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幸 榮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100088)
?
經濟轉型國家競爭立法變遷路徑及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對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競爭法的分析
馬 幸 榮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100088)
從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非常注重競爭法律制度的建設。由于這些國家特殊的經濟轉型背景,競爭法律制度建設和發(fā)展呈現出了和本國經濟體制改革同步并行的特殊軌跡。通過選取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這三個各具特色的經濟轉型國家,分析其競爭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立法特點及相似的法律構建變遷路徑,以求為我國競爭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鑒。
轉型國家;競爭法;立法特點;構建路徑;立法啟示
競爭法作為市場經濟中維護競爭自由的基本法,在西方國家有“經濟憲法”的美譽。為了推動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經濟轉型國家*對于什么是經濟轉型國家,學界有不同的界定,一般以世界銀行在《1996年世界發(fā)展報告——從計劃到市場》中的劃分為代表,指包括前蘇聯、蒙古、中東歐國家、波羅的海國家、中國、越南、朝鮮及其他地區(qū)類似的和模仿的國家,全部或部分地放棄了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并開始向以廣泛的私有制為基礎的非集中化的市場經濟過渡。參見王勉青.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法律制度比較[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12。在法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均不約而同地將競爭法作為立法的重點。經濟轉型的本質是經濟制度、經濟體制或機制的轉變,該轉變通常是以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為表征。共同轉型背景下的不同國情使轉型國家采取了不同的路徑實現相同的轉型目標,在法律體系構建上表現為轉型國家均將競爭法作為推進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雖然在競爭立法體系上存在一定差異。研究梳理經濟轉型國家競爭法律制度的特點、發(fā)展路徑和立法經驗,對于同樣處于經濟轉型背景下的我國競爭法律制度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俄羅斯
蘇聯解體以后,隨著改革的深入,俄羅斯逐漸認識到了“休克療法”帶來的危害,進而對改革的方針做了調整,放棄了激進式的“休克療法”,改為穩(wěn)妥、務實的漸進式的改革方式?!斑@一經濟轉軌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多種經濟成分的經濟結構:國營經濟成分、私營經濟成分、個體經營者的公民。但是,國營經濟成分仍然占主要地位?!盵1]70這種中間主義改革路線的選擇,有效地緩解了社會矛盾,使俄羅斯社會經濟趨于穩(wěn)定。
早在1990年,俄羅斯就頒布了競爭法,即《商品市場競爭及限制壟斷行為法》,該法是俄羅斯第一部競爭法,不過其規(guī)制范圍僅限于生產流通及勞動力市場的壟斷行為?!半S著轉型中私有化的政策控制失誤,導致大量國有企業(yè)及其資產落入少數人手中,俄羅斯一夜之間出現眾多經濟寡頭,不但未能打破計劃壟斷局面,還出現了相應的變異”[2]158。這種經濟局勢的變遷迫使俄羅斯在1995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對競爭法律制度進行了局部乃至大范圍的修訂。
值得說明的是,2006年俄羅斯在整合《商品市場競爭及限制壟斷行為法》和《金融市場保護法》的基礎上制定了《競爭保護法》,實現了對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統(tǒng)一監(jiān)管??梢哉f,2006年的《競爭保護法》確立了現行競爭法律體系的基本制度?!?012 年的第三套反壟斷法律體系(Third antimonopoly package)正是由《競爭保護法》、《行政違法法典》、《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新修正案組成?!盵3]
(二)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后,并沒有盲從俄羅斯,而是選擇了被稱為“烏茲別克斯坦模式”的經濟改革和轉軌道路,即漸進式的分階段過渡至市場經濟的模式。烏茲別克斯坦選擇的漸進式改革路線無疑是成功的。進入21世紀后,盡管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增長保持在4%左右,但相比哈薩克斯坦等國經濟明顯放緩,究其原因,“烏經濟改革就是在強調保證國家宏觀經濟穩(wěn)定的大前提下進行的”,并“在操作的政策層面上不斷得以強化,與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不相吻合,從而使烏經濟改革進入 21 世紀后,出現了經濟發(fā)展沉穩(wěn)有余而活力不足的滯后局面?!盵4]這種經濟局面的變化迫使烏茲別克斯坦對其競爭法進行了改革。
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律制度的構建是和經濟制度改革同步的,1992年7月制定了《限制壟斷活動法》,1996年頒布了《市場競爭與限制壟斷法》,該法奠定了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律制度的基礎。烏茲別克斯坦在1996年《市場競爭與限制壟斷法》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修法活動,并以共和國2012年第1號立法令頒布了《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競爭法》,*法律文本俄文版參見http:www.wipo.int/wipolex/en/text.jsp?file_id=273626,最后訪問時間:2014年11月1日。該法對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進行了統(tǒng)一監(jiān)管規(guī)范。
(三)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情況和我國頗為相似,都深受“蘇聯模式”的影響,計劃經濟下主要為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兩大經濟形式,國有經濟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化和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局面。2007年1月11日,越南正式成為WTO第150個成員。
1997年5月制定并于1998年1月生效的《商業(yè)法》標志著越南競爭政策體系的建立?!渡?/p>
業(yè)法》第8條規(guī)定了“商業(yè)競爭”和禁止各種不正當競爭的相關內容。第9條(“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構建了有競爭政策意味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5]。1998年12月20日,越南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四次正式會議通過決議,授權貿易部起草有關公平競爭和反壟斷的立法。目前,越南在反壟斷方面的主要立法是《越南競爭法》,該法在2004年11月9日的越南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并于2005年7月1日正式生效。此外,為了更好地執(zhí)行《越南競爭法》,越南在隨后的幾年里又頒布了一系列與實施該法相關的輔助性法令[6]55。
(一)立法目標的共性和差異性
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越南三個經濟轉型國家,都是在高度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這使得三國具有相似的競爭法立法背景,因而在立法目標的選擇上具有諸多共同點。如三國的競爭法都直接或間接地蘊含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提升經濟效率,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價值追求。此外,由于各國國情不同,競爭法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因之有所差異,這也導致了立法目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俄羅斯《競爭保護法》第 1 條,規(guī)定其目的是保障俄羅斯聯邦境內統(tǒng)一的經濟空間、商品自由流動,以及保護競爭并為商品市場有效運行創(chuàng)造條件。而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第1條規(guī)定其目的是為了調整產品和金融市場的競爭關系。這種立法目標的差異,反映了這兩國競爭法關注重點的不同。俄羅斯作為聯邦制大國,更加強調國內市場的統(tǒng)一性,及在統(tǒng)一的市場中商品自由流動的重要性;烏茲別克斯坦則更關注資本市場的壟斷行為。
(二)對西方發(fā)達國家競爭法律制度的移植和借鑒
作為經濟轉型國家,由于缺少競爭法的歷史基礎,在最初制定本國競爭法時,三國均直接或間接地借鑒了西方發(fā)達國家(主要是歐盟國家)的競爭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方法。俄羅斯與歐盟簽有反壟斷協議,國內立法也逐步與歐盟競爭法
接軌。1993年12月23日,12個獨聯體國家在塔吉克斯坦簽訂了《關于協調反壟斷政策的條約》,并成立了政府間反壟斷政策委員會[7]。在俄羅斯的示范帶動下,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競爭法中都能看到俄羅斯競爭法的影子,準確地說是歐盟競爭法的影子。越南的執(zhí)法能力建設是在OECD的援助下展開的,其主要特點是在技術層面保證競爭法的有效實施[6]17。
(三)競爭執(zhí)法機構法律地位不斷提升
三國的競爭法中,都用專章規(guī)定了競爭執(zhí)法機構的組成、任務、職能和權力。除了越南由于競爭法制定時間較晚外,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都在不斷調整中逐步強化了其獨立執(zhí)法功能。俄羅斯聯邦反壟斷局的負責人一般由聯邦政府總理提名,俄羅斯總統(tǒng)予以任免。聯邦反壟斷局可建立地方代表機構并對其授權。反壟斷執(zhí)法由聯邦反壟斷政策與企業(yè)扶持部及其分支機構承擔。該機構包括總部和71個分支機構,有1 410名工作人員[2]165。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競爭執(zhí)法機關為國家私有化、反壟斷和發(fā)展競爭委員會,專職推進私有化和維護市場競爭的業(yè)務,并領導地方分支機構開展工作。越南競爭執(zhí)法機構為貿易部下的競爭行政管理局和競爭委員會。競爭行政管理局負責調查具體競爭案件和受理相關申請;競爭委員會負責組織專案委員會、調查聽證會處理具體案件。
(四)嚴格規(guī)制行政壟斷
經濟轉型國家受到傳統(tǒng)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行政性壟斷普遍存在,因而轉型經濟國家區(qū)別于市場經濟國家的最突出的一個方面是對行政壟斷的規(guī)制[8]124。
俄羅斯無論是在1991年《商品市場競爭及限制壟斷行為法》中,還是目前的《競爭保護法》及后續(xù)的修訂中都重點強調了對行政性壟斷的監(jiān)管。2002年該法的修訂中,將行政性壟斷單獨列為一章,其將行政性壟斷界定為“俄羅斯聯邦行政機構、各部門行政機關、各市政當局或委托行使指定機構職能或權力的其他機構或組織的限制競爭的法令、行為、協議或協同行為”。2006年在該法的修訂中,又將反行政性壟斷從商品市場擴展至金融市場,實現了這兩個市場中相關監(jiān)管的原則和制度的統(tǒng)一。
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對行政性壟斷規(guī)制的變遷和俄羅斯競爭法很相似,均是在修訂中不斷強化對行政性壟斷的監(jiān)管。如2012年新修訂的競爭法就是在1996年競爭法的基礎上,將反行政性壟斷從商品市場擴展至了金融資本市場并用專門條款(烏《競爭法》第12條)列出了予以禁止的政府、公權力機關和行業(yè)協會的限制競爭行為。越南《競爭法》對行政性壟斷行為也予以了極大關注,該法第5條專門規(guī)定了“被禁止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行為”,對行業(yè)壟斷、強制交易、強制經營者限制競爭等行政性壟斷行為進行了規(guī)制。
(五)對國家公司和自然壟斷企業(yè)的特殊監(jiān)管
國家公司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控股公司,它兼具有國家政府部門的屬性,是政府干預經濟的產物。轉型經濟國家常采取國家公司的方式運作自然壟斷行業(yè),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采取了壟斷企業(yè)特殊登記制度,烏茲別克斯坦通過《自然壟斷法》對自然壟斷企業(yè)進行專項調整,并賦予自然壟斷企業(yè)在競爭法中的適用除外豁免。這兩國競爭法中設計的壟斷企業(yè)特殊登記制度屬于專項行政登記,雖然運行成本較高,但對于轉型時期的強化監(jiān)管具有現實意義?!对侥细偁幏ā返?5條規(guī)定對經營國家壟斷行業(yè)的企業(yè)以及生產或提供公用產品或服務的企業(yè)由國家“控制經營”,確立了由國家公司經營自然壟斷行業(yè)并賦予其反壟斷法的除外適用。
(六)強化行政機關及政府官員的法律責任
俄羅斯《競爭保護法》在法律責任部分里明確規(guī)定“聯邦行政機構、聯邦各部門行政機關、各市政當局、被授予行使上述機構職能或職權的其他組織或機構、商業(yè)組織和非商業(yè)組織官員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除了規(guī)定國家政府機關、地方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法競爭法的行為要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外,以專門條款(烏《競爭法》第26條)重點強調了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越南《競爭法》專門規(guī)定了“政府工作人員和官員違法行為的處理”(該法第120條),強調根據其“違法性質和嚴重性”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及民事賠償責任,但并沒有規(guī)定行政機關的法律責任。
(一)法律移植過程中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走向了資本主義,其競爭法律制度主要走的是“移植—創(chuàng)新”的路子,特別是俄羅斯與歐盟簽有反壟斷協議,競爭法的立法逐步與歐盟接軌。同時,俄羅斯與12個獨聯體國家于1993年12月簽訂了《關于協調反壟斷政策的條約》,成立了政府間反壟斷政策委員會來協調各國競爭立法。越南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漸進式改革,競爭法律制度的構建走的是“借鑒—創(chuàng)新”的道路。越南競爭法的立法得到了聯合國貿發(fā)會議和OECO等國際組織的有效援助,在借鑒的基礎上構建了富有本國特色的競爭法體系。整體上而言,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初期的競爭法律制度設計,向西方國家及國際組織學習、借鑒、移植的跡象明顯[9]。
但是經濟轉型國家的特殊國情導致初始的移植和借鑒可能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成了這些國家對外來制度進行本土化改造的途徑。如越南競爭法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統(tǒng)一體,大量篇幅的程序性規(guī)則頗具越南特色;俄羅斯競爭法中對協同行為的認定采用雙軌制,即基于主觀認識認定和基于客觀事實推定并允許當事人進行抗辯。可以看出,俄羅斯反壟斷法對協同行為的認定與歐盟、日本等國家或地區(qū)的同類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性[8]115。
(二)競爭法律體系和制度受經濟改革政策影響較重
這三國競爭法律體系完善、競爭法律制度的修正發(fā)展,是和這些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路線、節(jié)奏、現狀和周期是相吻合的,可以說經濟轉型國家競爭法的發(fā)展依賴于該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選擇和步伐。三國對競爭法律制度的修訂是和各國的經濟改革的周期同步的,或者說其勾勒出了各國經濟改革變化的軌跡。俄羅斯競爭法的修訂最頻繁,共有8次修法,其中大的修法3次,即1995年、2006年和2012年。
進入21世紀烏茲別克斯坦經濟活力明顯不足,求穩(wěn)的改革思路弊端顯露,其隨后加大了國家私有化的進程,經過十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國有資產私有化、增加非國有成分的任務。2011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按所有制形式來劃分,國有部門占17.5%,非國有部門占82.5%?!盵10]越南于1986年推行經濟革新政策發(fā)展商品經濟,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并建立了配套的管理體制,以此為指導,越南加速了以競爭法為核心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建設,《越南競爭法》于2005年7月1日正式生效。參照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的修法經驗,大致5—8年就是一個修法周期,這和經濟改革周期大致吻合;隨著越南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競爭法的修訂也將納入日程。
(三)競爭法立法模式及立法內容的趨同性
競爭法的立法模式,縱觀世界各國主要有分立式立法、統(tǒng)一式立法和混合式立法三種類型。德國、日本、韓國等為分立式立法的代表,美國、英國為混合式立法的代表,俄羅斯、南非、保加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等國為合并式立法模式的代表。為什么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等國選擇了合并式立法呢?“合并立法有兩個特點:立法國家多屬轉型國家;立法時間相對較晚?!薄案母镞^程中由于市場規(guī)則的不健全出現的財產積聚和經營行為弱約束,需要立法對國內突出的壟斷現象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及時規(guī)范。”[11]
在立法內容上,除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外,反壟斷行為主要指向了限制競爭協議(壟斷協議)、濫用市場優(yōu)勢地位、經營者集中和行政性壟斷等,其中,行政性壟斷是經濟轉型國家獨有的,也是這些國家競爭法規(guī)制的重點。從某種程度上,從一國競爭法對行政性壟斷監(jiān)管的廣度和深度,可以看出該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力度。從這一點說,越南與俄羅斯及烏茲別克斯坦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作為法治后進國家,我國《反壟斷法》的制定在很多方面借鑒了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先進經驗,特別是借鑒了美國法和歐洲法的經驗[12]78。參照前述經濟轉型國家的修法規(guī)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競爭立法已到了修法的關口。當務之急是,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啟動《反壟斷法》的修訂工作,采取統(tǒng)一式立法,即在現行《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礎上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競爭法》,將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統(tǒng)一納入到一部法典中進行規(guī)制。經濟轉型國家競爭立法和后續(xù)改良活動的成敗得失,可提供如下啟示。
(一)明確階段性競爭立法目標
經濟轉型國家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制定競爭法的經驗告訴我們,競爭法要建立在本國經濟基礎之上,適應本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并要根據經濟變化的情況進行及時修改。我國反壟斷立法不能只追求“外表的華麗”,一定要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階段,適應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國情。競爭法的目標除了要明確競爭法的最終價值追求外,還要明確競爭法的階段性主要目標。經濟轉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經濟改革的任務并不相同,或者說有主次之分,從俄羅斯等國家競爭法律制度設計來看,競爭法的立法目標和一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目標是一致的;其周期性對競爭法律的修改,從中可以看出其國家改革階段的變化和階段性目標的完成。也就是說,經濟轉型國家需要競爭法配套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在競爭法的修訂中體現經濟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二)增強競爭執(zhí)法的獨立性
競爭法的立法固然重要,但是建立一個統(tǒng)一、高效、權威的反壟斷法執(zhí)法體制更為重要。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轉型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轉型國家反壟斷任務之艱巨,必須配套建立獨立的有權威的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并在法律中明確這些執(zhí)法機構的專門職權及其工作程序,來確保這些執(zhí)法機構獨立行使職權,使相關法律制度得到嚴格統(tǒng)一的實施。俄羅斯的聯邦反壟斷局不僅有權對案件進行調查和審理,而且對案件進行裁決,擁有較高的權威性地位。烏茲別克斯坦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為國家私有化、反壟斷和發(fā)展競爭委員會,為獨立的行政機構向內閣負責,負責人由總統(tǒng)任免,下設地方分支機構全面負責國家資產私有化和競爭法律制度、競爭政策的落實工作。這些國家的競爭執(zhí)法機構盡管設置各有特色,但是比較一致的是,他們都是獨立的、不受其他部門的干預,而且有強有力的執(zhí)法手段和執(zhí)法程序。
(三)明確行政壟斷的法律責任
經濟轉型國家還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漫漫征途中,舊體制的慣性使得政府管理經濟的手段一時難以徹底轉變,行政性的限制競爭成了競爭法監(jiān)管的難點?!斑@種壟斷是基于政府支持而妨礙企業(yè)自由的非法壟斷而形成的。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對市場經濟破壞力極大”[1]72,改革的“阻力主要取決于特殊利益集團放棄權力紅利所帶來的沉沒成本,即腐敗官員憑借權力尋租獲得的非法收益及壟斷國企依賴行政壟斷獲得的高額壟斷利潤。”[13]我國反壟斷法中雖然規(guī)定了對行政性壟斷的監(jiān)管,“但卻沒有把行政壟斷的管轄權交給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這就使反壟斷法面對行政壟斷像一只沒有牙齒的老虎”[12]83,“正是因為存在這些問題,自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盡管我國的行政壟斷問題還很嚴重,但至今還沒有發(fā)現一起重要的涉及行政壟斷的案件?!盵14]
規(guī)制行政性壟斷其實就是規(guī)制行政機關和行政官員的行為,只有反壟斷法明確了各級行政機關和行政官員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并認真追究,就會達到“綱舉目張”之效果。俄羅斯競爭法、烏茲別克斯坦競爭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各級行政機關和行政官員違法行為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越南競爭法盡管沒有規(guī)定行政機關的法律責任,但是第120條明確規(guī)定了“任何政府工作人員和官員實施了違反競爭法的行為”,“予以處分或提起公訴”,同時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我國的反壟斷法沒有提及刑事責任,也沒有規(guī)定行政機關的責任,更談不上“行政人員和官員”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違法成本之低實屬罕見。
(四)調和競爭政策和產業(yè)政策之間的沖突
盡管產業(yè)政策和競爭政策都是市場經濟下政府干預經濟的相互關聯的手段,然而雙方在干預經濟的理念和手段上存在諸多差異,“產業(yè)政策通過政府干預直接促進、扶持或限制某一產業(yè)或企業(yè),試圖借助行政力量配置社會資源,其實質是要用政府干預代替市場競爭”[15],它和競爭政策產生矛盾和沖突就在所難免了。經濟轉型國家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管制型產業(yè)反壟斷監(jiān)管的問題,我國比較典型的電力、電信、郵政、民航、鐵路、銀行、保險等都有自己的監(jiān)管機構,產業(yè)監(jiān)管機構為了突顯自身的價值、謀求自身的利益,往往有通過強化準入管制等監(jiān)管手段維護監(jiān)管機構利益的動機,結果則是產業(yè)內部的有效競爭被抑制。
反壟斷法和產業(yè)監(jiān)管法的關系問題,其實質就是競爭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主要是產業(yè)政策的關系問題,解決的途徑就是要使“競爭政策應該盡快實質性地進入經濟政策并成為經濟政策體系的核心”[16],也就是說,當競爭政策和產業(yè)政策產生沖突時,競爭政策要居于優(yōu)先地位。具體到反壟斷法制度層面,要通過對一些自然壟斷行業(yè)和政策性壟斷行業(yè)的適用除外等規(guī)定,適當兼顧這些特殊產業(yè)的利益,使競爭政策在保持優(yōu)先地位的同時,處理好與產業(yè)政策的協調和融合問題。俄羅斯等轉型國家要么制定專門的《自然壟斷法》,要么在不斷地修法中逐步減少競爭法除外適用的行業(yè)或產業(yè),同時建立統(tǒng)一、獨立并具有較高地位的競爭監(jiān)管機構以維護競爭政策的優(yōu)先地位的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五)注重對競爭法律文化的培育和推廣
在經濟轉型國家,對壟斷的危害在治理國家的精英階層已經有了一定的共識,大家普遍認識到“壟斷會遏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競爭精神,而競爭精神才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真正動力?!盵12]79競爭精神蘊含在競爭文化之中?!案偁幬幕?,概括地說就是關于市場競爭的一系列思想觀念、商業(yè)規(guī)則和法律制度的總稱”,“競爭文化形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競爭法制不斷完善的過程”[17]。由此,競爭文化也可以稱之為競爭法律文化。經濟轉型國家的問題是,由于“移植”或“借鑒”的高起點并不缺乏“相對完美”的競爭法律制度,而真正缺乏的是競爭法律文化的傳統(tǒng)和市場競爭理念,這就使競爭法律制度的實施大打折扣。我國在新一輪《反壟斷法》修訂過程中,要借鑒越南等國的經驗,注重對競爭法律文化的培育和推廣,通過各種形式向各級政府、企業(yè)、消費者團體和消費者提供理解競爭政策和競爭法律的機會;通過新聞媒體的關注,使一些重要案件公開化,增加行政執(zhí)法機關執(zhí)法的透明度,使公眾來充分理解我國的競爭法律制度。
[1] 李響.俄羅斯法律中對行政壟斷的規(guī)制[J].法學雜志,2002(2).
[2] 王勉青.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法律制度比較[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3] 王先林.金磚國家反壟斷法的最新發(fā)展與主要制度比較(一)[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2(5):23-25.
[4] 秦放鳴.對烏茲別克斯坦經濟改革模式及經濟發(fā)展的再思考[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3):26.
[5] [美]威廉姆·科瓦契奇.越南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競爭政策[J].黃進喜,王里,譯.海峽法學,2013(2):117.
[6] 林艷萍.發(fā)展中國家十國競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7] 刁秀華.俄羅斯的競爭政策及其發(fā)展趨勢[J].西伯利亞研究,2002(2):33.
[8] 劉繼峰.俄羅斯反壟斷法規(guī)制行政壟斷之借鑒[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0(2).
[9] 黃曉權,夏明.論俄羅斯反壟斷法及其特點[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5.
[10] 依馬木阿吉·艾比布拉,阿布來提·麥麥提.試論烏茲別克斯坦經濟轉型模式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48.
[11] 劉繼峰.競爭法學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80.
[12] 王曉曄.經濟體制改革與我國反壟斷法[J].東方法學,2009(3).
[13] 李輝,蔡林慧.管窺越南的權力監(jiān)督改革——基于路徑依賴的視角[J].江蘇社會科學,2013(4):111.
[14] 王曉曄.我國反壟斷法實施的成就與問題[J].工商管理研究,2014(9):17.
[15] 劉桂清.反壟斷法中的產業(yè)政策與競爭政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16] 時建中.論競爭政策在經濟政策體系中的地位——兼論反壟斷法在管制型產業(yè)的適用[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7):7.
[17] 徐士英.中國競爭文化的培育與成熟——反壟斷法實施的思考[J].中國價格監(jiān)管與反壟斷,2014(5):8-9.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from the Competition Legislation and Following Reform Routes of Economic Transitional Countr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ompetition Laws of Russia,Uzbekistan and Vietnam
MA Xing-rong
(Civil and Economic Law School,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Countries transitioning from centralized planning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ll put much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etition law. Due to the special transitional economy background of these countries,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on law manifest the trend of coinciding with the reform of domestic economic mechanism. This essay selects three typical economic transitional countries including Russia,Uzbekistan and Vietnam to analyze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route of their competition law,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etition law system.
Transitional Countries;Competition Law;Legislative 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Route;Legislative Enlightenment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6.005
2015-05-14
司法部課題(13SFB5039)。
馬幸榮(1968-),男,甘肅天水人,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博士研究生,伊犁師范學院法學院教授。
D922.29
A
1001-6201(2015)06-0027-06
[責任編輯:秦衛(wèi)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