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際沖突中的挑釁話語研究*

      2015-03-22 06:18:53杜冰研
      關鍵詞:沖突性面子言語

      苗 寧,杜冰研

      (1.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100875;2.長春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3.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

      人際沖突中的挑釁話語研究*

      苗寧1,2,杜冰研3

      (1.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100875;2.長春師范大學 外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3.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挑釁話語是說話人有意識地在言語上攻擊或傷害對方,故意實施不禮貌行為或言語上的冒犯。挑釁話語往往具有蓄意性、工具性和明顯的言后效果的語用特征。挑釁話語可以通過特定言語行為類型實現各種挑釁,而挑釁話語之所以構成挑釁是說話人實施了關系管理中和諧-挑戰(zhàn)取向行為,是對聽話人關系管理體系中的面子或社交權兩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挑戰(zhàn)。

      挑釁話語;人際沖突;言語行為類型;關系管理

      沖突與緩和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兩種狀態(tài),也是語言使用中話語選擇及其語境下語力博弈的兩種常態(tài)[1]。緩和語的合理選擇和使用對增進人際和諧、推動交際順利進行有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作為話語類型中非邊緣的人類語言現象,交際中的沖突話語概念和不禮貌概念更值得研究、認真思考和探討。”[2]反對、異議、嘮叨、論辯等言語行為都可能引發(fā)沖突性話語。引發(fā)沖突的話語涉及多種言語行為類型。近20年,中外學者對沖突性話語的結構特征、策略選擇、人際功能及語用理據等內容已經作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從研究視角、理論框架、研究語域及研究議題都具有多樣性。

      但挑釁話語作為一種典型沖突類言語行為,可視為一種蓄意的冒犯性言語行為,人際關系出現問題的征兆??v觀國內外研究成果,迄今還缺乏對于挑釁話語這一典型沖突話語的研究,尤其對其區(qū)別于其他類型的沖突話語所具有的區(qū)別性特征、實現方式及其實現挑釁的語用機制的研究還尚屬起步階段。本文嘗試從言語行為類型角度分析挑釁話語的實現方式,并以矛盾沖突不斷的戲劇中的挑釁話語為語料,在Spencer-Oatey[3]的人際關系管理語用理論和Culpeper[4]的不禮貌理論框架下對人際沖突中挑釁話語的語用機制進行闡釋。

      一、挑釁話語的界定與語用特征

      Labov & Fanshel[5]最先在研究心理治療話語時提出跟“緩和”對立的概念即“挑釁”(aggravation)。Goffman[6]等都曾對挑釁/挑釁語言/挑釁面子行為做過不同層面的研究。 Hyden認為主要有兩類挑釁(aggression)——言語挑釁和身體攻擊。他將言語挑釁定義為有意圖的用言語傷害或者威脅傷害別人的言語行為。這里,我們把言語攻擊(verbal aggression)和言語冒犯(verbal offensiveness)都看作同屬挑釁話語(aggravated language)的范疇。

      在Brown &Levinson[7]的禮貌理論框架基礎上,Lachenicht[8]提出四個威脅度不同的挑釁元策略框架:間接挑釁、直接挑釁、積極挑釁和消極挑釁。他認為挑釁話語是理性地試圖傷害聽話人,傷害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實現:(a)表達聽話人不被喜歡,不屬于本群體;(b)干涉聽話人行動自由,在此基礎上又提出若干挑釁子策略。

      綜合以上觀點,挑釁話語是說話人在言語上有意對聽話人的人格、觀點、利益等實施威脅和攻擊,在客觀上引起聽話人的不快或對聽話人心理上造成傷害,從而更易引發(fā)聽話人的攻擊性回應,使矛盾升級。鑒于本文是對挑釁話語的語用研究,從語用特征角度對挑釁話語上的界定可以幫助我們將挑釁話語與其他類型的沖突話語區(qū)別開來,并可以進一步對其語用實現的途徑和語用機制的研究鋪平道路。挑釁話語的界定可以從交際意圖、交際功能、交際效果三個方面的語用特征入手。

      從交際意圖上看,挑釁話語是說話人有意識地在言語上攻擊或傷害對方,故意實施不禮貌行為或言語上的冒犯。因此,挑釁話語往往具有蓄意性的特征。

      從交際功能上看,挑釁話語還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它的工具性首先體現在情感宣泄上。挑釁話語通常是由某些“冒犯性事件”觸發(fā)的,其中包括引起憤怒的人、事物和社會物理場 ( social physical location)。作為對冒犯事件的回應,說話人的挫敗感被激起,導致挑釁話語的發(fā)生,由此宣泄不滿、憤怒、敵意等負面情緒。而另一方面,挑釁話語可以是在沖突中獲得或保護權力的策略或方法。也就是說,說話人可以通過挑釁話語威脅聽話人的身份、地位、價值觀等,從而構建說話人的強勢身份來保護或加強自身或所在群體利益[9]。

      從交際效果上看,挑釁話語具有顯著的言后效果(perlocutionary effect),即負面語用效應和升級趨勢的特征。不禮貌言語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言后行為,是否構成不禮貌,不僅要看語境、意圖、語言形式,更要看言語后作用在聽話人的效果。異議、爭論、辯論等沖突話語因沖突消解可能具有正面或積極的交際效應。如Tannen[10]認為男性說話人多把話語沖突看成“相互介入”的一種方式,可以提升彼此之間的人際關系,產生正面語用效應,成為人際關系的建構過程。但因挑釁話語在交際中往往具有心理凸顯性,交際信息通常會被前景化,較其他負面言語行為對人際關系具有更強的負面社交語用影響,并往往出現否認、反對、反駁甚至謾罵的沖突性回應,這會加劇雙方的對立,使矛盾具有升級趨勢,最終可能使人際關系破裂,成為人際關系的解構過程。

      二、挑釁話語的類型及實現方式

      挑釁話語語用特征主要通過特定語言形式和手段來表達負面情感,如詞語選擇、句法結構、時態(tài)語態(tài)、語調韻律等。趙英玲[11]采用民俗方法論將沖突性話語的構成分3部分加以闡述: 啟始話步、沖突話步及結束話步,概括出沖突話語重要的結構特征。她列出了啟始話步的3種模式:1)表態(tài)性陳述—否定性陳述;2)指令—拒絕;3)煽動性發(fā)問—對抗性應答。在這里我們借鑒趙英玲的研究成果,通過Searle[12]言語行為類型考察挑釁話語的實現方式,加深對挑釁話語的認知。根據語用學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可以根據語用功能細分為表態(tài)類言語行為、闡述類言語行為、詢問類言語行為、指令類言語行為等。我們假定挑釁話語通過特定的言語行為實現不同類型的挑釁。

      (一)抱怨型挑釁

      HurstTatsuki指出,抱怨作為一種對挫敗的反應,與直接否認等一起可以看作是挑釁的一種表現形式[13]。抱怨型挑釁話語多為表態(tài)類言語行為,即由說話人對某事、某人或某物發(fā)表看法而引發(fā)沖突性話語。表態(tài)類言語行為在表達抱怨時可再細分為肯定類和指責類??隙愂钦f話人對客觀事物或人做出的主觀性評價,通常是負面評價。而指責類是說話人通過對他人的責備、譴責表達抱怨引發(fā)沖突[14]。

      (二)駁斥型挑釁

      駁斥挑釁通常由闡述類言語行為實現,由說話人發(fā)出的斷言、宣告引發(fā)沖突性話語。說話人通過斷言或宣告表達與對方的觀點不同或相反。Bilmes 認為在爭論中,否認與駁斥是受到偏好的[15]。趙英玲也指出在沖突話語中,說話人多用拒絕、對抗性的回答來反駁,表達不同意見,從而激發(fā)和延續(xù)沖突。

      (三)質問型挑釁

      質問挑釁多由詢問類言語行為表達。詢問類中以反詰句直接質疑較為常見。呂叔湘認為“反詰實在是一種否定的形式,反詰句里沒有否定詞,這句子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詰句里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肯定?!盵16]其語勢比普通詢問沉重,并表達否定、不滿、鄙視、蔑視等語意。從不禮貌的角度看,反詰語勢是一種能夠直接造成面子威脅的語勢。

      (四)責罵型挑釁

      責罵挑釁通常也是由表態(tài)類言語行為即說話人通過罵詈語發(fā)表對某人某事的看法或觀點。這里我們把責罵類挑釁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在挑釁話語中罵詈語最為常見,通常由極具冒犯性的詞項構成,挑釁的言后效果也最明顯。Jay[17]將罵詈語稱為詛咒(cursing),包括咒罵(swearing)、猥褻下流的話(obscenity)、不敬語(profanity)、褻瀆的言辭(blasphemy)、辱罵(name calling)、誹謗(insulting)、禁忌言語(taboo speech)、種族詆毀(ethnic-racial slurs)、粗俗語(vulgarity)、俚語(slang)和臟話(scatology)。罵詈主要以表達生氣和挫敗情緒的咒罵、斥責、辱罵等言語行為為主。

      (五)指令型挑釁

      以指令類言語行為開始的挑釁話語是指由于說話人發(fā)出的指令而引發(fā)的沖突性話語。按照話語的施事行為語力,指令類可依次分為請求類、建議類及命令類。其中,命令類指令對聽話人的消極面子威脅最大,也就最易成為挑釁話語,引發(fā)沖突。

      如在楊絳先生的戲劇《稱心如意》中錢令嫻與趙景蓀本要訂婚,但因為表妹君玉的出現使兩人關系出現了變化,當趙景蓀替君玉辯護時,兩人相互的言語形成了沖突話語中典型的挑釁話語:

      例1:

      錢令嫻:你替她說得真委婉!①她哪有閑功夫來接近我呀!她愿意接近的不是我!

      趙景蓀:令嫻,②你這話實在是欺負君玉!

      錢令嫻:③欺負!我欺負她!我能欺負她嗎?她有人護著,我只有人嫌。

      趙景蓀:④令嫻,你說得真沒道理,誰護著她了?誰嫌你了?

      錢令嫻:你!你!你!

      (楊絳《稱心如意》)

      當聽到未婚夫維護表妹時,令嫻通過表態(tài)類言語行為①對君玉做出主觀負面的評價,形成抱怨型挑釁,引發(fā)景蓀的反駁。而景蓀的反駁又是由闡述類言語行為實現,斷言“你這話實在是欺負君玉!”成為又一話輪的啟始話步構成駁斥挑釁。在③、④兩人又都使用了詢問類言語行為中的反詰句式引發(fā)更強烈的沖突回應,使兩人這次會面最終不歡而散,使得矛盾升級。

      三、挑釁話語的語用機制

      挑釁話語可以通過特定言語行為類型實現各種挑釁,但這些言語行為類型可以實現挑釁的言后效果使矛盾沖突升級的語用機制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嘗試結合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語用理論框架和Culpeper的不禮貌理論對人際沖突中的挑釁話語進行分析。Brown & Yule[18]認為語言的兩大功能即信息性功能和互動性功能中互動性功能是語言幫助人類維持社會關系的功能。在此基礎上Spencer-Oatey提出4種人際關系取向:和諧—提升、保持、忽視以及挑戰(zhàn)取向,挑釁話語是說話人實施關系管理中和諧—挑戰(zhàn)取向,是對說話人關系管理體系中的面子(face)或社交權( sociality rights) 兩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挑戰(zhàn)。

      具體來說,Spencer-Oatey彌補了Brown& Levinson面子理論中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過分強調個人自由和自主的弊端,提出了“關系管理”的概念。關系管理理論涉及兩個主要因素:面子和社會權。面子是人們對得到他人認可和贊賞的需要,它包括素質面子(quality face) 、社會身份面子(social identity face)和關系面子(relational face)三個方面。而社會權與個人/社會的期望有關,反映人們對是否公平、被強迫、被社會認可/排斥等問題的關心,它由公平權( equity rights) 和交際權( association rights) 構成。比較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論,Spencer-Oatey的關系管理理論不僅關注個人層面,更注重群體和社會對面子和權力的影響。其中素質面子與公平權屬于個人層面,而社會身份面子、關系面子與交際權屬于社會的、相互依賴的層面。

      (一)對面子構成挑釁

      在和諧—挑戰(zhàn)取向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不再以維護或提升人際和諧為主要交際任務,而是可能使用不禮貌或挑釁話語來攻擊對方的觀點或個人素質(包括知識、能力、外表等),威脅其素質面子,表現不禮貌[19]。當說話人通過對聽話人的社會群體歸屬和價值提出質疑時,說話人實質上是對聽話人的社會身份面子形成冒犯,從而會構成挑釁話語。社會身份面子不僅涉及希望別人承認自己擁有與所在群體一樣的積極品質價值,也包含希望別人承認自己所在群體成員也擁有這些品質價值。面子不僅與個人和群體成員的價值、身份相關,也和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有著密切聯系。當作為某種社會角色的聽話人的關系價值被威脅或否定時,聽話人的關系面子就會受到挑釁,從而挑戰(zhàn)人際間的和諧關系。

      例2:

      黃省三:先生,你認識我,(陪著笑容)那就更好了。

      王福生:(愉快地罵著他)我在這兒旅館見你好幾次,你都不認識我,①就憑你這點王八記性,你還找事呢!去你個蛋吧!

      黃省三:(踉蹌摔倒)你為什么罵人?我知道我窮,可是你不能罵我,你,你不能——

      王福生:(惡意的玩笑)那你問你家里去,我哪兒知道?②好,好,你不是王八,你兒子是王八的蛋,好吧?

      黃省三:(突然好像瘋狂了,立起來,仿佛要以全身的重量壓死面前這個禽獸,舉起手)你,你,我要……

      (曹禺 《日出》)

      在例2中,王福生使用極具冒犯性的罵詈語“就憑你這點王八記性……去你個蛋吧!”對失業(yè)的黃省三構成責罵挑釁。王福生的罵詈語不僅攻擊了聽話人黃省三的自我概念,同時否定其個人素質,由此威脅到了聽話人的素質面子,引發(fā)言語上的對抗和反駁。由此可見,如說話人對聽話人的個人素質等方面進行否定,傷害其素質面子,則會構成挑釁,使矛盾有升級激化趨勢。在②處,王福生更通過“你兒子是王八的蛋”侮辱性話語威脅到與黃有密切關系的親屬時,挑釁到黃的關系面子,繼而進一步引發(fā)行為上的對抗。

      (二)對社交權構成挑釁

      如果聽話人被他人無端強迫或命令、被他人剝削或利用,公平權會受到威脅從而聽話人會感到被冒犯和挑釁,依照上文第二部分的分析,下面例3中周樸園對妻子蘩漪從開始較溫和的請求①到較強硬的建議②到最后較嚴厲的命令③,通過指令類言語行為中施事行為語力由低到高的順序威脅聽話人蘩漪的公平權,形成指令型挑釁。其中命令性言語行為具有最強的驅使性和強加性,最有可能威脅聽話人的自治、選擇的自由及不被他人強迫的權利,由此感到公平權受到威脅。

      例3:

      周樸園:你同你母親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兒。(向蘩漪低聲)①你喝了,就會完全好的。(見四鳳猶豫,指藥)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順忍地)好,先放在這兒。

      周樸園:(不高興地)②不。你最好現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忽然)四鳳,你把它拿走。

      周樸園:(忽然嚴厲地)③喝了它,不要任性,當著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聲顫)我不想喝。

      (曹禺 《雷雨》)

      而妻子蘩漪的反應也恰恰驗證了周樸園話語挑釁度的高低:從順忍的請求到間接的拒絕到最后的直接沖撞命令。由此可見,請求、建議、命令等指令類言語屬人際關系敏感的言語行為,極易威脅聽話人的公平權,構成挑釁話語,因此在日常交際中需要恰當地使用。

      人們相信自己都有與他人保持符合關系的聯系或交往的權利。這種交際權既包括與他人進行談話或交流的交際聯系權,即一方面指不被他人忽略,另一方面也指不被過度參與。同時也包括情感聯系權,即指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他人的關心、能與他人分享感受和興趣[20]。如果在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使用言語損害聽話人的這兩種交際權,聽話人往往會感到不悅、懊惱甚至發(fā)怒。例如:

      例4:

      魯大海:我有點事。辦不好,也許到車廠拉車去。

      魯侍萍:大海,你——

      魯貴:走,走,讓他走。這孩子就是這點窮骨頭。叫他滾,滾,滾!

      魯大海:你小心點。你少惹我的火!

      (曹禺 《雷雨》)

      在例4中,魯貴使用指令型挑釁話語 “走,叫他走”和責罵型挑釁 “叫他滾”將魯大海排除在家庭社交群體活動之外,剝奪了繼子的交際聯系權,是對對方交際權利的冒犯。同時在聽話人在場的情況下,第三人稱“他”的使用也暗示了繼父對繼子的冷淡和不關心,使大海感到自己的情感聯系權也受到損害,引發(fā)魯大海的不悅和威脅,由此構成挑釁話語,使父子之間關系更加惡化,矛盾具有升級趨勢。

      以上分析證明在人際交往中,挑釁話語與聽話人的面子和社交權都緊密相關,無論威脅或傷害哪一方面,都是對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和諧關系的挑戰(zhàn)。

      四、結 語

      本文界定了挑釁話語及其語用特征,重點探討挑釁話語的實現方式及其使用的語用機制。但同時我們還要清楚地意識到,挑釁話語的使用還涉及復雜的語境因素。語言既能被語境所造,也能創(chuàng)建語境。因此,對挑釁話語的研究必然與其使用的語境密切相關,如說話人與聽話人的關系及身份、言語事件的社會物理場、言語語境等對挑釁話語的影響。另外,本文對挑釁話語類型的分類并未窮盡,一定尚有類型未提及論述,這些都有待日后進一步研究完善。

      [1] 冉永平. 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 外語教學,2010(1):1-6.

      [2] Bousfield,D.ImpolitenessinInteraction[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2008:1.

      [3] Spencer-Oatey, Helen D. M. Culturally Speaking: Man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 (2nd edn) [C].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8:11-47.

      [4] Culpeper,J. 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19-47.

      [5] Labov,W. & D. Fanshel.Therapeutic Discourse: Psychotherapy as Conversation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7:15-37.

      [6] Goffman,E. Interactional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 [M]. Garden City,NY: Anchor Books,1967:14.

      [7] Brown,P.& S. Levinson.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0.

      [8] Lachenicht,Lance G.Aggravating language: a study of abusive and insulting 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munication,1980,13(4):607-88.

      [9] 陳倩,冉永平. 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6):15-18.

      [10] Tannen,D.Silenceasconflictmanagementinfictionanddrama[A]. In Allen D,1990:260-279.

      [11] 趙英玲. 沖突話語分析[J]. 外語學刊,2004(5):37-42.

      [12] Searle,J. R.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54-71.

      [13] Hurst Tatsuki,Donna. If my complaints could passions move: An interlanguage study of aggression [J].JournalofPragmatics,2000(32): 1003-1017.

      [14] 高萍. 劇本中沖突性話語研究[D]. 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27-54.

      [15] Bilmes,J.Theconceptofpreferenceinconversationanalysis[J]. Language in Society,1988(17):161-81.

      [16]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78.

      [17] Jay,Timothy B.WhyWeCurse:ANeuro-Psycho-SocialTheoryofSpeech[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57-76.

      [18] Brown,G & Yule,G. Discourse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5.

      [19] Bousfield,D. & M. Locher (eds.).ImpolitenessinLanguage:StudiesinInterplaywithPowerinTheoryandPractice[C].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8:17-44.

      [20] 秦明利,傅莉.同質的語言與世界觀[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86.

      A Study of Verbal Aggression in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IAO Ning1,2,DU Bing-yan3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2.Foreign Languages School,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3.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s one of intentionally impolite offensive verbal acts,verbal aggression is frequently made by the addresser to attack or hurt the addressee emotionally. In most cases,verbal aggression takes on the pragmatic features of intentionality,instrumentality and obvious perlocutionary effect. Verbal aggression can be realized by certain types of speech act patterns. Mechanism of aggression for verbal aggression is that speakers perform the harmony-challenge orientation acts,which is the challenge towards two related components in the rapport management system: face and sociality rights.

      Verbal Aggression;Interpersonal Conflict;Speech Act Pattern;Rapport Management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6.032

      2015-08-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3AYY010);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wy2)。

      苗寧(1978-),女,吉林長春人,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研究生,長春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杜冰研(1978-),男,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H03

      A

      1001-6201(2015)06-0169-05

      [責任編輯:張樹武]

      *衷心感謝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苗長偉教授悉心指導和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張紹杰教授為本文提出寶貴的修改建議!

      猜你喜歡
      沖突性面子言語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絲路藝術(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
      某貪官的面子
      雜文選刊(2018年2期)2018-02-08 18:42:55
      例說高中歷史課堂的沖突性鏈式情境設計
      沖突性新聞敘事時序性選擇的心理效應分析
      新聞傳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41
      面子
      黃河之聲(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關聯理論視角下小說沖突性話語研究
      面子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4
      關于冬天
      中國詩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苏州市| 乃东县| 万安县| 图木舒克市| 巴彦淖尔市| 射洪县| 镇沅| 慈溪市| 涪陵区| 喀什市| 漠河县| 西平县| 大方县| 唐海县| 长宁区| 会昌县| 海丰县| 罗城| 花莲县| 伊金霍洛旗| 荥阳市| 紫金县| 青川县| 江西省| 枣庄市| 常山县| 分宜县| 东阳市| 宝山区| 黄骅市| 泽普县| 潢川县| 昭平县| 全椒县| 霍州市| 山丹县| 龙川县| 沙湾县| 中方县| 兴和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