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林梅琴
淘寶有錢很任性
本刊記者 林梅琴
一石激起千層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2015年1月28日,阿里巴巴股價下跌4.36%至98.45美元,市值蒸發(fā)多達1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80億元。不過對財大氣粗的馬云來說,這么大的損失,也未能動搖他的根本。
阿里巴巴股價暴跌,導火索是淘寶網與國家工商總局的一場大戰(zhàn)。然而這場風波來得快,去得也快。
2015年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在其官網上發(fā)布了《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jiān)測結果》。這是國家工商總局網監(jiān)司委托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開展的2014年8月至10月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jiān)測報告。監(jiān)測結果顯示,樣品中的正品率為58.7%。
不過,讓人有些意外的是,這次的監(jiān)測,只采了92個批次的樣品。其中,淘寶網樣本51個,正品率為37.25%;京東商城、天貓、1號店的樣本數量分別為20個、7個和10個,正品率分別為90%、85.71%和80%;聚美優(yōu)品的3個樣本均為正品;中關村電子商城的1個樣本為非正品,正品率0%。
“對于10億總量(網購商品總量),僅抽樣這點樣本,在抽樣統(tǒng)計學面前有點蒼白。”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在微博上這樣吐槽。
而面對這樣一份監(jiān)測報告,除中關村電子商城以外正品率最低的淘寶網,被迅速激怒了。1月27日下午,淘寶官微以“一位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的名義發(fā)表公開信,表示“避免黑哨對市場多么重要”,矛頭直指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jiān)管司司長劉紅亮。
這位“運營小二”毫不客氣,在公開信中頻頻糾錯:“在雙十一這次抽檢中的三個商家,一家根本沒有銷售您說的產品,您搞錯了;一家是品牌商直接發(fā)貨,您也搞錯了;還有一家我們通過核查,沒有售假,正在請您重新判定,我相信您肯定也是搞錯了?!?/p>
“運營小二”這么“理直氣壯”,當然離不開他“背后的男人”——馬云。
這封信看似情詞懇切,實則句句針鋒相對,“運營小二”還不忘“升華主題”,苦苦哀求:“一定不要因為淘寶,一棍子打掉了‘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一棍子打掉中國消費新趨勢,一棍子打掉廣大商家對公平執(zhí)法的信心?!?/p>
對于淘寶所說的“吹黑哨”行為,國家工商總局回應:“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jiān)測是評估市場風險、警示違法經營的重要工作方式?!?/p>
真正的高潮在1月28日。
國家工商總局緊隨淘寶之后,發(fā)布2014年7月就做出的關于阿里巴巴集團“網絡交易平臺淘寶網和天貓商城在主體準入、商品銷售、交易行為管理等方面長期存在的違法問題”的白皮書。白皮書里還特意指出,之所以過了這么久才公布,是“為了不影響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進展”。
不過很明顯,馬云并不打算領這份情。就在同一天,淘寶網發(fā)出聲明,稱“劉紅亮司長在監(jiān)管過程中的程序失當、情緒執(zhí)法的行為”,并決定向工商總局正式投訴。
在這份聲明中,淘寶網對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的“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這五大問題并未做出明確反駁,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假貨問題絕不推責”。不過,淘寶也提出希望,他們“需要有更多的執(zhí)法部門與我們一起,從根子上拔掉眾多制假的毒瘤”。這顯然是把責任推到了執(zhí)法部門的頭上。
而在聲明的最后,便是對劉紅亮的控訴。劇情在這里急速反轉。公眾的焦點,從淘寶是否售假,轉向了劉紅亮是否違規(guī)。各路媒體迅速反應,紛紛爆起了劉司長的料。
很明顯,在這場對決中,馬云以快、準、狠的姿勢,將控制事件的方向盤搶了過來,不留情面,甚至還有些不講理。因為有錢,底氣十足的馬云做的也是任性事。
1月30日,馬云前往國家工商總局見了局長張茅。這場親切友好的會面,讓馬云和國家工商總局有了共襄打擊侵權盜版的大計,也讓國家工商總局在已經撤回白皮書的情況下,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這是一份會議紀要、內部文件”,“沒有法律效力”。
到這里,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相較于之前的高起點、神轉折來說,結局讓人有些意猶未盡,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這樣“雙贏”的局面,對馬云和國家工商總局來說,都不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