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qū)研和秀溪小學 張麗華
怎樣才能使拼音教學更有新鮮感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反思過去的漢語拼音教學:學生在教師的統(tǒng)一要求下,被動地讀寫,單調地抄寫過程中,興趣漸漸喪失,效果大大降低。因而,拼音教學應選用富有變化、新奇有趣的教學方法,把拼音學習融入到孩子們喜愛的游戲當中。
如何有效地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我對拼音教學采取了以下對策。
單韻母是整個拼音學習的基礎,學生容易掌握6個單韻母的讀音、字形及四聲順序認讀,因此,教學時重在四聲打亂順序練習讀,讀熟練,為拼讀打好基礎。
聲母的單個認讀,學生比較熟練,只是形近的幾組字母有些混淆。如b,d,p,q;f,t;n,m。教學時,利用多種方法幫助他們區(qū)分,重點放在與單韻母的四聲拼讀上,通過拼讀進一步鞏固聲母,直至達到單韻母與聲母組成的音節(jié)能直呼。
復韻母教學時,引導學生尋找發(fā)音規(guī)律,即由前一個字母滑向后一個字母,前一個字母響而長,把發(fā)音的方法教給學生。如復韻母ei的讀音,我先講解它的發(fā)音要領:先擺出e的口型,發(fā)e的音,口型由大到小,快速滑向i,e重i輕,中間不斷氣,一口氣讀成ei。并示范發(fā)音,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變化,反復模仿,使學生熟練掌握。復韻母的發(fā)音方法基本掌握后,在教學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時,再進行適當合并。
課堂上練習拼讀后,補充一些與當節(jié)課知識有關的兒歌,而且這些兒歌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如兒童學習起步階段,引導他們認識校園,放學后到校門口,讀一讀學校的名字,下課時間欣賞美麗的校園,上課時將指導說話自然地融入其中,在這樣真實生動的情境中,學生們輕松復習了拼音,還培養(yǎng)了觀察說話能力。
第一,利用直觀的教具,引起興趣。
在教學中,色彩鮮艷的插圖,形象活潑的人物,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每個拼音字母都配上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與字母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課文中現(xiàn)成的插圖、字母卡,必要時自制一些顏色鮮艷的圖卡,以補充課本中現(xiàn)成教具的不足。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簡筆畫、布貼畫、實物等,使每一個字母或新的規(guī)則第一次出現(xiàn)時,都帶著有趣的形象、鮮明的色彩。
第二,編兒歌,讀出情趣。
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备鱾€字母形體比較抽象,比較難記。教學生記各個字母形體,可配上兒歌,能把抽象的韻母、聲母形象化。如單韻母,很重要,發(fā)音口形要擺好。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o、o;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e、e。開始時,是老師說出一個兒歌,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再發(fā)動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出一些兒歌來記住字母的音、形。我就和學生一起編過兒歌,如在教“ing”這個后鼻韻母時,我和學生編了《捉蜻蜓》兒歌:天氣晴,風兒輕,滿天滿地追蜻蜓,追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在拼音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這樣編兒歌,練習發(fā)音,在流動的節(jié)奏感中學習了知識,發(fā)展了智慧。
第三,讓學生動起來,點燃激情。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會讓他們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一邊唱、說,一邊拿出手來描空、做動作,特別是對哪些容易混淆的字母如b、d、p、q等聲母的教與學就解決了。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舉起左手,右手叉腰,b、b、b。舉起右手,左手叉腰d、d、d。左手放下,右手摸頭p、p、p。右手放下,左手摸頭q、q、q。處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貪玩好動的,單靠圖片和活動教具是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b、p、d、q幾個聲母的區(qū)別是一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我還設計“變魔術”的游戲。讓學生準備一個半圓形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小圓環(huán)隨意擺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別組成這四個聲母,先自己邊擺邊讀,再同桌之間互相考考,反復鞏固,解決了這一難點。
第四,憑借游戲活動,練拼讀。
教育家洛克曾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音節(jié)的拼讀比較枯燥,很難長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們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通過擔當角色,做各種各樣的游戲,訓練熟練拼讀,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調動兒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小兔開門”“知識樹”游戲。游戲的形式有很多,只要是有利于拼音教學,只要能使我們的教學煥發(fā)活力,都可以大膽嘗試。
第五,講故事,學得有趣。
要想讓學生有趣的學,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聯(lián)系生活,編故事,講給學生聽。我教學第一冊《ɡkh》時以故事引入:放學了,亮亮和麗麗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公園。水里的蝌蚪在玩捉迷藏,兩只蝌蚪正好粘到水草上,形成一個“k”字;亮亮和麗麗坐的椅子就像一個“h”字;天空中一只白鴿銜著一枝柳條飛過,柳條被風吹著,彎成一個“ɡ”字,亮亮和麗麗真喜歡這里呀!小孩子對故事充滿了興趣,注意力被吸引住了,自然跟著老師的思路,快樂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六,動手動腦聯(lián)系生活,學運用。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和學生一起給教室里的物品寫上拼音,由少到多,由幾樣到全部;回到家里,則給家里的物品貼上標簽,我還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寫出來,每天讓兩個同學互相介紹,既認識拼音,又結交了朋友。學有所用,學生們學拼音的積極性更高了。當拼音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加上拼音、閱讀、觀察說話綜合課的開設,使學生的課內閱讀量迅猛增長,使課外閱讀成為可能和需要。
語文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馳騁學生的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拼音教學也不例外。其實,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中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把拼音教學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把漢語拼音納入到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去認識、去定位,使?jié)h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為整個語文教學奠基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