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江愛國,楊曉輝
(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安徽六安237000)
精神分裂癥并發(fā)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
趙娟娟,江愛國,楊曉輝
(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安徽六安2370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措施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的影響。方法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69例,隨機分為兩組,給予相同藥物治療方案,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生命質量評分,應用SPSS17.0軟件,所獲數(shù)據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和χ2檢驗。結果經綜合護理干預后,兩組空腹血糖、進餐后2 h血糖比較,P<0.05,均有顯著性差異。結論對精神病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精神分裂癥/并發(fā)癥;糖尿病/并發(fā)癥;護理干預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患者對認知、情感及社會功能造成損害的精神障礙。很多患者由于認知和社會功能的受損以及抗精神病藥物等的影響,通常比較懶散、飲食隨意、運動量少,都會增加脂肪的堆積使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是糖尿病的高發(fā)群體。糖尿病發(fā)病的機制是由于體內的胰島素含量相對或者絕對不足,會導致體內出現(xiàn)糖代謝紊亂,若病情惡化會使身體的多個臟器出現(xiàn)損傷。眾所周知,精神分裂癥和糖尿病都是醫(yī)療界的棘手病癥,兩種疾病的同時發(fā)生,患者的依從性差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及護理造成極大的困難[1]。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對本院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干預護理,比較護理干預有效率和干預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69例,隨機分為實驗組30例和對照組39例。實驗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齡52.5歲,平均病程6.1)年。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51.2歲,平均病程6.2年。兩組一般情況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藥利培酮和降糖藥二甲雙胍。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實驗組采取降糖綜合干預護理方式,具體措施:1)基礎護理:常規(guī)精神科護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常規(guī)病情采取相應護理措施。2)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必要有關精神分裂癥和糖尿病的相關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講述兩種疾病發(fā)病原因、治療措施以及取得家庭支持,結合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個人認知特點給予具體個體化的健康教育。3)飲食指導:依據每個患者不同情況制定相對應的飲食計劃,反復強調飲食控制對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的重要性。4)藥物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所服用的藥物的特點、服藥時間以及兩種疾病所服藥物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及時減輕家屬及患者不必要對藥物副作用的疑慮。5)運動指導[2]: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適量的運動有助于穩(wěn)定和緩解病情,甚至可以改善患者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的心理特點。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緩解脂肪代謝的紊亂,而且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來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因此,要根據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身體狀況,制定出長期、有規(guī)律的運動計劃,并且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體育鍛煉。運動項目可以選擇唱歌和跳舞的集體活動,還可以組織球類的活動,不但可以鍛煉身體和提高免疫力,而且可以促進患者建立友誼,但不要超負荷運動,若有不適的情況出現(xiàn),需暫停運動。6)生活護理:保證病房內良好的空氣質量和舒適程度,督促患者個人衛(wèi)生清潔,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7)心理護理:結合每個患者的特點,制定心理護理干預計劃,對每一位患者進行有關疾病的心理治療的護理干預,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干預前后分別測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來判斷臨床效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軟件,所獲數(shù)據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和χ2檢驗。
實驗組有效28例,血糖水平在控制范圍內,總有效率達到93.3%;對照組有效29例,總有效率為74.4%,兩組患者總有效率之間的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空腹血糖干預前為(8.89±1.35)mmol/L,干預后(5.61±0.7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干預前(11.99±1.79)mmol/L,干預后(8.04±1.92)mmol/ L。對照組空腹血糖干預前為(8.48±3.34)mmol/L,干預后(6.88±1.68)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干預前(11.78±2.77)mmol/L,干預后(9.38±2.64)mmol/ L。兩組比較,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糖尿病是一種葡萄糖代謝異常的疾病,而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兩種疾病的共病在精神科臨床中非常常見,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會缺乏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因此,血糖控制比一般普通人要困難,我們通過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疏導患者不良的情緒,及時緩解心理問題,同時增加對兩種疾病共病相關知識的認識,最增加治療的依從性。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精神科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飲食藥物指導、運動及日常生活教育、心理護理等方面的干預措施,對于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組血糖水平在控制范圍內,總有效率高達93.3%,而常規(guī)護理組總有效率為74.4%,兩組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而實驗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與國內學者等研究報道[3-4]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抗精神藥物及降糖藥物治療的同時,實施恰當?shù)淖o理干預非常重要。護理干預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精神分裂癥和糖尿病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的軀體癥狀和病理體征、提高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和社會機能,使患者的血糖得以有效控制,延緩了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明顯增強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康復。
[1]龍麗芬.20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護理研究探討[J].護理研究, 2013,7(2):180.
[2]王紹卿.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 (32):565-566.
[3]吳海英,袁薇.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18):119-120.
[4]程索華,孫燕萍,高安民.精神分裂癥并發(fā)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5,47(2):152-153.
R47;R749.3
A
1008-4118(2015)04-0079-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5.04.035
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