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協(xié)斌
獲悉《外語與翻譯》公開出版的消息,作為當年創(chuàng)辦人之一的我,不免思緒連連。一份小小的內(nèi)刊,居然一辦二十年,八十余期,無一中斷,影響遍及海內(nèi)外,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如果當年沒有超前的學術意識,沒有敢為人先的勇氣,沒有矢志不渝的決心,這奇跡就斷難發(fā)生。二十年了,試問人生有幾個二十年。二十年間,我們的世界、學界、學校不知發(fā)生了多少事,真可以說是滄桑巨變。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青山依舊,湘水長流,小刊可鑒,文字在錄。
遙想二十年前,也就是1994年,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揮毫為本刊題寫刊名,王佐良、葉水夫、李賦寧、吳景榮、劉潤清等一批外語翻譯界前輩為創(chuàng)刊號發(fā)來賀詞;在辦刊初期,董衡巽、桂詩春、伍鐵平、何自然、黃國彬、楊武能、謝天振、申丹、申小龍、黃國文、王岳川、張鐵夫、錢煒、杜承南等專家學者不斷為本刊提供指導;其后,即本刊創(chuàng)刊十周年的2004年,劉重德、吳元邁、沈家煊、胡壯麟、戴煒棟、劉靖之、徐真華、何其莘、許鈞等一批海內(nèi)外著名學者又紛紛題辭表示慶賀,贊揚本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重學術、講規(guī)范、有特色的學刊,呼吁盡快公開出版。如今二十年過去了,上述那些扶持過本刊并寄予厚望的前輩有的已駕鶴西去,有的已白發(fā)蒼顏,垂垂老矣,叫人怎能不生感慨、感念、感嘆:
昔日學苑一幼苗,如今根深又葉茂。
回首往事不平路,甘苦憂樂知多少。
且喜云開見月明,又嘆歲月催人老。
寄語中南外語人,前赴后涌領風騷。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蔽覀兊倪@把劍,一磨二十年。二十年來,我們不唯名份唯學術,以質(zhì)量贏信任,以不卑不亢之態(tài)自立于全國外語翻譯學刊之林而無愧!
作為本刊的一位老人,除了衷心感謝那些二十年如一日地關心、支持、愛護本刊并為之賜稿賜教的學者、作者和讀者外,我還要特別感謝幾位為本刊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同志:一是清華大學的羅選民教授,他是本刊的幾位主要創(chuàng)辦人之一,并多年擔任草創(chuàng)時期的實際執(zhí)行主編;二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王克非教授,他是本刊特邀高級編審,為本刊的學術規(guī)范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獨特貢獻;三是現(xiàn)任執(zhí)行主編范武邱教授和兩位編輯人員,他們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一方面堅持辦刊,一方面為公開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使本刊獲得了新的生命。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本刊的母體——中南大學及其外國語學院的歷屆黨政領導的全力支持。
創(chuàng)業(yè)不易守成難,要上層樓事更艱。
祝愿《外語與翻譯》越辦越好,璀璨中南,輝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