為君 林靖宇 宿燕崗 張新剛 陳璐 陳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電圖室,*心外科,上?!?00032)

      ?

      ·論著·

      心臟移植患者術后心電圖特征70例分析

      陳為君林靖宇宿燕崗張新剛陳璐陳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電圖室,*心外科,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后心電圖的特征和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分析2009—2012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70例患者的術后隨訪心電圖檢查結果。結果:患者術后的平均心室率較快,心電圖表現(xiàn)多見非缺血性ST-T改變、V1導聯(lián)P波終末電勢(P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增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偶見的心室率緩慢、缺血性ST-T改變及心律失常等現(xiàn)象則提示預后不良。結論:對于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后心電圖的特征性表現(xiàn)有助于判斷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心臟移植;雙腔靜脈吻合術;心電圖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完成了亞洲首例心臟移植術。以往采用標準心房吻合術進行心臟移植術,但術后患者的心電圖大多示心律失常[1]、右束支阻滯及電軸左偏等[2]。近年來,普遍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進行心臟移植。目前,國內有關雙腔靜脈吻合術患者術后隨訪心電圖特征的報告較少。本研究通過分析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在術后不同隨訪階段的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探討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后心電圖的特征及臨床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2012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胸外科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進行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手術且術后恢復良好并出院的患者70例,其中男性54 例,女性 16 例;年齡 21~73歲,平均(47.34±12.36)歲;術前為張性心肌病53 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圍生期心肌病 3例,限制性心肌病3 例,復雜先天性心臟病 1例,瓣膜性心肌病4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70例患者的伴發(fā)疾病包括高血壓病8例,2型糖尿病7例;2例患者有腎功能不全病史,1例患者有陳舊性心肌梗死病史,13例患者曾行人工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所有患者術前心功能為Ⅳ級[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分級],均屬終末期心臟病患者。

      1.2方法

      1.2.1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的手術方法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修剪供體心臟(保留適當長度的主動脈及肺動脈),左房、主動脈均以3-0 prolene線連續(xù)吻合,開放主動脈阻斷鉗,心臟自動復跳后,以 4-0 prolene線分別連續(xù)吻合肺動脈、下腔靜脈、上腔靜脈。

      1.2.2常規(guī)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檢查應用上海數(shù)創(chuàng)心電圖分析儀,記錄同步12導聯(lián)心電圖,描記速度25 mm/s,電壓10 mm/mV,心電圖診斷標準參照文獻[3]。截至2014年4月,術后1年隨訪患者共 68 例,術后2年隨訪患者 44 例,術后3年隨訪患者 25 例,術后隨訪4年及4年以上患者 15 例, 隨訪期間共有6例患者病死。

      1.2.3心動超聲檢查應用 荷蘭Philips公司 IU-22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患者取左側臥位,對其心前區(qū)胸骨旁、心尖區(qū)的多部位、多切面進行檢查。心臟超聲顯像標準參照文獻[4]。

      2結果

      2.1術后平均心室率術后1、2、3、4年及4年以上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分別為(96.43±12.08)次/min、(90.41±10.54)次/min、(90.08±8.00)次/min、(93.14±13.12)次/min;不同隨訪時間段的平均心室率均較快,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術后不同隨訪時間段的心電圖表現(xiàn)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在術后不同隨訪階段的心電圖表現(xiàn)基本相似。術后1年隨訪心電圖多為竇性心律(98.5%),心電圖改變依次為非缺血性ST-T改變(38.2%)、竇性心動過速(33.8%)、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32.3%)及V1導聯(lián)P波終末電勢(P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 Ptfv1)增大(20.6%)等。術后2年隨訪心電圖表現(xiàn)多為竇性心律(95.5%),心電圖改變依次為非缺血性ST-T改變(36.4%)、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31.8%)及 Ptfv1 增大(29.5%)等。術后3年隨訪心電圖表現(xiàn)多為竇性心律(96.0%),心電圖改變依次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32.0%)、Ptfv1增大(32.0%)、正常心電圖(32.2%)及非缺血性ST-T改變(28.0%)等。術后4年及4年以上隨訪心電圖表現(xiàn)均為竇性心律(100.0%),心電圖改變依次為Ptfv1增大(33.3%)、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26.7%)、正常心電圖(26.7%)及非缺血性ST-T改變(26.7%)等。術后不同時間段的心電圖均少見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變。詳見表1。圖1為1例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患者的隨訪心電圖。

      表1 術后不同隨訪時間段的心電圖表現(xiàn)  (%)

      竇性心律,心率98 次/min,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Ptfv1增大,T波改變(呈非缺血性改變)

      圖11例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患者的術后心電圖

      2.3術后的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術后不同隨訪階段,70例患者中,16例超聲心動圖表現(xiàn)正常, 47例的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心房肥大,室間隔增厚伴收縮活動減弱、左室心尖部肥厚、肺動脈主干局部狹窄以及二尖瓣返流和心包積液等僅見于個別患者。

      2.4隨訪期間6例病死患者的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特征回顧6例病死患者的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隨訪記錄,此6例病死患者的心電圖特征除了表現(xiàn)為竇性心動過速、Ptfv1增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之外,還可見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變。此外,6例患者的超聲心動圖表現(xiàn)均異常。見表2。

      表2 6例病死患者的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特征

      3討論

      心臟移植患者的心臟最顯著的一個特征是心臟去神經(jīng)狀態(tài)[5],即心臟功能不再受心交感神經(jīng)及心迷走神經(jīng)調節(jié),使移植后患者的靜息時竇性心率增快,通常在80 次/min 以上,部分患者超過100 次/min。本研究對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進行的隨訪顯示,無論在術后1年還是更長隨訪時間段,患者平均心室率均超過90 次/min,證實了快心室率與供體的去神經(jīng)狀態(tài)有關,提示心臟移植術后患者的快心室率將長期存在。反之,若術后患者心室率較慢,提示預后可能不良。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術后1年隨訪時心電圖為竇性心動過緩;術后2年隨訪心電圖時,基礎心律發(fā)展為房室連接處逸搏心律,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室間隔增厚伴收縮活動減弱,右室壁增厚伴右室收縮活動減弱,雙心房肥大伴二尖瓣返流,該患者術后不到3年即病死。此外,本研究的70例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病竇綜合征患者;這是由于所有患者均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移植后心臟的竇房結及右房由供體提供,故竇房結損傷的概率明顯降低,病竇的發(fā)生率也因此大幅度降低。在國內,至今僅有2例心臟移植患者[6-7]術后出現(xiàn)病竇綜合征并植入雙腔起搏器,其中1例雖然采用了雙腔靜脈吻合法,但是在1年半后發(fā)生了病竇綜合征。因此,心臟移植術后竇房結功能紊亂的原因除了與術式有關外,不排除供體心臟缺血時間、外科操作創(chuàng)傷和急性排異反應等原因。

      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的心電圖特征明顯,多為竇性心律,多見非缺血性 ST-T 改變、Ptfv1增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亦有電軸右偏、電軸左偏和順鐘向轉位等心電圖表現(xiàn),但少見心律失常和缺血性ST-T改變。非缺血性ST-T改變表現(xiàn)為ST段呈上斜性或水平型壓低≤ 1 mm,伴T波低平、淺雙相或淺倒置。這類非缺血性ST-T改變除了與手術創(chuàng)傷有關之外,還與供心保存期低溫造成心臟損傷有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患者ST-T改變逐漸改善甚至恢復正常,說明心臟在手術過程中的損傷是可逆的。但是,如果ST-T呈缺血性改變,提示預后可能不良,本研究中有4例患者ST段呈水平型壓低≥1 mm伴T波倒置4~5 mm, 其中3例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提示左室心尖部肥厚,且有1例患者不久后病死。此外,有報道心臟移植后伴發(fā)冠心病者心性猝死的發(fā)生率達10%,且多發(fā)生在遠期[5]。所以,我們認為,在今后進一步的隨訪中,若ST-T呈缺血性改變、有新出現(xiàn)的ST-T改變或者ST-T改變程度較以前更嚴重,必須警惕是否伴發(fā)其他疾病。Ptfv1值是診斷左心房肥大最敏感的指標。對于心電圖顯示Ptfv1值增大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多提示左心房肥大,這可能與術后左心房的幾何結構的改變有關。本研究中,術后1年隨訪心電圖所見的右束支阻滯均為不完全性;有3例患者在術后2年隨訪時由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發(fā)展為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結合當時超聲心動圖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3例患者術后2年內有1例患者新發(fā)生室間隔及右室游離壁收縮活動異常。 因此,隨訪過程中應該重視新發(fā)生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并密切追蹤新發(fā)生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滯與預后的關系 。

      采用標準心房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后心電圖多見心律失常,而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后心電圖少見心律失常。本研究中,在不同隨訪階段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僅有5例,其中有2例患者在不久后病死。這2例病死病例的心電圖表現(xiàn)分別呈頻發(fā)室性早搏及房室連接處逸搏心律,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1例左房大、右室游離壁收縮活動減弱,另1例室間隔增厚伴收縮活動減弱、右室壁增厚伴右室收縮活動減弱、雙心房肥大伴二尖瓣返流。其余3例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為心房撲動,該例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示肺動脈主干局部狹窄、左房增大和右房室增大,該患者心房撲動的發(fā)生是否與心臟手術后的切口瘢痕形成病理性解剖障礙而導致的房內折返相關,還有待繼續(xù)觀察; 1例患者術后1年隨訪心電圖發(fā)現(xiàn)有偶發(fā)房性早搏,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左心房肥大、少量心包積液;另 1例患者心電圖呈2∶1房室傳導阻滯,可能和藥物等因素有關,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左心房肥大及輕度肺動脈高壓。

      綜上所述,采用雙腔靜脈吻合術行心臟移植的患者的術后心電圖有特征性表現(xiàn),如果術后心電圖顯示心室率緩慢、缺血性ST-T改變及心律失常等,或者在隨訪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異常心電圖表現(xiàn),則需密切關注和隨訪,同時結合患者的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這對患者的預后判斷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Stecker EC, Strelich KR, Chugh SS, et al. JH. Arrhythmias after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J]. Card Fail,2005,11(6):464-472.

      [2]Ambrosi P, Habib G, Gelisse R, et al. ECG anomalies and axis deviations in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s: MRI studies[J] . Ann Cardiol Angeiol(Paris), 1998,47(5):334-339.

      [3]黃宛主編. 臨床心電圖學[M].第5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1-489.

      [4]楊莉,劉俐主編. 現(xiàn)代心臟超聲診斷學[M].第1版.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0:6-30.

      [5]郭繼鴻. 心臟移植與心電圖[J]. 臨床心電學雜志, 2004,13(3):223-229.

      [6]宿燕崗,柏瑾,秦勝梅. 原位心臟移植術后6年發(fā)生慢快綜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10,24(5):464-465.

      [7]華偉,王倩,樊曉寒. 原位心臟移植術后1~5年發(fā)生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3,17(2):157-158.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by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n 70 Patients with Heart Transplantation

      CHENWeijunLINJingyuSUYangangZHANGXingangCHENLuCHENHao*DepartmentofElectrocardiogram,*DepartmentofCardiacSurgery,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stoperativ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ith double vena cava anastomosis. Methods: The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of 70 patients during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ho underwent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ith double vena cava anastomosis in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rom 2009 to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average ventricular rate was a bit faster than normal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common phenomena of electrocardiogram were non-ischemic ST-T changes, increasing P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 and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RBBB) . The rare phenomena such as slow ventricular rate, ischemic ST-T changes and arrhythmia, however, indicated poor prognosis. Conclusions: The postoperativ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ith double vena cava anastomosis are conducive to predict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

      Key WordsHeart transplantation;Double vena cava anastomosis;Electrocardiogram

      通訊作者陳靜,E-mail:chen.jing@zs-hospital.sh.cn

      中圖分類號R540.4+1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心電圖
      動態(tài)心電圖與常規(guī)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思考心電圖之176》
      《思考心電圖之174》
      孕婦妊娠晚期心電圖短P-R間期的分析
      入職體檢者心電圖呈ST-T改變的意義
      心電圖分析思路
      慢性腎功能不全心電圖分析
      動態(tài)心電圖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診斷作用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tài)心電圖與常規(guī)心電圖應用對比評價
      布拖县| 武强县| 舒兰市| 耒阳市| 太仆寺旗| 长岭县| 大悟县| 惠安县| 永安市| 四子王旗| 横山县| 棋牌| 崇信县| 台北县| 刚察县| 讷河市| 通江县| 通河县| 巴中市| 方山县| 龙胜| 毕节市| 乌拉特前旗| 望江县| 吉安县| 政和县| 新乡县| 宁乡县| 平昌县| 台北市| 呼伦贝尔市| 承德县| 岢岚县| 二连浩特市| 若尔盖县| 水富县| 六盘水市| 油尖旺区| 漾濞| 汉源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