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躍飛 黑龍江省嫩江縣嫩江鎮(zhèn)畜牧站161499
雛鵝的飼養(yǎng)管理
高躍飛 黑龍江省嫩江縣嫩江鎮(zhèn)畜牧站161499
雛鵝飼養(yǎng)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雛鵝的生長發(fā)育和成活率,繼而影響中鵝的生長發(fā)育。0~4周齡為育雛期,此期飼養(yǎng)管理的重點是培育出生長發(fā)育快、體質健壯、成活率高的雛鵝,充分發(fā)揮所選品種的最大生產(chǎn)潛力,提高養(yǎng)鵝生產(chǎn)的經(jīng)濟效益。
因為鵝是水禽,加之雛鵝在孵化室高溫環(huán)境下存放時間較久,體內(nèi)水分喪失較多,如果長時間不供水,容易造成雛鵝虛脫,影響其健康和食欲,故必須盡早飲水。雛鵝出殼后16~18小時,雛鵝有張嘴伸頸,啄食墊草或互相啄咬表現(xiàn)時,即可給予飲水。用飲水器或飲水槽(水深以3cm為宜)提供清潔的飲水(1~2周內(nèi)飲溫開水)。如果雛鵝不會飲水,可將部分雛鵝的喙按入飲水器中2~3次,讓其學會飲水,其他雛鵝便會模仿跟著飲水。為了有效地預防雛鵝腹瀉,頭3天飲用水中可添加預防性藥物,同時添加5%的多維葡萄糖溶液,每天上、下午各飲1次,每次飲用20~30分鐘。
雛鵝飲水后不久便可開食,開食太晚常導致食欲不振,發(fā)育遲緩,影響雛鵝生長,甚至造成死亡。開食宜用全價顆粒飼料,并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撒在飼料盤中或雛鵝的身上,引誘雛鵝啄食。
開食后即轉入正常飼養(yǎng)。2~3天后便逐漸改喂雛鵝的全價配合飼料加青綠飼料。每次飼喂時要求少給勤添,不要吃得過飽,做到少吃多餐。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精料量20~40g/天·只,青料喂量5g/天·只。雛鵝階段的飼料要求相對穩(wěn)定,需看鵝吃食的狀態(tài)而決定是否加料,嚴禁給雛鵝飼喂霉變飼料。
仔鵝1~4周齡飼料參考配方1:玉米64.5%,豆粕29.4%,魚粉1.7%,賴氨酸0.07%,蛋氨酸0.20%,石粉1.7%,磷酸氫鈣1.2%,鹽0.25%,預混料1.0%。飼料參考配方2:玉米54.0%,豆粕24.0%,飼料酵母3.0%,稻糠10.0%,麥麩5.2%,蛋氨酸0.12%,石粉1.0%,磷酸氫鈣2.0%,鹽0.35%,膽堿0.1%,多種維生素0.03%,礦物質微量元素添加劑0.2%。
按雛鵝不同的日齡控制好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一般情況下,雛鵝的保溫期為3~4周。應盡量保持雛舍干燥,有利于減少胃腸疾病和球蟲病的發(fā)生。適宜的溫度標準:1~5日齡27~28℃,6~10日齡25~26℃,11~15日齡22~24℃,16~20日齡20~22℃。
清潔衛(wèi)生對于雛鵝也非常重要,要求每天清洗飲水器和料槽1次,清除糞便1次,勤換墊草,切忌墊草發(fā)霉;對弱、病雛要做好隔離工作,定期進行全面消毒,帶鵝消毒1次/天。同時,要注意觀察雛鵝采食、飲水、精神狀態(tài)和糞便情況,并做好預防投藥工作。
從育雛第6天開始,要按強弱、大小等分群飼養(yǎng),對體小的弱雛要單獨放在一處,進行特殊看護,加強飼養(yǎng)管理。雛鵝分群飼養(yǎng)時,鵝群不宜太大,每群的數(shù)量以100~200只為宜。弱雛也可養(yǎng)在溫度稍高的地方。為了避免擁擠,減少死亡,還可采用小群看護飼養(yǎng)法,即隨著日齡的增長每小群的只數(shù)變動為:1周齡15只、2周齡20只、3周齡25只、4周齡30只。
雛鵝初次放牧時間可根據(jù)氣候和健康狀況而定,一般約在出殼后15天左右。第一次放牧必須選擇晴好天氣,在喂后驅趕到附近平坦的草地上活動、采食青草。前幾次時間不宜過長、距離不宜過遠,以后逐漸延長放牧時間與距離。開始放牧后就可放水。初次放水可將雛鵝趕至水浴池或淺水邊任其自由下水,切不可強迫趕入水中,否則容易受涼感冒。
洗浴水以流動的活水為佳。如果是非流動水,就應經(jīng)常更換水浴池的水,或每月1次用生石灰(14~20g/m3)、漂白粉(1g/m3)進行水質消毒,殺死水中害蟲和病菌。夏季在室外活動時,要嚴防其中暑。
1日齡在孵化場即開始對雛鵝進行免疫接種,雛鵝除前2周容易發(fā)生疾病外,還要做好禽流感、鵝球蟲病、鵝矛形劍帶絳蟲病、缺硒癥、維生素D缺乏癥、亞硒酸鈉中毒和軟腳病等的預防和接種工作。其中,禽流感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應予以高度重視,須及時接種疫苗,嚴防疫病的暴發(fā)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