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文華等
摘要:進行不同激素、激素濃度、扦插基質(zhì)、扦插時間對廣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扦插生根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激素種類、扦插時間對廣西火桐扦插成活率有著顯著影響。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廣西火桐最適宜的扦插時間是4 月;采用去葉的1年生枝為插穗,以 1 000 mg/L IBA 激素處理 20 s 后插于以河沙為基質(zhì)的插床中,陰蔽度為 70%,成活率最高。
關(guān)鍵詞:瀕危植物;廣西火桐;扦插繁殖;成活率;基質(zhì)
中圖分類號: Q945.5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2-0184-02
收稿日期:2014-09-29
基金項目: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編號:2012GXNSFAA053069);財政部科技支撐計劃(編號:KSCX2-YW-Z-1009)。
作者簡介:駱文華(1965—),男,廣西臨桂人,副研究員,從事保護生物學研究。E-mail:luowenhua2004@163.com。廣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為梧桐科火桐屬(Erythropsis)植物,僅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部至南部的石灰?guī)r地區(qū),是優(yōu)良的園林觀賞樹種。廣西火桐野外種群及個體數(shù)量稀少,處于瀕危狀態(tài),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廣西火桐可采用種子繁育,且發(fā)芽率極高,但由于其野生結(jié)實母樹極少,種子產(chǎn)量低,通過有性繁殖獲得廣西火桐苗木數(shù)量十分有限,極大地限制了其人工快速擴繁速度。目前有關(guān)廣西火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資源分布、種子繁育、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2-8],未有關(guān)于其扦插繁殖方面的報道,因此開展廣西火桐無性扦插繁殖研究尤為必要。本研究探討不同激素、扦插基質(zhì)、扦插時間對廣西火桐扦插生根的影響,旨在為提高廣西火桐人工擴繁速度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shè)在廣西植物研究所試驗基地的塑料大棚內(nèi),地理位置110°17′E,25°01′N,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海拔140~160 m。年平均氣溫19.2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4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4 ℃,極端最高溫度 40 ℃,極端最低溫度-6 ℃,≥10 ℃年積溫5 955.3 ℃。年平均降水量 1 865.7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8%。
1.2材料
材料為采自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火桐種質(zhì)資源圃引種繁育的5年生實生苗。塑料大棚陰蔽度為70%。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作為插穗,穗長10~15 cm,每個插穗具2 個以上健壯、飽滿的腋芽,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成馬耳形,剪口平滑,插穗不留葉。采用直插法,株行距 10 cm×15 cm,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2,插后常規(guī)管理,保持床面濕潤,90 d 后檢查成活率。
1.3方法
以激素(NAA、IAA、IBA)、激素濃度(500、1 000、1 500 mg/L)、扦插基質(zhì)(河沙、珍珠巖、蛭石)為因素,每因素設(shè)置3 個水平,按L9(33) 設(shè)計正交試驗。扦插前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對基質(zhì)面進行苗床消毒,扦插時再用清水淋濕苗床。插穗處理:采用速蘸法,浸入深度2~3 cm,時間20 s。2012 年3至10 月采用正交試驗中的最優(yōu)組合設(shè)置不同扦插時間生根試驗,每個試驗重復3次,每個重復設(shè)30 個插穗。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不同激素、激素濃度、扦插基質(zhì)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正交試驗結(jié)果見表1。極差愈大,因素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也愈強,由表2可知,3個因素中以激素種類的極差值為最大,極差值大小排序為:A>B>C,激素種類對成活率的影響處于主導地位,激素濃度的影響次之,扦插基質(zhì)的影響最小。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3)與極差分析結(jié)果相一致,僅激素種類對成活率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P<0. 05),其余因素對成活率的影響并不顯著。最優(yōu)處理組合為A3B2C1,成活率為 86.7%。
2.2不同激素、激素濃度、扦插基質(zhì)對生根量、根長的影響
由表4可知,3個因素中對廣西火桐扦插繁殖生根量影響最大的是激素濃度,其次為扦插基質(zhì),激素種類的影響最小,
最優(yōu)處理組合為A2B3C1,但該試驗組合的扦插成活率較低,因而扦插繁殖不宜采用此組合。各因素對根長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B>C>A,最優(yōu)處理組合為A3B1C3,但該組合下平均單株生根量最低,因而亦不宜采用該處理組合。激素濃度對生根量的影響差異顯著(P<0.05),激素種類、扦插基質(zhì)對生根量的影響不顯著。激素濃度、扦插基質(zhì)對根長影響顯著(P<0.05),激素種類對根長影響不顯著(表5)。
2.3不同扦插時間對廣西火桐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廣西火桐扦插繁殖成活率與扦插時間密切相關(guān),除6月與9月扦插成活率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月份間均表現(xiàn)為差異極顯著(P<0.01)。廣西火桐扦插繁殖時間以 3—4月為宜,3 月成活率最高,達 86.67%,5 月以后扦插成活率較低(表6)。
3結(jié)論
本研究表明,綜合激素、激素濃度、扦插基質(zhì)3個因素對廣西火桐扦插成活率、生根量、根長的影響效果,A3B2C1組合表現(xiàn)最好,為最優(yōu)處理組合,即生產(chǎn)上宜采用去葉的1年生枝為插穗,以 1 000 mg/L IBA 激素處理 20 s 后插于以河沙為基質(zhì)的插床中,陰蔽度為 70%。在桂林市,4—5月為廣西火桐的萌芽期,且溫濕度均衡。 選擇葉芽萌動前扦插,有利于愈傷組織、不定根的形成,是適宜的扦插時間,并以3月最為理想。扦插繁殖在瀕危植物的無性繁殖上應(yīng)用廣泛[9-12],通過改進培養(yǎng)條件,有望進一步提高廣西火桐的扦插成活率及生根指標。建議營建廣西火桐采穗圃,以滿足批量生產(chǎn)對扦插穗條的需求,從而實現(xiàn)人工快速擴繁。
參考文獻:
[1]傅立國.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J]. 植物雜志,1999(5):4-11.
[2]劉演,寧世江. 廣西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現(xiàn)狀與評價[J]. 廣西科學,2002,9(2):124-132.
[3]何日明,盧少華. 珍稀瀕危城市優(yōu)良綠化樹種——廣西火桐[J]. 中國城市林業(yè),2006(4):64-65.
[4]駱文華,毛世忠,丁莉,等. 瀕危植物廣西火桐種子繁殖技術(shù)及幼苗生長節(jié)律[J]. 福建林學院學報,2011,31(1):48-51.
[5]黃漢精,陸仕念,韋蘭英.廣西火桐采種與育苗技術(shù)[J]. 廣西林業(yè),2008(1):39-40.
[6]駱文華,毛世忠,丁莉,等. 瀕危植物廣西火桐群落特征研究[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10,37(4):6-10.
[7]毛世忠,唐文秀,駱文華,等. 不同栽培基質(zhì)對廣西火桐幼苗生長及凈光合速率的影響[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5):96-99.
[8]代文娟,駱文華,馬虎生,等. 正交設(shè)計優(yōu)化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yīng)體系[J]. 生物技術(shù)通報,2013(8):78-82.
[9]劉德良,張琴. 珍稀瀕危植物櫸樹扦插繁殖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1):37-39.
[10]馮麗貞,陳遠征,馬祥慶,等. 瀕危植物沉水樟的扦插繁殖[J]. 福建林學院學報,2007,27(4):333-336.
[11]曾丹娟,趙瑞峰,柴勝豐,等. 瀕危植物合柱金蓮木扦插繁殖研究[J]. 種子,2010,29(10):80-82.
[12]韋記青,蔣運生,唐輝,等. 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扦插繁殖技術(shù)研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28(3):70-74.李明 徐建剛. 復雜適應(yīng)條件下鄉(xiāng)村景觀空間分析的理論基礎(chǔ)與指標體系[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2):186-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