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梅,邱財生,龍松華,郭 媛,鄧 欣,王玉富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205)
?
關于南方冬季亞麻生產發(fā)展的思考
郝冬梅,邱財生,龍松華,郭 媛,鄧 欣,王玉富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205)
摘 要:回顧了我國南方亞麻的發(fā)展,分析了亞麻的市場需求以及亞麻在重金屬污染耕地的修復作用。對我國南方亞麻的發(fā)展提出了建議,如利用南方冬閑田發(fā)展亞麻生產,發(fā)展機械化、規(guī)?;a,開展雨露漚麻生產,篩選優(yōu)質專用品種,進行亞麻綜合開發(fā)利用等,以期對我國南方亞麻生產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南方;亞麻;生產;建議
纖維亞麻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很廣,遍布歐、亞、非等幾大洲的20幾個國家。年均播種面積40~60萬hm2。據(jù)糧農組織下的歐洲亞麻及其他韌皮纖維作物合作組織統(tǒng)計2011~2013年平均面積在前5位國家是白俄羅斯、法國、俄羅斯、中國和比利時,面積分別是:63 867、62 340、54 800、46 500和11 159 hm2[1]。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亞麻的播種面積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世界第一位降到目前的第四位。亞麻的主要產品為纖維和種子。由于其種子富含α-亞麻酸、木酚素、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等,可作為保健品和醫(yī)藥,其纖維除了用于紡織、服裝、室內裝飾用布等,還可以用于生產復合材料。保健品、復合材料的生產近幾年剛剛開始,通過這些產品的持續(xù)發(fā)展,可以提高亞麻種植及加工行業(yè)的整體效益。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亞麻與水稻輪作進行重金屬的修復工作,所以亞麻在我國南方具有河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我國油用亞麻種植歷史非常悠久,但是纖維亞麻的種植還不足百年。1906年開始試種纖維亞麻。1936年才開始建立亞麻原料廠。首先在黑龍江省、吉林省建立亞麻原料出加工廠,種植面積達到5 000 hm2。此后纖維亞麻種植在黑龍江得以長期發(fā)展。特別是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纖維亞麻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02年達到13萬hm2,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種植纖維亞麻面積最大的國家。
我國南方也早有種植,20世紀20~30年代在湖南的沅江、長寧、瀏陽就有種植。中國作物論一冊有記載:亞麻原產埃及。其傳入歐洲。由來已久。今俄比德法英意等國栽培甚盛。尤以俄國為最。吾國種此尚少,惟湖南沅江常甯瀏陽均有出產[2]。此后中斷。1995年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再次從黑龍江引進纖維亞麻冬季在湖南試種,并取得成功[3]。1998年在祁陽縣建廠,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4]。試驗證明亞麻樅形期能耐12 h的-10℃低溫。由于湖南及周邊地區(qū)冬季低溫低于-10℃的年份極少。因此,亞麻在該區(qū)冬季種植能夠安全越冬[5]。1999年建成了湖南第一家亞麻紡織企業(yè)——岳陽士達亞麻紡織廠,湖南亞麻產業(yè)化開發(fā)已初具規(guī)模[6]。湖南省安鄉(xiāng)縣地處洞庭湖區(qū)西北部,適宜亞麻種植。該縣于2000年開始種植,平均原莖產量 5 250~6 000 kg/hm2[7]。2000年在常德、岳陽也相繼建廠,大面積種植。與湖南相鄰的湖北省公安縣也建立了亞麻原料廠。
云南纖維亞麻的種植也是從20世紀90 年代以后逐漸發(fā)展起來的。2004~2005年種植面積達到3.24萬hm2,亞麻原莖產量18.4萬t。分布在保山、大理、楚雄、德宏、西雙版納和臨滄等11個州市的31個縣。先后建立了36個亞麻初加工廠和4個紡織廠[8]。
在浙江、廣東、安徽等省也開展過亞麻的種植試驗。張曉紅在安徽鳳陽通過試驗證實亞麻安全越冬溫度的臨界值為-10℃。黑亞12號抗寒能力較強,較適宜在安徽省作為越冬亞麻種植[9]。
1999年冬至2000年春在浙江試驗種植,原莖產量達到4 050~6 750 kg/hm2,主要經(jīng)濟性狀良好,種子產量600 kg/hm2。經(jīng)自然水脫膠、手輪打麻,纖維強度達到149~210 N,纖維長度85~91 cm,分裂度249~379支,品質性狀符合紡織要求[10]。并建立了浙江省開化亞麻原料廠。
20世紀80~90年代,大批亞麻原料廠在云南、湖南等省成立起來,我國南方冬季亞麻生產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其年均播種面積達到了5萬hm2以上,占全國纖維亞麻種植總面積的1/3。帶動南方亞麻紡織業(yè)迅速發(fā)展,但是近幾年亞麻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大部分亞麻原料須從國外進口。
我國是世界上的亞麻紡織大國,亞麻紡錠約200萬,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亞麻纖維。據(jù)中國紡織工業(yè)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中心統(tǒng)計,2013年進口亞麻纖維14.1 萬t,價值3.17億美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超過41%;2014年進口亞麻纖維16.65萬t,金額4.37億元,同比分別2013增長18.32%和37.83%,單價提高16.37%。2015年上半年已經(jīng)進口9.84萬t,全年有可能達到20萬t。亞麻纖維進口數(shù)量和價格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纖維市場需求的增加,必將拉動亞麻種植業(yè)的發(fā)展。
塑料包裝袋以及地膜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之愈演愈烈。這些“白色污染”目前沒有較好的處理辦法[11]。在自然界中降解需要200年以上[12]。麻地膜采用麻纖維以及無毒、無害、易降解的粘合材料,符合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13]。麻地膜在土壤中可以很快降解,并且具有改善土壤結構與肥效的功能。麻地膜覆蓋白菜、萵苣、辣椒等作物具有較好的保水保溫功能,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4],增產效果顯著。
麻育秧膜在早稻機插育秧上應用能提高秧苗素質,方便起苗及運輸,減少漏蔸率、提高機插效率,增加有效穗數(shù),達到增產的目的。麻地膜及育秧膜能不擇天時,操作簡易、成本低,是一項農機農藝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技術[15]。麻地膜及育秧膜的推廣應用也將拉動亞麻纖維的生產。
亞麻纖維具有強度高、無靜電、天然可降解和無污染等特點,同時其本身又符合制造復合材料的特征要求,可作為復合材料的增韌纖維[16-17]。亞麻纖維可以代替玻璃纖維,生產輕質、隔音、耐用、成模性好的復合材料。麻纖維復合材料用途十分廣泛,可用于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內裝飾板、機動車的離合器摩擦片、家具等。目前在德國已完全替代了玻璃纖維[18]。中歐正合作研究亞麻替代金屬以及玻璃纖維或碳纖維的復合材料[19]。在我國麻纖維復合材料也已經(jīng)被多家汽車企業(yè)應用,龐大的汽車產業(yè)也將對亞麻產業(yè)產生巨大的拉大作用。
亞麻籽含10%的亞麻籽膠,含油率約為40%,蛋白質30%左右,亞麻籽中的木酚素含量明顯高于其他食物,亞麻籽中還含有豐富膳食纖維。亞麻具有降血脂和降血壓、增強自身免疫、預防糖尿病、防治癌癥、減肥、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緩減更年期綜合癥、提神健腦, 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等多種功效,為亞麻的多用途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亞麻食用油及保健品的開發(fā)也將對亞麻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亞麻對重金屬具有較高的耐受性,低濃度情況下一般不會對亞麻生長造成影響。不同品種對鎘的耐受性也不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的中亞麻1號在土壤中鎘濃度為25 mg/kg時生長正常。Marie Bjelkováa等利用兩種類型(4個油用和6個纖維用)的亞麻品種在含鎘10~1 000 mg/kg的土壤中試驗,研究表明,亞麻植株在1 000 mg/kg土壤濃度的鎘污染土壤中仍可正常生長[20]。
亞麻不僅對重金屬具有較好的耐受性,而且能富集重金屬。國外關于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研究比較多,Broadley等依據(jù)公開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被子植物對重金屬積累的變化,其中亞麻莖中鎘的含量在108種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中排22位,在51種作物、草和蔬菜中排第4位。這說明亞麻地上部對鎘的積累在所研究的作物中排在前列[21]。超富集植物葉片或地上部(干重)重金屬元素臨界含量參考值為鎘100 mg/kg[22]。
亞麻從土壤中吸收重金屬的能力強,在其植株體內積累較高濃度的鎘。亞麻莖中鎘濃度比玉米和向日葵的高3~5倍,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根對鎘的吸收以及從根向莖的輸送,也有亞麻莖生長速率比較低的原因[23]。Moraghan等研究認為亞麻對鎘的富集系數(shù)大于1[24]。Olfa D[25]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沙質基質11.24 mg/kg鎘的條件下,亞麻品種Hermes生長4個月后,分成3段莖和根,根和基部莖鎘含量最高,分別為750和360 mg/kg DW,莖的富集系數(shù)為13.3,這個數(shù)值已經(jīng)遠超過超富集植物的門檻。對種植在安化山區(qū)鎘污染農田中的亞麻生育期、農藝性狀與原莖產量及吸鎘特性進行了初步研究,供試品種“阿里安”兩年平均產量達4 207.5 kg/hm2, 表明亞麻對鎘污染農田有較好的適應性;同時分析了亞麻各器官及整個單株的鎘富積和轉運能力,實驗證實亞麻對鎘有一定的富積作用,富積系數(shù)(BC)最高達到4.33[26]。由于亞麻纖維不進入食物鏈,保證了食品安全。作為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植物修復的候選作物,亞麻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4.1積極利用南方冬閑田發(fā)展亞麻生產
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不能利用良田大面積種植亞麻。我國2007年南方水稻的面積為2 415萬hm2[27],其中大部分冬季冬閑。遙感監(jiān)測,我國僅長江中下游農業(yè)區(qū)2007~2008年冬閑田總面積就有20.55萬km2,占耕地總面積的45.49%[28]。我國亞麻主產區(qū)的三北地區(qū),亞麻與當?shù)丶Z油作物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季節(jié)矛盾[29]。
在南方利用冬閑田種植亞麻不僅具有土地資源優(yōu)勢,冬閑稻田種亞麻,既充分利用了冬季溫光資源,又因成本低,效益好,有利農民增加收入,深受農民歡迎。
4.2發(fā)展機械化、規(guī)?;a
我國亞麻生產存在機械化水平比較低的問題,在南方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南方亞麻播種收獲幾乎全部靠人工,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因此,應加大南方亞麻生產機械化的研發(fā)與投入,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目前適宜南方耕地條件的亞麻播種機已經(jīng)研制成功,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規(guī)模種植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效益。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國家制定各種政策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yè)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通過土地的流轉,可以使南方的小塊土地連成大片,有利于亞麻的機械化和規(guī)模化種植,降低生產投入,提高亞麻的經(jīng)濟效益,為南方亞麻的大面積種植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4.3開展雨露漚麻生產
亞麻溫水漚制是我國亞麻生產初期從俄羅斯引進的亞麻漚制方法,溫水漚麻需要較多的設備、能源,并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我國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溫水漚麻已經(jīng)有些不適應。雨露漚麻與溫水漚麻相比,具有節(jié)省燃料、減少廢水排放、無污染和操作程序簡單等特點。法國、荷蘭、比利時等西歐國家的亞麻生產均采用雨露漚麻,纖維亞麻種植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正逐漸采用雨露漚麻。我國南方具有溫度資源優(yōu)勢,可以探討試驗推廣雨露漚麻。
4.4篩選優(yōu)質專用品種
針對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尤其是云南等高海拔地區(qū)亞麻纖維木質素含量高的問題選育低木質素含量的品種,通過優(yōu)質品種與高效的種植技術配合可解決我國西南地區(qū)亞麻纖維粗硬的問題。選育高重金屬吸收能力的專用品種,用于重金屬污染耕地的修復。南方亞麻整個生長期在秋冬季,在不同程度污染區(qū)亞麻可以與水稻或其他夏季替代作物輪作,實現(xiàn)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邊修復邊利用,是實現(xiàn)亞麻發(fā)展和農田可持續(xù)利用的雙贏戰(zhàn)略。
4.5進行亞麻綜合開發(fā)利用
亞麻纖維除用于紡織工業(yè)外,還可用于造紙、復合材料等。亞麻種子含油率為30%~48%,可用于制作油漆、油墨、染料、機械用油、涂料和醫(yī)藥用油等。亞麻籽餅含蛋白質高達33.5%,是營養(yǎng)豐富的牲畜飼料。亞麻種子還可以開發(fā)生產富含ω-3脂肪酸類的保健產品,亞麻籽膠,木酚素等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亞麻用途十分廣泛,因此要重視亞麻的綜合開發(fā)利用。
參考文獻:
[1] Maria M T.Statistical data on flax and hemp[J].Euroflax Newsletter, 2014,(2):40.
[2] 原頌周.中國作物論一冊[M].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國難后第三版.
[3] 孫煥良,冷 鵑,胡鎮(zhèn)修,等.湖南春季亞麻引種栽培的初步研究[J].中國麻作,1995,17(3):12-16.
[4] 劉東鑫,趙介仁,孫煥良,等.關于發(fā)展我國南方亞麻產業(yè)化問題的初步探討[J].中國麻作,1998,20(1):42-45.
[5] 孫煥良,陳 燦,劉愛玉.湖南冬播亞麻生長發(fā)育特性及其苗期耐低溫性研究[J].中國麻業(yè),2001,23(2):11-15.
[6] 周文新,孫煥良,郭清泉.湖南亞麻生產及其產業(yè)化問題的探討[J].中國麻作,2001,23(1):33-37.
[7] 張運勝.洞庭湖區(qū)稻田冬種亞麻高產優(yōu)質配套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2,(7):15-16.
[8] 劉其寧,趙振玲,杜 剛.云南發(fā)展亞麻產業(yè)的思路及對策[J].中國麻業(yè)科學,2007,29(5):295-297,301.
[9] 張曉紅,胡能兵,史 磊.亞麻抗寒能力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32(5):885-886.
[10] 金關榮,楊重衛(wèi),李金先.浙江麻區(qū)冬閑田試種亞麻結果及開發(fā)前景分析[J].杭州農業(yè)科技,2000,(4):53-55.
[11] 王金永,趙有斌,林亞玲,等.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進展[J].塑料工業(yè),2011,39 (5):13-17.
[12] 陳禮輝.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大力發(fā)展生物質材料[J].中華紙業(yè),2009,30(24):32-33.
[13] 王朝云.環(huán)保型麻地膜研究新進展[J].中國麻業(yè)科學,2009,31(增
刊1):98-100.
[14] 付登強,易永健,汪洪鷹,等.環(huán)保型麻地膜保水特性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8,10(S1):73-77.
[15] 熊常財,李景柱,汪紅武,等.早稻可降解麻地膜育秧機插技術試驗與示范[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13):2294-2296.
[16] 曲麗君.麻纖維在汽車用裝飾材料中的應用[J].產業(yè)用紡織品,2002,20(8):36-39.
[17] 繆宗華,黃祖態(tài),李正紅,等.植物纖維復合材料最佳纖維含量優(yōu)化方法[J].化工學報,2003,54(12):1790-1793.
[18] 王惠民.亞麻纖維加強復合材料的纖維性能研究[J].麻紡織技術,1998,21(5,6):19-21.
[19] 楊 萍.亞麻和大麻纖維在復合材料產品中的應用[J].玻璃,2013,(2):41-44.
[20] Marie Bjelkováa, Václava Gen curovác, Miroslav Grigab.Accumulation of cadmium by flax and linseed cultivars in field-simulated conditions: A potential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Cd-contaminated soil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1,33:761-774.
[21] Broadley MR, Willey NJ, Wilkins JC.et.al.Phylogenetic variation i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angiosperms[J].New Phytol,2001,152:9-27.
[22] 梅 娟,李 華,郭翠花.Cd 超富集植物修復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J].能源與節(jié)能,2013,(2):80-82.
[23] Christos S,Norbert C.Cadmium uptake kinetics and plants factors of shoot Cd concentration [J].Plant Soil (2013),367:591-603.
[24] Moraghan JT.Accumulation of cadmium and selected elements in flax seed grown on a calcareous soil[J].Plant Soil,1993,150:61-68.
[25] Olfa D,Wided C,Claudine M.Cadmium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ure flax,cv.Hermes:Contribution of the basal stem compared to the root[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235–236):101-107.
[26] 許 英,冷 鵑,揭雨成,等.亞麻對鎘污染農田適應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麻業(yè)科學,2007,29(3):136-138,144.
[27] 翟孟源,徐新良,姜小三.我國長江中下游農業(yè)區(qū)冬閑田的遙感監(jiān)測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2,14(3):389-397.
[28] 胡忠孝.中國水稻生產形勢分析[J].雜交水稻,2009,24(6):1-7.[29] 周文新,孫煥良,郭清泉.湖南亞麻生產及其產業(yè)化問題的探討[J].中國麻作,2001,23(1):33-37.
(責任編輯:肖彥資)
Development of Flax Production in South China
HAO Dong-mei,QIU Cai-sheng,LONG Song-hua,GUO Yuan,DENG Xin,WANG Yu-fu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205, PRC)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flax production in south China was reviewed.The demand of flax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nd the remediation function of flax for soils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were analyzed.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ax production in south China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taking advantage of winter fallow fields to develop flax production in south China, promoting mechanical and large scale production, developing rain and dew retting of flax production, screening special varieties of high quality, and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x.
Key words:south China; flax; production; suggestion
通訊作者:王玉富
作者簡介:郝冬梅(1964-),女,黑龍江哈爾濱市人,研究助理,從事麻類作物栽培、育種研究。
基金項目: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資助項目(ASTIP-IBFC06):國家麻類產業(yè)技術體系資助項目(CARS-19-E14)
收稿日期:2015-11-19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32
中圖分類號:S5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5)12-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