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百花小學 黃翠蓮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這是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提出的,可見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培養(yǎng)好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成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開拓者,是我們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職責。黨的“十八大”精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多次強調: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能自強。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身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一員,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一員,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可謂任重而道遠。從踏上三尺講臺的那天起,深知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它是一個育人的行業(yè),自己的言行舉止,自己的品行道德,自己的學識素養(yǎng),自己的人格魅力將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從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二十多年來的教育教學中,我銘記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踏著高尚師德的步伐,追求美麗教育人生。
二十多年教過的學生一批又一批,教育過的學生一個又一個,無數個與他們相處的情景閃現在眼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小學從四年級開始才有開設英語課堂教學,當時剛畢業(yè)的我一臉稚氣就擔當起六年級的英語教師。初登講臺,看到幾十個學生端坐在座位上,聽到學生宏亮的問候語,我用英語向他們回禮問好。望著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暗下決心一定把自己的所學所知盡己所能地教授給我的學生。課堂以直觀、有趣的教學方式、方法消除他們學習外語的顧慮與擔心,利用課內課外時間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學好英語,以便為初中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在畢業(yè)典禮那天,大家圍在以書桌拼湊而成的會議桌旁,大家有說有笑,有的互訴衷腸。一說到就要結束小學生涯,大家都有點依依不舍,也擔心中學的課程應付不了……我對他們說這是成長中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另一階段的開始,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論前面的路有多坎坷、有多困難,要好好地勇敢地去面對和迎接。
送走的學生一批又一批,迎來的學生也是一批又一批。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學生特點、特征。教學中與學生的相處,看到他們所獲所得,因為某個學生糾正、改正一點點不好的習慣,看到他們一天天的進步,心里無比欣慰。工作中與同事共處,看到他們愛崗敬業(yè),愛校如家,甚至是愛生如子。這種高尚的師德和無私的愛,讓我耳濡目染,讓我體會到了師者的高尚所在: 不求回報,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用智慧和汗水澆灌一棵棵幼苗,用愛和雙手培育他們茁壯成長。
迎來的學生一批又一批,相處的學生一個又一個,二十多年來,由開始同時面對中高年級的教育對象到同時面對整個小學階段各年級的學生,同時面對教育對象的年齡段不同,采取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同。隨著教育教學的時代不同,要求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隨著更新和提高,在積極參加培訓學習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探索、充實所學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堅信“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強調:“讀書、讀書、再讀書?!苯處煵煌5剡M步源于讀書,要喜歡博覽群書,課上得才會有吸引力。薛瑞萍老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書中也提到: “無論教學手段多么發(fā)達,語言——永遠是教師聯絡感情、傳授知識、激發(fā)思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新鮮活潑的語言從哪里來?讀書——只有讀書?!倍嗄陙?,在不斷閱讀對教育教學有用的書籍的同時,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手段。進行“小組合作→教與學方式轉變”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與此同時閱讀汲取不同版本的英語教材和練習。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備課是備教學大綱而不唯教科書,閱讀教科書是為了用學生的眼光來看教材。教師對課堂上所要學的知識了解透徹,以致在課堂上,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處于教師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學的東西的內容本身,而是學生,是學生的腦力勞動,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隨時調整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把相關的知識融合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和整合,引導、培養(yǎng)學生不斷地積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容和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尊重、理解與關心他人,勤奮學習,尊重自己和他人勞動成果,樂于助人,維護集體榮譽等等。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相處的學生一個又一個,溝通接待的家長也一個又一個,尋求配合端正孩子學習態(tài)度和改正不良習慣的家長一次又一次,其中得到許多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使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進步。但也有遇到對孩子采取自由放任不管的。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粗暴或盲目的教育、或是單親家庭對孩子教育的缺失造成心里、生活的影響,需要我們更耐心、細致地加以關心和做好思想疏導工作。
回想二十多年的教師生涯,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人的壯舉,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之心,兢兢業(yè)業(yè)的責任之心,教育孩子積極向上,健康成長。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刻苦鉆研,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本職工作。德國詩人席勒在《播種者》中寫道:“你把希望的種子交給了大地,等待春天的萌芽,你在時間的犁溝里撒下智慧的種子,讓它悄悄的開花”。我說如果教育是一方充滿希望的沃土,那么教師就是那辛勤的播種者。他們守望著青春的歲月,傳遞著不渝的信念。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自豪!曾幾何時,世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辟澝澜處煹姆瞰I精神。二十多年來在這平凡而神圣的崗位上,我堅守教育的理想,腳踏實地地干,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寄望著收獲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