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與圓西路一樣,受到高校人群相對密集影響甚至造就的另一條街道,是涵蓋了文化巷在內(nèi)的文林街。圓西路在云南大學東陸園以東,文林街則通過文化巷與東陸園的西門相接。一東一西,都集聚了高校師生群體,但卻體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文化巷起于云南大學的留學生院,每年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文化巷和文林街活動,于是滿足這些留學生生活需要的咖啡、酒吧等參與到原本以地方特色餐飲和服飾、工藝等為主的文林街周邊區(qū)域中,并且逐步形成氣候,成為昆明城市中心相對集中的、富于小資情調(diào)的特色街區(qū)。沿文化巷和文林街可以數(shù)出多個常年占據(jù)城市時尚消費榜的咖啡屋、酒吧和書吧,薩爾瓦多、水井咖啡、COFFEE BREAK、布拉格咖啡、藍白紅、夏沫蓮花、卡夫卡書屋、大象書吧等都是周邊高校學生、昆明年輕人耳熟能詳?shù)男蓍e場所。而從白天到黑夜,文林街一概熙攘熱鬧,不過卻有著不同的面貌和氛圍。
咖啡、讀書、發(fā)呆和閑聊,是文林街白天的主題。高校里沒課的年輕人,喜歡在文林街隨意找一家咖啡屋坐下來,要么三五成群,要么獨自一人,點一杯咖啡或者茶,馥郁香醇或者清雅淡然地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文林街上的咖啡屋大多有落地的門窗或直接將座椅放置在戶外街邊,行道樹的茵茵枝葉,天然成就了遮陽蔽日的清涼,店主只需稍微經(jīng)營,花植簡單裝飾一番,便自有一番韻味。坐在這樣的咖啡屋,無烈日炙烤之苦,卻可于光陰斑駁、時光交錯里,無所約束、天馬行空地欣賞與被欣賞。特色書屋書吧大隱于市,在文林街的喧囂中,藏著麥田、漫林、大象這類精致的書店和書吧,人們可以在安靜的閱讀、思考,或者只是將自己置身于紙質(zhì)書籍的氣氛中懷舊、幻想……文林街當然也少不了美食誘惑,文林街的美食聚集,比其他街區(qū)更加多樣化,適應留學生需要的西餐、日韓料理、泰式風味甚至印度菜,都能在文林街區(qū)域移步可尋,阿姆甜品、MR.CAKE 等甜品店雖零星分布,但每一家都獨具特色。同時,創(chuàng)意小店也是文林街不能忽略的內(nèi)容之一,民間飾品、民族工藝品、服飾、茶器酒器等幾家質(zhì)量上乘、形制獨特的創(chuàng)意小店都能在文林街上靜守光陰。
白天的文林街充滿了文藝和清新的氣質(zhì),夜幕降臨時卻平添了幾分喧囂甚至狂野的意味。夜晚是文林街的蘇醒時段,比起咖啡屋更活躍的是沿街的酒吧,來自城市各個角落的年輕人們喜歡在文林街酒吧聽著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釋放壓力、宣泄情感。當然,相較于一些以喧騰的歌舞演藝為主題的動感酒吧,文林街大部分的酒吧更多于保留了“文雅”氣質(zhì),無非是好友知交相聚,找張桌子消耗幾瓶啤酒,音樂是有的,但是一般少于聲嘶力竭、鬼哭狼嚎,基本可以讓一桌子的人能夠順利的聊天而不受到過多噪聲的干擾。文化巷作為文林街的重要部分,到夜晚還集中了各式各樣的“地攤”,開始只是一些在校學生在網(wǎng)絡上批發(fā)來衣服、飾品等,通過“練攤兒”,既為自己掙取生活費,又鍛煉了進入社會的能力,結果在不長的時間中,文化巷“地攤”集市迅速規(guī)模化。晴朗的夜晚去文化巷逛地攤淘寶,也成為周邊學生、居民的重要生活內(nèi)容之一,當然也有諸多慕名而來淘寶的游客、人群。
無論是白天的文藝清新還是夜晚的時尚熙攘,都讓文林街成為來昆明的人不得不到、本地人不得不向外地人推薦的一個特色街區(qū)。文林街原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文林街通達翠湖的各條巷道,都有著各自的故事和歷史,文林街得名于過去到貢院趕考的文人雅士云集之街,今天文林街作為承載周邊高校校園文化、記錄和傳播歷史文化的代表性街區(qū),已然成為一個地標式的區(qū)域,學院范兒與先鋒時尚、雅致格調(diào)與動感喧鬧并行不悖、相互依存。
一定要拿圓西路和文林街對比的話,前者更多市井生活和平民氣質(zhì),后者更顯小資格調(diào)和時尚風潮。事實上,圓西路和文林街都與云南大學文韻濃郁、歷史厚重的東陸校園相連,也通過東陸園實現(xiàn)了聯(lián)通,穿越校園便可從一種世俗情調(diào)跨入另一種精致格局,而世俗也好、精致也罷,都是校園文化的承載與延伸,都是真實而美好的生活狀態(tài)。圓西路和文林街除了貫通云南大學之外,也聯(lián)通了青云街、北門街、錢局街、建設路、龍翔街和鳳翥街等區(qū)域,遙想當年文人學士云集于此、求取功名的盛況,與今天學子精英、文藝青年和潮流先鋒日聚夜會的熙攘,雖不能同日而語卻可讓人浮想。
圓西路與文林街,既是內(nèi)斂的又是張揚的。從兩條形塑于校園文脈的寬窄街道,融入現(xiàn)代都市的霓虹光影,轉(zhuǎn)變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和律動脈搏……于文韻優(yōu)厚處默然含蘊著高等學府的文化守望、歷史腳步的沉重與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