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關鍵詞】教學評價 小學教學
教學理念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030-01
教學評價是一種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育理念具有導向作用,不斷地完善教學評價理念及方式對促進學生和教師的雙重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應克服傳統教學評價的弊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情緒的變化、教學質量的高低、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以及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等。
一、傳統教學評價的弊端
隨著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評價弊端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評價形式單一。在很多學校,教學評價的形式僅僅是學生的卷面測試成績,教學評價的主體依然是教師,這就使得教學評價過于片面,真實性過低,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二是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傳統的教學評價偏向于集體性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關注度低。三是忽視了對教師教學素質的評價,僅僅關注教師的知識水平、技能培訓結果、教學方法等,并沒有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和性格進行評價。
二、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策略
新課程改革使得教學評價的關注點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為主體,主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思路、教學情感、板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結構、課堂表現等方面;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關注學生的課堂互動、學習的自主性、思維能力、參與的熱情、探究和實踐能力提升等方面,倡導學生和教師的雙向成長,其評價標準為: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筆者認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的變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教師教學的綜合素質、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等方面。
(一)課堂角色合理設置,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陀^的教學評價體系需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就要求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合理設置課堂角色,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評價水平。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簡便運算》時,通過學生課后的評價卡片法、數學日記法、匿名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等,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評價水平。有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學完了加法的簡便算法,再來學習減法的簡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在算483-299時,我先把299看作300來減,因為多減了1,所以只要結果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這樣就好算多了?!薄瓘倪@些學生自我評價中就能發(fā)現學生是否有自我學習調節(jié)和控制的能力、是否有課堂學習的緊張感與滿足感、是否積極發(fā)現問題并勇敢地提出問題以及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是否有學習的自主能力、是否能將學習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等幾個方面。
(二)引導教學活動開展,保證評價的實時性
及時評價在教學評價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若教學方法等不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則可以立即作出及時調整。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后,筆者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臺展示作品、介紹制作經驗。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學生在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過程中出現方法、方向上的錯誤等暴露出來,教師可以立即展開評價,保證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
(三)把握學生思維變化,重視評價反饋
時下的教學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忽視教學評價的反饋,這樣就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思維的動態(tài)變化,導致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缺失。因此,教師要重視評價的反饋,保證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后,在總結時教師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提問學生,讓他們談談學完這節(jié)課的感受和有什么收獲。這種聊天式的互動提問,自然地形成情感碰撞、互動交流的一個平臺,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相應地補充和解釋。這樣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表揚鼓勵學生,保證民主平等、人人參與、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客觀全面地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發(fā)揮評價體系的良好導向作用。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