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基礎,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聽力教學的效果必然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其它知識的吸收。然而在聽力教學方面,多數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也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方法。因此,大多學生感覺聽力很困難,更加難以運用英語進行恰當的口語交流。我國在2001年推出新的課程標準?!队⒄Z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要求,積極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此標準提出英語課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不但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發(fā)展整體基礎上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1]因此,任務型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必要的。
高職英語聽力教學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擺脫應試教學的理念。一是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模式單一,教師通常在介紹聽力材料的詞匯之后,給學生反復聽幾遍材料內容,然后給出答案,進行著簡單的反復聽音。Brown (1990)曾經指出:“這種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如何記憶,而不是讓學生如何學會聽和解決聽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保?]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反而使聽力課形成了不斷重復的聽音環(huán)節(jié),這種簡單的模式影響了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失去對聽力課的興趣,抱怨聽力課枯燥乏味。二是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缺乏互動性,在傳統(tǒng)的聽力課上,學生都是以聽為主,教師將準備好的材料播放給學生,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在聽力課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缺乏實踐性。根據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要求力求做到使語言基本功訓練與實際涉外活動相結合,在涉外交際的日?;顒幽軌蜻M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為今后繼續(xù)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礎,從而適應涉外業(yè)務交際能力的需求。但是,傳統(tǒng)聽力材料大多是在錄音室里錄制的標準的英式英語發(fā)音磁帶,語音資料遠遠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使得學生不能將課堂所練習的內容運用在實際的交際中。
所謂任務型教學主要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用于英語聽力教學中,主要是以布置任務為途徑,通過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配合相關的聽力技巧,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感知到,體驗到實踐和參與的重要性,從而完成任務,使課堂的交際過程變得有意義。[3]任務型聽力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以下幾點:第一,任務型教學法具有真實性和交際性,有利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設計一些任務,這些任務必須是貼近學生生活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通過設計這些任務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通過提出多種任務,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各種語言能力,比如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第二,任務型教學法具有實踐性,教學任務不脫離實際,使學生在學到語言知識的同時,通過真實的場景使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交際中靈活運用英語社交。
在任務型聽力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其教學過程貫穿于三個步驟,即聽前任務(pre-listening),聽中任務(while-listening),聽后任務(post -listening)。下面具體分析各個步驟在實際課堂上的應用。
(一)聽前任務(pre -listening)。主要是指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的內容,在聽力任務進行之前提供給學生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影視資料以及圖片等引入主題來設計任務,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說下面的聽力短文:
The latest target for TV advertisers is Asia’s fastest growing consumer group——children.Asian families are getting smaller and wealthier …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se young viewers,and advertisers use little actors … Some educators believe that if youngsters watch the ads,the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erialistic…在聽這篇短文之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大家熟悉的廣告短片給學生播放,當然,根據聽力內容,最好是準備一些關于兒童的廣告,然后根據這些短片提出一些問題,比如:Which advertisement do you like best?Why?Do you think children will buy these things after they watch the ads?在與學生們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短文中出現(xiàn)的詞匯和語言點介紹給學生,排除聽力過程中的障礙,而且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想要去聽的愿望。
(二)聽中任務(while-listening)。主要是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指在課堂上教師根據聽力材料設計出一連串相關的任務,如:回答問題,判斷對錯,說說文章的類型;總結文章內容;填寫表格;選擇細節(jié)信息等。明確任務后,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音,完成聽力任務,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讓學生找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相關的聽力技巧,還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聽力問題的能力。
還是以前面的聽力材料為例,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要循序漸進,比如,第一個任務是聽完一遍后,請學生討論一下文章的大意,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小組討論,之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給大家講解。經過大家共同的參與和討論,可以讓多數學生都能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再提出新的任務,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比如:How are Asian families becoming?Who is the fastest growing consumer group in Asia?請學生帶著幾個問題再次來聽。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如果遇到的聽力內容較難,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表格,通過讓學生填空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細節(jié)。
(三)聽后任務(post -listening)。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生把聽力能力和其他語言能力綜合運用的過程,教師先來總結語言點,之后進行更多的訓練來鞏固知識點。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復述這個故事,寫一份調查報告、寫一封信等。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練習,共同討論,實現(xiàn)聽與說的結合。
比如,對于上面的聽力材料,在經過了聽前任務和聽中任務后,學生已經能夠理解整篇文章,但是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訓練學生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聽后任務,根據這個材料的內容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說自己對當今電視廣告有什么看法和建議,也可以讓學生做一份調查報告,調查一下周圍的同學對于電視上的兒童廣告有什么看法,然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通過對這些任務的實施,達到訓練學生聽力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教師將教學目的融入具體的任務設計中,在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引導學生完成課堂上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學習任務的目的性,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1]駱騏.高中英語任務型學習模式的建構與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6,1
[2]Brown,G.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0
[3]薛艷坤.英語聽力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