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雪
白如雪/內(nèi)蒙古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副教授(內(nèi)蒙古集寧012000)。
從歷史記載來看,作為我國著名的民族拉弦樂器之一,二胡經(jīng)過時間和形式的演變,已經(jīng)發(fā)展成極具表現(xiàn)力、音色柔美的民族樂器。而隨著近些年戲曲音樂的日漸成熟,二胡在眾多戲曲、曲藝中的伴奏作用也愈發(fā)突出。
說到二胡作品,首先映入人們耳邊的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可以說這一作品是對我國民族音樂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體現(xiàn),它在近現(xiàn)代二胡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與此同時,劉天華作為“學院派”的代表,在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繼承的基礎上,充分吸收西洋音樂的優(yōu)秀成果和經(jīng)驗,將二胡引進高等教育中,使二胡這種伴奏樂器從民間走入課堂中,實現(xiàn)了由俗到雅的轉(zhuǎn)變。
眾所周知,部分學生參加藝考并不是真正深愛音樂藝術,而是一種無奈之舉,學生普遍存在文化素養(yǎng)低的情況。很多學生在學習二胡時,錯誤地認為只要練好琴能夠在比賽時獲獎即可,卻忽略了二胡演奏并不僅僅局限于技巧,而是在于對演奏技巧真諦的真正的理解,在于對樂曲真意和內(nèi)涵的切實表達。因此,本科二胡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二胡作品的演奏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分析和理解,才能真正使二胡演奏達到既定的藝術高度。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是二胡樂曲如此優(yōu)美、動聽的重要前提,可以說,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在二胡演奏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眾多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更是取材于民間,從中我們看到其鮮明的民族特性。對于二胡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只是關注其演奏水平的提高,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演奏者的文化素養(yǎng)和音樂素養(yǎng)。
用二胡進行演奏是演奏者對于自身情感的宣泄,也是其對社會和自然感知的表現(xiàn),是依靠既精微又復雜的技巧變化實現(xiàn)的,尤其整個演奏過程更是由自始至終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和變化貫穿起來的,具體說來,是演奏者左右手的互相協(xié)調(diào)、人與樂器的和諧統(tǒng)一以及眾多演奏技巧的變化。其中,涉及諸如音響學、生理解剖學、運動力學等方面的科學原理,這些原理與音色、音高的演奏狀態(tài)和質(zhì)量以及演奏方法的正確性息息相關,更是一種對訓練方法的適宜性進行判斷和評價的方法,避免與人體生理規(guī)律不符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另外,豐富多變的二胡音色可以進行多種不同音色形象的塑造,更是可以通過音色的塑造揭示演奏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而正確的演奏方法是好的音色的重要條件和前提,為此,應該把握好支點、受力點與重心之間的平衡。具體地,演奏者的左右手可以從恰當?shù)慕嵌龋ㄟ^杠桿作用實現(xiàn)對琴弦的適度支撐,進而實現(xiàn)從整體到局部的平衡。與此同時,還應做到對演奏動作施力方向的準確把握,從而演奏出二胡的基本音色——圓、亮、厚,并在此基礎上適度改變支點、著力點以及重心等,進而發(fā)出明暗、剛?cè)?、濃淡、厚薄等不同的音色?/p>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二胡演奏理論和技巧的深入研究,二胡演奏過程融入了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在本科二胡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用自然科學知識認識和理解演奏的技巧,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那些演奏理論和演奏技巧。
具備極強藝術表現(xiàn)力的二胡演奏不僅可以使演奏者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得到表達,也可以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等音樂風格的差異,其中更是涉及演奏心理學、音樂美學等知識原理,同時是對演奏者的藝術審美、藝術修養(yǎng)和趣味等方面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我們也應該像眾多知名的音樂演奏家一樣,重視文化藝術修養(yǎng)在二胡演奏中所發(fā)揮的功能和作用。
在實際的本科二胡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閱讀一些文學、哲學以及歷史作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其學會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從而正確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文學修養(yǎng)得到提高,又可以豐富其情感和閱歷。比如,對于《新婚別》這首二胡曲的學習和演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背景進行了解。作為一首基于安史之亂的敘事曲,學生應該查閱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并認真分析和理解杜甫的《新婚別》,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性思維和形象思維,將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中,以對詩中人物的感情進行更加深入的把握。而學生沒有經(jīng)歷的一些片段,如“入洞房”,教師應該與文學作品相結合,幫助學生進行想象和感悟,使其全面、正確地對作品所傳達的情感進行詮釋。
另外,一些心理學和美學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以健康的心態(tài)進行二胡的演奏,也可以促進學生對美的認識,培養(yǎng)和提高其審美能力。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溪山琴況》,通過對和、靜、清、遠、圓等二十四況系統(tǒng)的描述,對二胡演奏進行指導,滿足其以和、雅為核心的審美要求。
1.在重視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價值的滲透。目前,我國眾多音樂學院或者培訓班都一味強調(diào)二胡演奏技藝水準的提升,僅靠加大訓練強度進行教學,反而忽視二胡演奏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使得演奏成為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要知道,二胡演奏不僅是對音樂的表達,更是對情感的交流,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我們學習二胡的目的是希望通過二胡將我們自身的情感經(jīng)歷、生活體驗和感悟表達出來。因此,在本科二胡教學中,必須有機結合二胡的文化價值、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實現(xiàn)音樂與文化的并存、互融。
在實際的二胡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應該在注重技巧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進行強化,實現(xiàn)民族文化與二胡教學的完美融合。另外,還可以通過相關文化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把握。
2.注重東西方差異,實現(xiàn)二胡教學與文化價值的有機結合。作為兩根弦的拉弦樂器,二胡的音色十分優(yōu)美、動聽,并在多次改良之后成為我國民族樂器的重要代表,可以說,二胡在民族音樂中的地位與小提琴在西方音樂中的地位相當,卻存在較大的差異。小提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是對西方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由于生活經(jīng)歷的局限性無法做到對異族文化的全面感知。而在演奏民族樂器二胡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心琴合一。
3.注重民族特性與風格,切忌一味炫技。作為著名的民族樂器,二胡是對我國語言和情感的有效傳遞,與我國人民的審美相符;而二胡音樂更是在中國民樂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二胡的演奏與聆聽既可以修身養(yǎng)性,又可以對人起到教化的作用,有益身心。然而,目前的趨勢是學生為取得優(yōu)秀的比賽成績極力加大訓練強度,結果則是學生雖然順利完成演奏,卻根本沒有引起學生與樂曲作者的情感共鳴,這樣的演奏只是沒有靈魂的木偶,雖然精致卻沒有真心與感情。因此,在本科二胡教學中,教師應該與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方法結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民族樂器的魅力。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才藝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對二胡、古箏、古琴等進行展示,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
總之,本科二胡教學過程中,應該在提高學生演奏技巧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價值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二胡作品中的內(nèi)涵,從而收到更為理想的演奏效果。
[1]馬小娟.淺談二胡本科教學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4(10):17-18.
[2]楊夢娜.小提琴演奏藝術對我國近現(xiàn)代二胡演奏藝術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1):22-23.
[3]王瑩.新觀察新探索——評《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J].人民音樂,2013(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