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輕松漢語正音課本》教材分析
張妍
(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輕松漢語正音課本》(2003年12月第一版)屬于中高級漢語選修課教材,由劉影編著,馮玥翻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教材全一冊,使用英、漢雙語,適合于已經(jīng)完成了一學期以上漢語學習的留學生作為選修課教材或自學教材使用。
《輕松漢語正音課本》(2003年12月第一版);漢語學習
1.編寫背景。語音是留學生漢語學習時的重點、難點之一。現(xiàn)在通用的漢語教材一般將集中學習語音的時間限制在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這樣的語音教學既無法讓教師辨析與修正留學生的發(fā)音錯誤,也不能使留學生全面地了解漢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充分地進行語音訓練。所以,我們需要這樣一本專門針對留學生漢語的語音學習,尤其是針對留學生漢語語音學習中常見的偏誤、問題的一本教材,以幫助留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和使用漢語。
2.教材結構。(1)全書結構。包含了編寫說明、中文目錄、英文目錄、正文內(nèi)容(全書共有十五課)、習題參考答案這五個大的部分。(2)各課結構。
導入:漫畫。
第一部分:知識儲備環(huán)節(jié)。a.診斷測試;b.語音知識介紹(這一部分所有的內(nèi)容都是英漢雙語的)。以第一課為例,在該部分介紹了“聲母”、“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清音和濁音”這三組名詞各自的概念,判斷的方法以及對應的例子。
第二部分:練習環(huán)節(jié)。a.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對比朗讀;b.聽錄音,寫出正確的拼音;c.朗讀句子(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漢字的拼音已經(jīng)被標出);d.朗讀繞口令;e.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教材的前半部分選的是現(xiàn)當代詩歌,后半部分則側重于古代詩歌,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f.聽錄音,選出正確答案;g.朗讀給出的短文并注意發(fā)音;h.扮演角色,朗讀書中給出的小品臺詞;i.朗讀民謠;g.復述故事(第四課);k.故事接龍(第五課);l.讀謎語,猜猜看;m.看圖說話(第十二課);n.相聲表演(第十四課)。
3.內(nèi)容。(1)聲母部分。第一課“你很棒”還是“你很胖”?(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清音和濁音);第二課“四十四只石獅子”(卷舌音和平舌音的分辨);第三課“墻裝窗,窗裝墻”(舌間后音zh、ch、sh,舌間前z、c、s和舌面音j、q、x的分辨);第四課“你老是打擾,讓人很煩惱!”(濁擦音r與邊音l的分辨,鼻音n與邊音I的分辨)。(2)韻母部分。第五課“哥、伯、叔、姨買大魚”(單韻母的發(fā)音辨正);第六課“風吹灰堆灰亂飛”(復韻母的發(fā)音辨正);第七課“板凳寬來扁擔長”(鼻韻母的發(fā)音辨正);第八課“這么辦!”還是“這么笨!”(鼻韻母的寬復合與窄復合比較)。(3)聲調(diào)部分。第九課“媽、麻、馬、罵”(聲調(diào)基礎);第十課“妞妞扭牛頭”(聲調(diào)訓練)。(4)音變部分。第十一課“一心一意;不大不小”(“一”的變調(diào),“不”的變調(diào));第十二課“理想美好”——(第三聲的變調(diào),其他變調(diào)情況);第十三課“爸爸買了一個橘子”——輕聲;第十四課“沒門”和“沒門兒”——兒化音。(5)朗讀和語調(diào)部分。第十五課“他不知道誰知道?”——語調(diào)。
1.編寫意義。(1)針對現(xiàn)有教材中語音教學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籠統(tǒng)的現(xiàn)象,本書以簡潔的方式系統(tǒng)地介紹了留學生語音學習中最應該掌握的、實用性最強的發(fā)音規(guī)則;(2)針對以往教學中語音辨正隨意而零散的現(xiàn)象,本書著重對大量容易混淆的語音進行詳細的辨析,對常見發(fā)音錯誤進行系統(tǒng)地糾正;(3)針對一般語音教學只求發(fā)音標準的現(xiàn)象,這本書增加了各種特定情境下的語音、語調(diào)訓練,力求讓學生說漢語時將標準的發(fā)音與適宜的情緒完美結合;(4)本書以科學、實用、趣味為編寫原則,編排了生動有趣的聯(lián)系內(nèi)容,如繞口令、小故事、詩歌等;設計了靈活豐富的聯(lián)系樣式,如選擇、辨別、模仿、表演等等,期待能夠有效扭轉語音教學給人的枯燥乏味、機械重復的印象;
2.存在問題。(1)在相似音節(jié)對比的環(huán)節(jié),過度拘泥于兩組詞語聲母、韻母和語調(diào)的對應,以至于出現(xiàn)了一些生僻的,甚至毫無實際意義的詞語、短語,如圖所示:
根據(jù)劉珣先生在《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提及的教材編寫和使用的五原則中的實用性原則,我們在教材編寫中應當盡可能地避免無實際意義、無使用價值或者只是為了例解語法點的“教科書語言”,如圖1中的“風戽”這樣的生僻詞,以及“犁牛”、“牽系”這樣不常用的或者說不符合中國人日常語用習慣的詞顯然不該出現(xiàn)在這里;還有,圖2中“哥、伯、叔、姨買大魚”這樣的表達,也是不規(guī)范的。由此可見,《輕松漢語正音課本》在這點上做的顯然不夠。
(2)舉例不當。作為一本通用的漢語教材,在舉例的時候應該舉的是與現(xiàn)階段大部分中國人現(xiàn)實生活貼近的、能反映當下中國風貌、外國朋友易于理解的例子,該教材在這點有失妥當。
從圖3中可以看到,編者選用了《測字》這篇短文作為學生的朗讀練習材料。其實,這種選擇是很不妥的,首先它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什么是“測字”,其次,它容易讓留學生們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諸如中國人都很迷信甚至是中國是一個神秘的迷戀占卜的國度這樣的誤讀。這樣的名詞出現(xiàn)在漢語程度現(xiàn)對較低的語音學習者的課本里是不恰當?shù)摹?/p>
(3)缺乏配套的音像制品。這是一套語音教材,學習語音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習者能夠“說出來”,所以,相關的音像制品在語音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本書安排了大量的朗讀練習以提高學生“說出來”的能力,但是,獨自的朗讀活動由于缺少衡量標準,換言之,就是學習者無法判斷自己朗讀發(fā)音的正確與否,所以在實際學習中效果并不明顯。如果這本教材能夠有配套的CD,可以讓學生在看的同時也聽一聽正確的發(fā)音,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C43;H195
A
1671-864X(2015)12-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