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柑橘
□肖琳
小時候到了冬天,家里人就會圍在爐火邊一起取暖。爺爺會拿出洗干凈的黃柑橘,放在暖爐片上,烘熱后,用他的大手左搓搓、右揉揉再拿給我們吃。爺爺?shù)氖终拼蠖肢E,布滿了褶皺。爺爺說,這樣暖熱、搓揉了之后,柑橘才會更加香甜,做人也是一樣。只不過當(dāng)時的我還不太懂這深奧的道理。
長大后,爸爸教育我,做人要謙虛而有氣節(jié)。當(dāng)我走進(jìn)社會后,發(fā)現(xiàn)周圍的環(huán)境并不像兒時看的書中那般完美,心中不免有些傷感,父親的藕湯就成了我撫慰心靈之水。父親愛熬湯,他說湯中自有人生大學(xué)問。一碗藕湯,放枸杞、排骨,小火慢燉,撒鹽、加白糖。小小一罐藕湯需要如此多的工序來熬制,才得以色香味俱全,足可見小事中也藏著大智慧。《荀子·勸學(xué)》有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熬湯需要火候,為人處世亦然。
爺爺手里的黃柑橘和爸爸熬的藕湯中蘊涵的學(xué)問都被我久久地回味著?,F(xiàn)在冬日里很少再下小時候那樣的大雪了,也很難看到那地上一大片白皚皚的模樣了。但爺爺?shù)亩摵桶职值慕陶d將一直影響著我,始終做一個暖暖的人,像冬日里的黃柑橘和藕湯一樣,傳遞溫暖。
(摘自2015年第2期《青年作家》,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