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洪波(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 400054)
高校網球甲組運動員選材探析
□ 胡洪波(重慶理工大學重慶400054)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分析高校甲組無任何網球基礎的網球運動員群體的訓練特點,從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項群歸屬中乒乓球與羽毛球對網球技能所存在的技能正遷移等方面對該類運動員群體的選材進行探討分析,為高校針對這類運動員群體在選材上提供一些參考。
高校網球甲組運動員選材
網球運動員選材,是個很復雜的工程,尤其是在國家在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選材模式和選材指標體系,到后面大多不能取得成功,浪費了人力物力。高校網球甲組運動員大多是無任何網球基礎的普通大學生,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卻需要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競技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并能夠活躍在省市和全國的大學生網球舞臺上并嶄露頭角,教練對運動員在進隊之初的選材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對這類高校甲組運動員的選材重視程度不夠,考慮的不夠周全,得到的后果會是教練和學生運動員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訓練卻效果甚微,學校也是浪費了物力財力。因此,針對網球運動項目特點和選材要求,從多方面對高校甲組網球運動員群體慎重選材有著重要意義。
1.1、甲組網球運動員大多網球零基礎
根據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網球分會對高校網球甲組的運動員的界定,教練員對網球甲組運動員隊伍的建立只能在除開個別招生渠道的普通大學生里面招生,除開個別特殊情況,絕大多數甲組隊員是在進入大學之初沒有接觸過網球運動,網球技能零基礎。
1.2、訓練周期短,訓練非學生學習重心
大學生本科大多四年在校時間,平時學習任務也相對較多,能參加到網球隊訓練的時間也只能是在課余或者在其它學習相關事務之后;這樣對于一個進入網球隊零基礎的隊員,四年時間從零開始學習各項技術并把各項技戰(zhàn)術合理的運用到比賽中,能在省市高校網球比賽和全國網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無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因此,面對甲組運動員的這些訓練特點,能在短周期內取得訓練成效,對進隊之初網球隊員的選拔條件的考慮就顯得尤為重要。
2.1、借鑒網球運動員的一些專業(yè)選材指標,指導高校甲組運動員的選材
我國專業(yè)網球運動員的選材指標包括:(1) 遺傳特點:包括皮紋、血型、家族運動史等方面;(2)身體素質:包括體能的5個部分以及能量代謝系統(tǒng);(3) 心理學指標:包括動機、運動員個性心理、情感等;生理學指標主要指內分泌、心血管等生物化學指標[5]。面對這樣系統(tǒng)專業(yè)的選材指標,一是選材的對象與專業(yè)網球運動員有區(qū)別,二是大部分高校沒有專業(yè)的選材科研機構,更多的只能是教練選取其中一些較易掌握和操作的指標進行挑選和主觀判斷。
2.2、從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對甲組運動員的選材
網球運動的場地較寬,在考慮對運動員的速度、耐力、靈敏、協(xié)調性要求外,在選材時,網球運動員合理的身高和體型對擊球控制范圍就顯得很重要,根據世界優(yōu)秀網球運動員的資料和特點分析,男子的適合身高要達到1.80—1.85以上,女子的適合身高要達到1.70—1.75以上;對于體型的要求是各部位的比例以軀干短、手臂長、骨盆小、小腿長、跟腱薄為佳。這些形態(tài)特征符合移動快、靈活性高、揮臂動作快的要求[4]。高校甲組運動員的選材雖然不能嚴格按照上述標準,但可以在眾多學生中選擇與上面指標、特征接近的學生。
2.3、從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甲組運動員的選材
根據網球運動項目的特點,一場網球比賽1至2—3個小時,短時間對攻5—10秒,較長時間對攻10—15秒至1—2分鐘,交換場地有90秒的休息何兩分之間有20秒鐘的間歇,所以,網球運動基本是一種無氧無乳酸運動運動,比賽進行時,運動員大約70%的時間內需要這一系統(tǒng),20%的時間需要無氧的乳酸運動,10%的時間需要有氧系統(tǒng)[1]。多數教練員認為,協(xié)調性、靈活性、速度和爆發(fā)力是網球運動員集中力量進行訓練的最重要的素質,其次就是耐力、柔韌性、力量、反應時和動態(tài)平衡。所以,在對甲組網球運動員選材時應對選拔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進行測試,根據網球運動員所需身體素質從主到次對運動員進行評估,擇優(yōu)錄取。
大學生網球比賽通常采用一盤平局決勝制,或遇天氣、場地等條件限制,賽制可能變得更短,加上網球項目速度快、變化多的特點,網球比賽在關鍵場次對學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對網球隊員進行選拔的過程中,建議在網球運動員心理選材時應選拔那些熱愛網球運動,相信自己如果通過刻苦訓練能取得很好成績;性格上沉著果斷、情緒穩(wěn)定、韌性較強、智商高的運動苗子。
2.4、從有與網球同項群項目運動經歷的角度選材
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從項群劃分,都屬于技能類隔網對抗性項目,也都有單打和雙打。從項目特點來講都是以技能占主導,要求運動員掌握合理全面的技術,具有良好的戰(zhàn)術意識和戰(zhàn)術運用能力。比賽對抗中雙方運動員的相互制約,都是是通過擊出球的速度、力量、落點、弧線、旋轉這五個物理要素來實現(xiàn)的[2]。有研究指出,乒乓球運動和網球運動在正手擊球技術、反彈球技術存在較大的技能正遷移;羽毛球的技術與網球的高壓和發(fā)球、截擊等空中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技能正遷移,反手技術和網球的反手技術也存在一定的技能正遷移[3]。根據以上結論,就可以在高校網球甲組運動員選材時更多的優(yōu)先考慮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運動上有特長或較為擅長的學生,這樣學生在進隊之后可以在教練的訓練指導下更快更好的掌握網球技能。
根據高校網球甲組運動員選拔進隊時大多數零基礎、訓練周期短、訓練非學生主要重心的特點。要讓教練員和隊員的訓練效果變得高效,隊員能在短時間內訓練成材,能在省市和全國大學生網球比賽中有良好表現(xiàn),就必須重視選材工作,并從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是否具有乒乓球和羽毛球特長或者擅長這兩項運動這幾個方面去重視學生的選材工作。去挑選一些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良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適應網球運動項目速度快、變化多特點的學生,如果學生能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項目上有特長或者比較擅長,則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其它選材指標擇優(yōu)錄取。
[1]米格爾.克雷斯波,戴維.米勒.國際網聯(lián)高級教練員手冊[M].北京:中國網球協(xié)會,2000.
[2]高超.從項群訓練理論看中國網球競技水平的后發(fā)優(yōu)勢[J].當代體育科技,2012.(31).
[3]蔡小井,彭杰.論持拍隔網對抗項目中運動技能的遷移[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07).
[4]翟昕元.網球運動員的選材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2011.(12).
[5]李明芝,周峰.中國與西班牙網球運動員的選材體系的對比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