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于欣
高校預算管理中的問題與優(yōu)化措施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于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地發(fā)展,高校財務工作也隨之獲得了極大的進步,近年來,政府開始加大對高校的各種資金投入,這就對我國高校中的預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特征、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使高校的預算管理工作得到優(yōu)化幾個問題出發(fā),對高校預算管理中的問題與優(yōu)化措施進行相應的探究。
高校預算管理 問題 優(yōu)化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校財務工作也隨之獲得了極大的進步,在2010年通過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指出,要建立精細化、科學化的預算管理機制,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zhí)行效率。這就體現了我國對于高校預算工作所給予的關注,在政策上對其引導的同時,也提出了執(zhí)行力、科學化以及精細化的要求。
高校預算工作通常是院長負責制,由高校法人代表牽頭負責,將相應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層中,同時,各部門的負責人還要對本部門的預算管理工作負責。
高??梢酝ㄟ^預算管理工作,對各種資源實行優(yōu)化配置,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率。
其中不僅包括預算內資金,還包括預算外資金,不但包括高校中的日常開支,也涵蓋了各種科研經費以及項目經費等。
部分高校管理者預算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對這一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少對學校自身的長遠規(guī)劃進行考慮,輕產出、重投入,極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另外,學校中的各部門之間沒有進行協同工作,認為預算管理工作是財務部門的責任,對于財務預算的相應管理策略不予以配合。
大部分高校在預算的編制工作上所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以及“大收大支”的預算管理。高校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教育部門中的財政撥款以及教育事業(yè)的收入,在這里,與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等方面的聯系不多,沒有給予這一問題足夠的重視,造成了資金在使用上的浪費。
當下,大部分的高校中都存在預算的執(zhí)行不夠嚴謹的狀況,有些學校只是在形式上實行了全面的預算,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卻是各自為政,學校中亂支以及超支現象十分嚴重。
高校中的預算管理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它具有全程性、全員性以及全額性的特點,高校的預算管理既要使學校中的日常經費運轉得到保障,還要推動學校的發(fā)展,在各種活動中既要對學校中的經費進行節(jié)約,還要保障學校中的各項科研與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的展開,在工作中既要對預算進行合理的編制,還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使預算工作得到不斷地完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全員共同參與,要對各層級人員、各部門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調動,把整個預算指標分解為若干部分,交予各個部門,使廣大的教職員工可以共同參與進來,從自己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使預算在編制以及執(zhí)行過程中的質量得到提高。
進行預算管理時,只對之前年度數據進行參考,就可能造成部分資金分配不公。諸如,高校在某一年匯總的體育設施的具體投入比較大,然而,如果明年再以今年的資金技術為標準來增大體育設施中的投入比重,就很可能造成資金上的浪費,同時,其他更加需要得到資金投入的項目就會由于缺乏經費而無法完成。
第一,加大監(jiān)督力度,讓高校中的預算指標落到實處,樹立起完善的監(jiān)督制度,對于預算工作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及時修正,杜絕亂支以及超支現象。第二,實施相應的績效評價,可以讓高校預算工作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冃гu價是預算工作的一面鏡子,可以將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完全反應出來,在工作中,高校可以根據績效評價所反映出的問題,將預算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時解決,使預算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不斷的深化與改革,各高校的規(guī)模得到了迅速擴張,相應的,高校的功能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模式,高校在從事各種科研與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在積極創(chuàng)辦企業(yè)活動并開展對外投資。當下,高校的經費來源也從原來的單純依靠財政撥款轉向多渠道資金籌集轉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開始對高校預算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使高校預算管理工作得到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是當下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1]張鈞.淺析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4
[2]穆君,門莉.淺析高校預算管理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3
[3]張大福.淺析高校預算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月刊,2007;33
[4]王婷婷.高校預算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5]陳培林.高校預算管理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4;05
10.16266/j.cnki.cn11-4098/f.2015.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