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研究和保護進展

      2015-03-12 12:16:02張燕萍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種質資源保護

      摘要:為了有效開展鄱陽湖地區(qū)沙塘鱧屬魚類規(guī)?;B(yǎng)殖等工作,簡要概述了沙塘鱧屬魚類的基礎生物學、生化組成、細胞遺傳學、生化遺傳學及分子遺傳學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對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提出了一些意見,旨在為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深入研究、保護以及科學選育提供基礎資料。

      關鍵詞:沙塘鱧;種質資源;保護

      中圖分類號: S932.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2-0230-03

      收稿日期:2014-04-14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編號:201303056-6);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20133BBF60029)。

      作者簡介:張燕萍(197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魚類育種、漁業(yè)資源調查與漁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研究。E-mail:zhangyanpingxie@163.com。

      通信作者:陳文靜,研究員,主要從事漁業(yè)資源和水產養(yǎng)殖方面的研究。E-mail:418215117@qq.com。沙塘鱧屬(Odontobutis)魚類屬鱸形目塘鱧科,別稱沙烏鱧、蒲魚、草婆魚、土布魚、沙鱧、虎頭魚等[1-2]。沙塘鱧屬魚類是一類小型底棲肉食性魚類,在我國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以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域中較為常見,因其含肉量高、肌間刺少、肉質細嫩、必需氨基酸及鮮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魚、味道鮮美而受到人們青睞,是江浙滬地區(qū)的傳統名貴魚類。據記載,我國至少有4種沙塘鱧屬魚類,即河川沙塘鱧(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中華沙塘鱧(Odontobutis sinensis )、海豐沙塘鱧(Odontobutis haifengensis)、鴨綠江沙塘鱧(Odontobutis yaluensis)。

      由于沙塘鱧個體較小且天然產量不高,一直沒有引起養(yǎng)殖者的重視。近年來,沙塘鱧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具有較高的開發(fā)價值。但是近年來我國天然水域的環(huán)境日益惡化,加上濫捕濫撈,原本到處可見的塘鱧變少了,野生的塘鱧資源也日趨枯竭,其捕撈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開展沙塘鱧屬魚類的種質資源保護、科學選育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利用研究勢在必行。本文對沙塘鱧種質資源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以期為沙塘鱧種質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以及科學選育提供基礎資料。

      1沙塘鱧屬魚類的地理分布

      沙塘鱧屬魚類為東亞特有的小型淡水底棲肉食性魚類,其分布頗有規(guī)律。河川沙塘鱧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錢塘江及閩江各水系,長江上游及珠江流域未見其分布;在長江水系的分布西限可上溯至湖北省荊州市(沙市),江西省九江市、鷹潭市、宜春市等地。中華沙塘鱧的分布區(qū)域較廣,主要見于珠江流域、海南島及長江中上游的貴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閩江、錢塘江及長江下游各地未見分布,而地處長江中游的湖北省荊州市,江西省九江市、鷹潭市、宜春市等地水域則是中華沙塘鱧的分布東限,可以認為這些地區(qū)也是這2種魚類相互滲透和交匯的混棲區(qū)[3-4]。鴨綠江沙塘鱧僅分布于遼河東部山區(qū)支流太子河、鴨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大洋河和遼東半島碧流河。海豐沙塘鱧僅零星分布于粵東幾條獨流入海的溪流中。

      2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研究現狀

      2.1沙塘鱧的基礎生物學研究進展

      2.1.1形態(tài)特征研究沙塘鱧屬魚類的形態(tài)學特征不僅是遺傳物質的外部體現,還與生活環(huán)境、生理特性等差異相關。不同水系的沙塘鱧在其生物學特征上稍有不同。學者們分析了沙塘鱧屬魚類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和現代框架特征,為沙塘鱧屬魚類形態(tài)種質標準和系統分類研究提供了參考。劉良國等將洞庭湖水系中華沙塘鱧屬魚類的形態(tài)特征與其他水域沙塘鱧屬魚類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它們既具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征[5],洞庭湖水系中華沙塘鱧的第1背鰭棘數(全為Ⅶ)與伍漢霖等記述的中華沙塘鱧的第1背鰭棘數(多為Ⅵ,少數為Ⅶ)[2]明顯不同,而又與淮河水系的沙塘鱧屬魚類相同。在頭部感覺乳突線端部乳突排列形式上,洞庭湖水系中華沙塘鱧與淮河水系沙塘鱧不同,前者排列呈團狀,后者排列呈線狀[6]。

      2.1.2生長研究朱邦科等報道,保安湖沙塘鱧的生長屬均勻生長型,沙塘鱧的體質量(W,g)與體長(L,cm)呈冪函數關系,其關系式W♀=0.023 21L3.008 5(n=314,r=0.938 6),W♂=0.019 92L3.086 2(n=418,r=0.974 1);合并后W=0021 29L3.058 5(n=732,r=0.971 6),雄魚略快于雌魚,肥滿度在冬春季較高,最高在3月[7]。喬德亮研究表明,淮河水系沙塘鱧體長與體質量關系為:W♂=0.066 0L2.611 8(n=17,r=0962 1),W♀=0.044 0L2.821 3(n=23,r=0.986 5);合并后W=0.045 4L2.798 9(n=40,r=0.979 0)[8]。沈蓓杰等研究也表明,安徽省南漪湖沙塘鱧的體長與體質量關系呈冪函數關系,屬均勻生長型,其方程為W=0.065 3L2.449 7[9]。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今后的沙塘鱧選育過程中,應對比不同地理群體沙塘鱧生長速度等方面的差異,以便選取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的沙塘鱧群體作為育種材料,并做好沙塘鱧保種選育等工作。

      2.1.3沙塘鱧屬魚類繁殖特性研究朱邦科等報道,沙塘鱧屬魚類為分批非同步產卵類型,產卵于石縫隙、洞穴、蚌殼,甚至瓦礫之中,卵具黏性,常黏附在貝殼、巖縫石或隱蔽物上發(fā)育,雌魚產完卵后即離去,雄魚護卵[7,9]。沙塘鱧多在1冬齡成熟,繁殖季節(jié)為4月初至6月中旬,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下旬為繁殖盛期。雌魚成熟系數在3月底4月初急劇增大,4月上旬達最大值,之后急劇下降,7月底最低,隨后緩慢回升,一般來說Ⅱ齡雌魚成熟系數和個體性腺質量均大于Ⅰ齡雌魚。雄魚成熟系數低于雌魚,個體差異和年變化均較小,4月達最大值,5—6月最低,7月后逐漸回升,但Ⅱ齡雄魚成熟系數較Ⅰ齡雄魚低。喬德亮研究表明,淮河水系沙塘鱧的絕對繁殖力(F)與體長(L)呈冪指數關系,與體質量(M)呈直線關系,關系式為:F=0.009 7L2.510 6(n=23,r=0.961 6);F=0.095 3M+0.246 6(n=23,r=0.958 7)[8]。李躍華等測量巢湖沙塘鱧結果顯示,沙塘鱧的個體絕對懷卵量在822~5 430粒之間,相對懷卵量為 66~219 粒/g[10]??梢钥闯?,沙塘鱧屬魚類的懷卵量與體長、體質量關系密切,且懷卵量與體長、體質量呈正相關,在一定范圍內隨體長、體質量的增加而增加。endprint

      2.2沙塘鱧生化組成的研究進展

      沙塘鱧歷來被歸在高檔水產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黃,沙塘鱧體肥子滿,成為長三角地區(qū)餐桌上獨特的佳肴。沙塘鱧肉多刺少,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肉含蛋白質183.9 g/kg、脂肪9.8 g/kg、鈣4.2 g/kg,此外還含有磷、鐵、維生素等。人體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魚類。胡亞麗等對河川沙塘鱧的含肉率和肌肉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河川沙塘鱧的含肉率為64.45%,肌肉(鮮質量)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別為16.70%、0.70%、165%、80.01%;肌肉中氨基酸總量為80.94%(干質量),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為 3267%,占氨基酸總量的40.36%;4種鮮味氨基酸含量為31. 16%[11],其鮮味氨基酸總量高于泰國筍殼魚[12],稍低于鱖魚[13],因此河川沙塘鱧肌肉鮮美度較高[11]。楊嚴鷗等研究了體質量增加時不同性別沙塘鱧魚體生化組成和能值的變化,結果表明:隨著體質量增加,雌性沙塘鱧的脂肪、蛋白質含量、能值及雄性沙塘鱧的蛋白質含量、能值都與各自魚體的干物質含量呈顯著直線相關,雄性沙塘鱧的脂肪含量與干物質含量沒有顯著相關性[14]。

      2.3細胞遺傳學研究進展

      關于沙塘鱧屬魚類細胞遺傳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體數目及核型組成等方面。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水域不同的沙塘鱧屬魚類染色體數目完全相同,均為44對;染色體配組和臂數也相似,但核型組成存在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體本身多態(tài)性所致,或者與地理分布的差異,以及取材時間、制片方法、測量標準不同等有關。

      2.4生化遺傳學研究進展

      沙塘鱧屬魚類生化遺傳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工酶的研究領域。殷文莉等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方法,對沙塘鱧的消化道、心臟、肌肉、脾臟、腎臟、腦、肝臟、生殖腺、晶體9種組織的4 種同工酶(EST、LDH、ADH、MDH)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組織的酶譜是不相同的,具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EST有5個基因位點,除脾臟和腎臟單體酶具有相同的位點表達模式外,其他組織中各位點的表達互不相同;LDH只有1個基因位點,為四聚體酶;MDH為由3個基因位點控制的二聚體酶;ADH也是二聚體酶,但僅在肝臟中得到表達[20]。

      2.5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沙塘鱧屬魚類的群體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可以從分子水平上運用分子遺傳學方法進行更好的詮釋。近年來,沙塘鱧屬魚類分子遺傳學研究逐步展開,已經運用多種分子標記研究了不同群體沙塘鱧屬魚類的遺傳多樣性及遺傳結構。李妍等利用ISSR分子標記技術對江蘇常熟河川沙塘鱧個體大小不一的2個群體之間的遺傳多樣性進行分析,發(fā)現江蘇常熟河川沙塘鱧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低,大沙塘鱧的遺傳多樣性水平略高于小沙塘鱧,2個群體的遺傳分化已經達到種群分化水平[21]。任崗等利用線粒體12S rRNA基因序列比較中華沙塘鱧、海豐沙塘鱧、鴨綠江沙塘鱧、河川沙塘鱧、暗色沙塘鱧、Odontobutis hikimius結果顯示,海豐沙塘鱧是河川沙塘鱧的姐妹群,暗色沙塘鱧與O.hikimius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6 種沙塘鱧屬魚類的種間遺傳距離大部分在0.098~0133 之間,其種間的分化程度較為相近,它們可能是由同一個祖先進化而來[22]。郁建鋒等比較了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鱧和其他沙塘鱧屬魚類的線粒體 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結果發(fā)現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鱧有別于其他類別的沙塘鱧,且與已知的河川沙塘鱧存在分子遺傳進化方面的差異[23]。謝楠等采用特異性引物PCR擴增獲得了河川沙塘鱧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與塘鱧科其余22種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進行比對及系統發(fā)育樹分析,結果表明,塘鱧屬與黃屬構成1支,沙塘鱧屬與鱸塘鱧屬構成1支,烏塘鱧屬、嵴塘鱧屬、尖塘鱧屬、蛇塘鱧屬構成1支,尾斑鰭塘鱧單獨構成1支[24]。由上述研究可知,沙塘鱧屬魚類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非常薄弱,需要用更多、更有效的分子遺傳標記,例如 SSR、AFLP等標記全面分析沙塘鱧屬魚類的種質資源。

      3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及保護對策

      3.1沙塘鱧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沙塘鱧屬魚類的天然生活環(huán)境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例如酷漁濫捕、塹秋湖、水域環(huán)境惡化、違法采殺、瘋狂吸螺、涉水工程建設等,以及不注重野生種質資源庫的動態(tài)檢測,這些都時刻威脅并破壞著它們的天然種質資源庫,導致沙塘鱧野生棲息地縮小,生活環(huán)境惡化,野生資源量銳減,群體結構遭到破壞,種質特性和純潔性喪失,野生群體的個體小型化、低齡化、性早熟等現象。

      3.2種質資源保護對策

      對沙塘鱧屬魚類采取保護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其種質資源退化,維持沙塘鱧屬魚類天然的種質特性和純潔性。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2.1加強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研究科學研究是保護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重要基礎條件。沙塘鱧屬魚類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種質資源極為豐富,但長期缺乏系統全面的種質資源研究。因此進行我國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全面調查和監(jiān)測,掌握我國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狀況,是制定種質保護策略的基礎。而從分子水平采用分子遺傳標記技術,如線粒體DNA Cyt b基因、COI基因全序、AFLP、SSR、 SNP等對沙塘鱧屬魚類的遺傳多樣性、群體遺傳結構、群體間遺傳距離、群體分化時間、群體間基因流動以及群體起源等進行全面評估,可更好地指導種質資源監(jiān)測和保護工作。

      3.2.2加強沙塘鱧屬魚類種質保護應該加強對現有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通過保護或恢復沙塘鱧屬魚類棲息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來保護其種質資源,盡可能地保存沙塘鱧屬魚類在其棲息地的遺傳多樣性。建立沙塘鱧屬魚類人工種質資源庫或原種保護基地,并將野生遺傳資源異地活體保存于其中,是種質資源保護的最為可行的有效方法。endprint

      3.2.3種質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為滿足人們對沙塘鱧消費的需要,在保護種質資源的基礎上,應積極探索并尋求開發(fā)利用途徑,以達到保護和利用的目的。在捕撈生產中,應嚴格禁止有害漁具的使用,制定合理捕撈制度,合理規(guī)劃禁漁制度,加強漁業(yè)行政管理和執(zhí)法力度。在養(yǎng)殖生產中,應運用多種育種方法加強對沙塘鱧魚遺傳育種攻關,采用傳統選育技術(雜交選育、家系選育等)與現代育種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QTL定位、魚種估算等),對沙塘鱧屬魚類主要經濟性狀進行選育提高,篩選出生長速度較快、耐粗飼、抗逆性強的沙塘鱧良種或品種,以滿足養(yǎng)殖生產的迫切需要。

      3.2.4推進沙塘鱧屬魚類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大力發(fā)展沙塘鱧屬魚類養(yǎng)殖業(yè)可以緩解對野生沙塘鱧屬魚類資源的依賴,也是沙塘鱧屬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因沙塘鱧全人工餌料養(yǎng)殖技術未全面解決,多釆用與其他水產品種混養(yǎng)模式,年終主養(yǎng)水產品種出塘,沙塘鱧養(yǎng)殖周期僅為6個月左右,大部分當年投苗當年收獲,其商品率較低,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制約了沙塘鱧屬魚類產業(yè)化發(fā)展。因此培育優(yōu)質沙塘鱧屬魚類苗種、研發(fā)出可全人工餌料喂養(yǎng)的沙塘鱧屬魚類苗種、完成沙塘鱧池塘精養(yǎng)技術及循環(huán)水高效養(yǎng)殖技術,是推動沙塘鱧養(yǎng)殖業(yè)規(guī)?;l(fā)展、大幅度提高沙塘鱧商品率、增加養(yǎng)殖收益的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成慶泰,鄭葆珊. 中國魚類系統檢索[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伍漢霖,鐘俊生. 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鱸形目(五):蝦虎魚亞目[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伍漢霖,吳小清,解玉浩. 中國沙塘鱧屬魚類的整理和一新種的敘述[J].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1993,2(1):52-61.

      [4]伍漢霖,陳義雄,莊棣華. 中國沙塘鱧屬(Odontobutis)魚類之一新種(鱸形目:沙塘鱧科)[J].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2,11(1):6-13.

      [5]劉良國,楊春英,楊品紅,等. 洞庭湖水系中華沙塘鱧的形態(tài)和核型研究[J]. 四川動物,2013,32(2):176-179.

      [6]喬德亮,洪磊. 淮河水系沙塘鱧形態(tài)生物學和繁殖力[J]. 生態(tài)學雜志,2007,26(2):228-232.

      [7]朱邦科,謝從新,王明學,等. 保安湖沙塘鱧的食性、繁殖、年齡及生長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學報,1999,23(4):316-323.

      [8]喬德亮. 淮河水系沙塘鱧形態(tài)生物學研究[J]. 水利漁業(yè),2007,27(2):66-68.

      [9]沈蓓杰,周洵,朱園貞,等. 南漪湖沙塘鱧生物學特性及個體生殖力的研究[J]. 中國水產,2011(7):59-61.

      [10]李躍華,萬全,鄒傳偉,等.巢湖沙塘鱧的生物學測定[J].水產養(yǎng)殖,2007,28(6):6-9.

      [11]胡亞麗,朱曉平,尹紹武,等. 河川沙塘鱧的含肉率及肌肉營養(yǎng)價值分析[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7):290-293.

      [12]張憲中,戈賢平. 泰國筍殼魚肌肉營養(yǎng)品質的評價[J].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1):23-27,49.

      [13]嚴安生,熊傳喜,錢健旺,等. 鱖魚含肉率及魚肉營養(yǎng)價值的研究[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1995,14(1):80-84.

      [14]楊嚴鷗,姚峰,余文斌,等. 不同性別沙塘鱧體重與生化組成和能值的關系[J]. 淡水漁業(yè),2006,36(4):26-28.

      [15]桂建芳,李渝成,李康,等. 虎魚亞目三種魚染色體組型的比較研究[J]. 動物學研究,1984(增刊):67-69.

      [16]費志清,陶榮慶. 虎魚亞目四種魚的染色體組型的初步研究[J]. 浙江水產學院學報,1987,6(2):127-131.

      [17]張克儉. 長體鱖、黑鰭鳈及塘鱧的染色體組型研究[J]. 水產學報,1989,13(1):52-57.

      [18]張君,湯俊,沈頌東,等. 河川沙塘鱧染色體核型研究[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0(2):253-256.

      [19]張麗娟,祝斐,尹紹武,等. 河川沙塘鱧(♀)×鴨綠沙塘鱧♂雙親及其雜交子代的核型分析[J]. 海洋漁業(yè),2013,35(2):183-188.

      [20]殷文莉,戴建華. 沙塘鱧不同組織同工酶生化表現型及遺傳基礎[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2(4):10-13.

      [21]李妍,榮楠,徐建榮,等. 河川沙塘鱧的ISSR分析[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606-608.

      [22]任崗,章群. 中國沙塘鱧屬魚類線粒體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 水生生物學報,2007,31(4):473-478.

      [23]郁建鋒,韓曉磊,郭倩林,等. 太湖流域河川沙塘鱧線粒體12S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12):48-51.

      [24]謝楠,馮曉宇,郭水榮,等. 河川沙塘鱧(Odontobutis potamophila)線粒體細胞色素 b(Cyt b)基因序列分析[J]. 杭州農業(yè)與科技,2010(2):22-26.蘇彥平,武秀國,陳修報,等. 背角無齒蚌養(yǎng)殖池塘中發(fā)生的假魚腥藻隱形水華[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2):233-234.endprint

      猜你喜歡
      種質資源保護
      云南德宏羊奶果資源收集和評價簡報
      綠肥作物紫云英研究進展
      大白菜種質資源抗根腫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標記鑒定與分析
      茄子種質資源農藝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
      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鑒定研究進展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芻議增強林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效途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楊梅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現代園藝(2016年3期)2016-03-24 16:02:02
      新蔡县| 英德市| 潜山县| 汝阳县| 宁陕县| 陵水| 广宁县| 易门县| 阿拉善左旗| 香河县| 禹州市| 个旧市| 石家庄市| 邓州市| 平南县| 广州市| 都匀市| 观塘区| 伊春市| 汤阴县| 高青县| 惠州市| 潞城市| 北安市| 肥西县| 东丰县| 平乡县| 蛟河市| 双鸭山市| 石城县| 万载县| 新余市| 赣榆县| 平利县| 麻江县| 长垣县| 灵寿县| 浪卡子县| 开平市| 南木林县|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