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山
(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230011)
辟邪的民俗文化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生活和生存的土壤,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但是,后面的復雜的辟邪活動,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則?本著探尋事物的規(guī)律,科學地對待民間辟邪文化,詳細分析其內在規(guī)律是十分必要的。
天災人禍很多是人們無法預料的,于是就通過心理暗示來尋求解脫,以寬慰不安的靈魂。漫長歷史的辟邪欲望,形成了民間文化在法律上的一種心理改造。
民間佛教法器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暗示器物。佛教認為其教義宗旨是讓萬事萬物回歸本真,讓一切邪惡顯出原形。所以,唯一的方式是佛教的心理辟邪功能。佛教辟邪與世俗辟邪的不同在于其根本方式是“戒”,即禁絕,亦即把世俗社會中的一切,世俗人所念所求的一切均歸人“邪”之類。美味可口的食物是邪,必須避——通過“吃齋”;華麗舒適的服裝是邪,也必須避——通過著僧服;熱鬧非凡的都市也是邪,也必須避——隱居在深山古剎;銷魂蝕魄的男女之歡還是邪,也必須避——通過禁欲;人人渴望的長生不老更是邪,更要避——通過追求“坐化”與“涅槃”[1]。佛教認為人們的辟邪行為是由人們辟邪的欲念引發(fā)的,這也是人受苦受難的根本原因,所以辟邪最好的辦法當然莫過于從精神上扼制住邪念,在心理上筑起一道堅實的辟邪屏障。而辟邪的最終目的,則在于通過各種繁雜的戒律,徹底消除所有世俗人的生活追求。此時,人“生”的內涵越來越少;人“死”的因素則日漸增多,而成佛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心理的轉化規(guī)律在中國道教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对企牌吆灐酚涊d了一種辟邪的方法,說是如果有人見到尸體和棺材這種不吉利的事情,在自己心里幻想出一團烈焰升起,烈焰撲向棺材和尸體,并將它們焚燒成一堆灰燼,并想象有一股颶風猛烈地吹動著火焰,讓眼前的一切化為烏有,如此就辟邪成功??梢姡瑳]有真正的火焰將“惡”的東西燒毀,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轉換。
民間道教系統(tǒng)中辟邪的主要的方法是畫符念咒。“符”是指有道行的道士用朱筆描成的千奇百怪的圖形,民間百姓深信其有辟邪之奇效。道教把先秦時老子的宇宙創(chuàng)生觀念作為“符”的基礎。在老子看來,世界的本體為“道”,萬物創(chuàng)生于“道”,又復歸于“道”。道教接受了這種觀念,認為“符”的那種奇特的筆勢,蘊含著“道”的靈氣,它就是大道流行的軌跡,因此可以辟邪禳災,祈福得吉。這種解釋當然是非科學的,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實際上,“符”的辟邪作用恰恰在于心理轉換。當人們深信“符”有無窮的辟邪威力時,必可給自己極大的精神鼓舞,獲得情緒上的穩(wěn)定、心理中的踏實[2]。這樣人們因為膽怯心慌而產生鬼魅幻覺的可能性也大大下降,于是,“符”就被視為真能辟邪驅魔了。這便是道教的“鬼畫符”在民間歷史上長期被認為有辟邪驅魔神力的最深層原因。
心理轉換律不僅鮮明地體現(xiàn)在佛、道文化辟邪的方法上,更廣泛地表現(xiàn)于民間的辟邪文化中。所謂的“邪惡”多半是虛幻的東西,只能求助于非客觀實體的心理或精神上的庇護。這一規(guī)律實際上也是人類辟邪文化所共有的,因此是現(xiàn)代人科學地認識和解釋人類辟邪文化的重要工具。
辟邪行為在傳統(tǒng)民俗中遵循著對神靈好與壞的選擇,辟邪需要的是“好”的神靈來幫助,因而老百姓們在災難來臨時,邀請“好”神來幫助自己。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許多邪祟是不能依靠人類組織或國家力量可以避免的。因此,我們必須轉向游走在“仙境”、能力非凡的神求助,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承擔驅魔重任。然而,讓神靈下凡的真誠幫助蕓蕓眾生,我們必須得到青睞。因此,辟邪的活動如何迎合上帝已經成為必然。
在民間,家人出遠門,第一件要事是敬路神。通過對路神禮拜,以求得路神在整個行程中的保護。據(jù)史料記載,民間祭祀路神的風氣,上至國王和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沒有例外。祭祀神靈必須準備犧牲,祭香,雙手合掌,虔誠地希望路神的話語,路神的祝福。
民間向神靈邀寵以辟邪還有一種形式,即用某種祭品引誘為惡的妖魔鬼怪,使其樂顛顛地暫時忘卻為害人間,從而達到躲避災禍的目的。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居住在甘肅南部的裕固族,在婚姻的儀式中有一個“轉帳”的儀式,當新郎與伴隨從舊帳篷轉到新婚后居住的新帳篷的過程中,須親手將一個裝滿五谷雜糧的瓶子向東南方使勁擲出,意為讓那些妖魔野獸得到后心滿意足,忘記了危害新婚夫婦[3]。這當然是一種典型的邀寵辟邪的活動。
辟邪文化中華夏民族中有著這樣的思維定式,認為所有事物都有某種不同的神秘的事物所控制,而且會不斷傳染和擴散,先由甲傳染給乙,而乙有有可能傳染給丁。這種規(guī)律就是移易律效果。因此,在此情況下,我們的祖先往往避免接觸一種物質,以避免被邪祟玷污;如果丙物不慎被丁物感染,那么丁物也必須辟邪。
民間歷史上避諱現(xiàn)象受移易心理的制約是毋庸置疑的。首先通過語言來表達指事物和概念的聲音,并符合它的對象的引用原本是一個區(qū)別,但古人傾向于語言和物理混合作為一個整體,這是一種移易作用;其次,大多數(shù)老百姓確信,某人的身體與他的姓名是不可分割的,要想對這個人不利,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其詛咒,具體操作方法是將他的名字刻在某物體上,再施以法術,以達到謀害此人的目的。這也是一種移易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焦慮的影響特別強烈,特別是在政治權力的結合,民間禁忌現(xiàn)象的歷史越來越嚴格和殘酷。移易律就是通過一定程式化的祈禱儀式,召喚神靈,役使鬼神為他們的辟邪魔法的服務。
利用民間有威望的人來震懾邪魔在辟邪活動中也常常用到。如用“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張貼在某些地方,可以震懾此處惡魔。姜太公是《封神演義》中被描繪成封神之神[4],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是了不起的大神,擁有高超的法力,用他的名號來辟邪效果當然不一般。這也就是正克邪律在這里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桃木制品是辟邪常用的物品。在民間,百姓一般將桃枝插在門上,以避鬼魅的作祟。有些人認為這桃子也可以殺滅各種妖孽。為什么桃制產品在古時候被認為具有辟邪功能的?是正克邪律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淮南子》記載易死于桃橙,為民除害的英雄就這么輕易地死于一塊木頭棒之下。因此,古人非常推崇紅木神威和削制的武器,確定皇家鬼權力的不幸。另外,桃木還被稱之為仙木之美譽,因為它凝聚了天地萬物的精氣,所以能夠“壓邪氣、御百鬼”[5]。這充分說明神話中的英雄也挺不住桃木的神威,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桃木的推崇,認定其有消災御鬼的神力。人們在吃桃達到延年益壽同時;還賦予了桃與“逃”諧音,把桃木的美好極大的放大,可以利用它來逃避災禍。伴隨歷史的演變,人們把桃作為一個正物,作為辟邪的武器。
在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中,辟邪現(xiàn)象有著自身的文化體系與特征。它擁有的眾多辟邪工具、不同的辟邪儀式以及數(shù)不清的辟邪的心理暗示。讓人們從中感受到心理轉換律、邀寵律、移易律的強大滲透與制衡。當今,我們通過歷史現(xiàn)象掌握辟邪規(guī)律,為現(xiàn)代人科學地看待辟邪現(xiàn)象,科學地理解辟邪現(xiàn)象,拋棄辟邪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有著積極作用,對建設與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大意義。
[1]王秀梅·北京地區(qū)的婚禮辟邪習俗初探[C].北京學研究文集2008(下),2008.
[2]王玉金·從漢畫看漢代辟邪風俗[J].民俗研究,2000(2).
[3]葛臻明·漢代畫像石辟邪獸的歷史淵源及文化意義[J].許昌學院學報,2010(1).
[4]孫曄,崔榮榮·民間服飾中的辟邪現(xiàn)象[J].紡織學報,2012(9).
[5]曾慶碩,高旋,等·淺議漢畫中升仙辟邪的漢代讖緯思想[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