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明河北省固安縣馬莊鎮(zhèn)獨流村小學
小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
高天明
河北省固安縣馬莊鎮(zhèn)獨流村小學
現(xiàn)行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fā)展,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
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通常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但是,由于低年級學生對學校環(huán)境及老師有不信任感,這大大壓抑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話不敢說。因此,學生一到我班,我就迅速想辦法,穩(wěn)定學生情緒,與學生交朋友,然后再引導、鼓勵他們把經歷過的喜、惱、哀、樂用語言表達出來,與他們共同分享,這樣,我很快就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們就敢于和我說話了。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敢于“說話”,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多表揚、多鼓勵,提高他們“說話”的信心,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逐漸地,全班學生不管在課余或是課堂上都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例教學在教學《做什么事最快樂》這課時,我先出示了課題,讓學生自讀課題后設疑:從課題上,你想到些什么?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學生一下子說開了,有的說:“我想有好東西吃一定快樂?!庇械恼f:“當然是上學最快樂了?!边€有的非常著急地說:“老師,我知道小青蛙為什么不知道該做什么?因為他太小,不懂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所以他才會去問那么多的人。媽媽告訴他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事自己才會快樂。老師,您說,我們好好學習是對別人有用的事嗎?”孩子們一句句可愛的話,都反映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我讓他們多次自讀課文,再讓學生討論課文中媽媽的話,同時加以引導,讓全班學生從中明白做什么樣的事情才是最快樂的。這樣的師生、同學的互動教學,比滿堂老師唱“獨角戲”好多了。學生的“說話”膽量大了,“說話”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也掌握得比較牢固,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了他們的智力。平時,我注意讓學生積累語言,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習慣。我要求同學們每天把見到或有趣的事用一句簡單的話記下來,然后讓他們自己說出來,說得好的及時表揚。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說話積極性,為他們將來的寫作打下基礎。有的學生寫道:“放學后,我和爸爸一起到運動場上打羽毛球。”有的學生寫道:“我在放學的路上見到了一只可愛的小狗,以為它沒有主人,想帶回去養(yǎng)它,可是當我去抱它時,它卻跑向了它的主人。”
1.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
情景教學,會讓學生興趣盎然,而以景助說,則令同學們樂此不疲。因此在語文教學上,我盡量多想辦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例如,教學《司馬光》時,讓學生把課文中故事表演出來,學生很快地進行角色分配,可是由于課文中描寫司馬光的語言,神態(tài)等近乎沒有,這樣就給學生的表演帶來了困難。于是我讓學生想一想司馬光在救人前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臉上的表情又會是怎樣?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激活了,再全班交流說一說,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在表演的時候,學生能在表演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下,按內容的發(fā)展扮演角色,自然地鍛煉說話的能力。在表演的同時,學生也把課文弄懂了。
2.利用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說話欲望。
“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火花?!比绾渭ぐl(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增強說話興趣?在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如:帶同學們到郊外春游時,我要求孩子們與小樹、小草對話,然后告訴老師,你與小草說了些什么?小草對你說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小草說,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說:“小朋友,你別老踩著我,弄得我可疼呢!”這樣,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在他們邊說邊笑的臉上,我看到跳動的童真。每逢節(jié)假日,我都要求學生把在假日中的某一件事記好,待到上學時說給同學們聽。由于養(yǎng)成了習慣,孩子們都會特別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說話內容,引導學生去說。
有話可說即讓學生有說話的內容。本冊教材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說話內容,每次的口語訓練,是同學們最積極的時刻。如在介紹“我的家”的口語訓練課上,我先讓同學們把與家庭成員的合照帶回校,然后讓同桌互說,再讓同桌互相說出你所聽到的介紹,這樣,孩子的聽說都得到了訓練。另外,在說話練習中,我會與孩子們一起來做一做,說一說,使其所說的內容更接近生活,更完整貼切。在與孩子們玩的過程中,有計劃地引導他們說說自己的心情、同學的動作、自己的盼望等,為下一節(jié)說話訓練提供了詞匯和內容。
2.引導學生觀察,發(fā)掘說的內容。
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觀察要求:早晨從進校門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么?本來,學生每天都要走這段路,并沒覺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們開始注意了,大門的?;?、標語、宣傳欄剛勁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圖畫,噴水池中的小魚……進了教學樓,樓道里打掃衛(wèi)生的同學,帶著各種神態(tài)、動作、表情匆匆走進教室的同學……學生觀察后,讓他們在“每天一句話”練習時說出來,學生在實踐中就體會到: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這么多的事物可以觀察,而且都可以選來作為說話的內容。周圍的事物這么多,可說的內容太多了。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和說話的關系以后,對觀察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就注意開闊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把眼界放寬,并有的放矢地指導觀察順序。
通過平時點點滴滴的努力,學生的說話膽量大了、說話流利了,就算遇到陌生人,也能流利、較完整地把話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