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山東濱州第一棉紡織廠幼兒園
兒童記憶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
王 麗
山東濱州第一棉紡織廠幼兒園
人的一切活動,從簡單地認識、行動,到復雜地學習、勞動,都離不開記憶。記憶是人的智力活動的倉庫。在智力發(fā)展最重要的兒童時期,記憶具有更重大的意義。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學前兒童記憶處于意識中心,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以記憶占著優(yōu)勢地位。如果沒有記憶能力,那么兒童每一次都去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碰見過的事物,不可能獲得任何生活知識經驗。兒童記憶發(fā)展對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有直接作用。我們在兒童教育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兒童的記憶力。
首先,一名幼兒老師要熟知兒童的記憶特征。形象的說,兒童的大腦就像一架照相機,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攝下周圍的一切。即便對所要記憶的內容根本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復教導下,仍然能夠將很多東西保留在他的記憶深處。
兒童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同時以機械記憶為主,不善于理解記憶,并且他們的記憶活動容易受情境或情緒影響,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例如,5-6歲前的兒童對形象鮮明、生動有趣、活潑可愛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重復多次后,往往能夠不費力地記住相關事物。像“大象”、“汽車”、“飛機”、“火車”等都是具體形象的概念,兒童對這些具體形象記憶深刻,但要將這些具體形象與它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還需要一個反復強化的過程。再如,兒童不理解唐詩、英語單詞等,但仍能背誦很多唐詩、英語單詞,所以機械記憶有利于幫助兒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會理解記憶。
其次,一名幼兒教師要注意記憶活動中師幼之間的互動要適時適當,發(fā)揮游戲的重要作用。在兒童根據記憶進行操作的時候,教師要做到不隨便指點,不過分提示、不設置問題、不過分追求時間,給兒童充分的安靜時間獨立操作。當他們求助時,正確的做法是為他們搭建思維的支架,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例如在熟記人物的兒童記憶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兒童觀察15個人物30秒后教師將人物下面的身份磁鐵拿掉,兒童根據記憶從老師手中拿到身份磁鐵(兒童如果不識字的話,老師要依次告訴他手中的身份磁鐵內容是什么),這個時候鼓勵拼正確的兒童說出自己是怎么記憶的,會發(fā)現(xiàn)他們
有著自己的記憶策略:“先根據服裝區(qū)分,在根據圖片中人物的年齡來區(qū)分”,這樣,兒童在自主觀察中總結出的觀察和記憶方式將使他收益,并且培養(yǎng)他的記憶思維。
因為興趣是孩子在學習與成長中很重要的老師,所有我們要充分利用游戲,把知識或道理包含在游戲中,而不是命令孩子一定要去記住某些東西。比如說,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設定一個說名字的游戲,將6樣東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后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我們還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彩多姿的裝飾優(yōu)勢開展辨顏色的游戲。游戲中首先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么顏色的。然后老師自己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這樣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游戲的更大興趣;我們也可以利用教室里很多玩具的優(yōu)勢,開展找玩具的游戲。游戲中教師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后,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我們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校里文化性裝飾的優(yōu)勢,根據圖畫聯(lián)系說話。具體活動是把多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后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準確地敘述一遍……這些游戲完全根據幼兒園、教室的個性特點進行設置,既省時省力,又效果明顯,兒童還很樂得其中。
另外,一名幼兒教師要重視關注個體差異,重視記憶后的總結、分享環(huán)節(jié)。古代孔子教學生時做到因材施教,原理就是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差異性。兒童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樣有著差異性,所以我們必須明確知道兒童記憶能力的發(fā)展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的兒童觀察力很強,善于發(fā)現(xiàn)許多細節(jié),記憶的準確性較強;有的兒童善于找到一些規(guī)律來進行記憶,記得又快又準;但有些兒童的注意力較差,在記憶活動中總是跟不上集體的節(jié)奏,待教師核對答案時還沒操作完。例如,有一次我與孩子們玩“勇敢探險”的游戲。孩子沿途要經過“樹樁”(大積木),踩過高低不平的平衡板,走過搭在小河上的拱橋,鉆過黑黑的山洞,最后到達目的地。游戲開始后,孩子們一個個勇敢地走過拱橋順利地完成了探險任務??傻搅嗣缑?,她跑到拱橋這里卻因害怕不上去了,我摸摸她已經有些尷尬的小臉,笑了笑說:“沒關系,苗苗。老師來扶著你走。你看,歆韻今天也很勇敢,已經成功了,我們也來試一試。”苗苗看了看旁邊的這座橋,點點頭,終于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很快,順利地經過了小橋,她的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在這個事例中,苗苗是一個性格內向、膽小的小女孩,平時不太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可是她有她的長處,比如:她富有愛心,喜歡唱歌等。從苗苗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來看,孩子是因膽小怕高才不敢走,而作為老師不能勉強孩子,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神態(tài),揣摩孩子的心理。更需要耐心地用語言、動作等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消除緊張害怕的心理,留給孩子一定的等待時間。并且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在活動中可降低活動的難度,以滿足孩子的發(fā)展需要。
綜上所述,在記憶活動中,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記憶策略和方法,就可以使記憶過程變得更輕松。記憶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掌握某種記憶方法,所以在操作后教師應為他們提供展示、交流和討論的空間,引導幼兒總結、分享記憶的一些策略方法,這不僅有利于同伴之間的信息交流,幫助幼兒分享、鞏固獲得的經驗,同時也有利于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會從多角度進行記憶,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從而實現(xiàn)記憶能力的提高,為其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強有力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