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興的西方心理學研究思潮,與傳統(tǒng)心理學關注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不同,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積極品質。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合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積極心理學的視野下開展中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針對目前中職學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狀況,樹立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創(chuàng)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推動中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中職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狀況 體驗式活動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c)-0194-01
1 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于美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是目前比較完善、有效地利用心理學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與傳統(tǒng)心理學關注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等問題不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積極的方面,強調心理學要研究人類以及人類社會的積極力量。積極心理學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研究積極力量:(1)在主觀層面上,主要研究個體的主觀體驗,其中包括幸福感、滿意度、興趣、成就感等,重點是對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xiàn)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 (2)在個體層面上,主要研究個體積極的人格品質,其中包括愛的能力、激情、潛能等。(3)在群體或組織層面上,主要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其中包括利他行為,禮貌等。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不僅為心理學屆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并且為各領域的實踐操作提供了可依據(jù)的理論基礎。積極心理學理論在教育領域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中職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根據(jù)我校學生的現(xiàn)狀,經過一定范圍的個案跟蹤,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很多學生又是寄宿制,離開了家庭后會面臨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2.1 心理適應的問題
在學校每年的新生調研中,都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人際交往和集體融入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困擾。由于這些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父母長輩非常疼愛,獨立生活的能力相對較弱,進入寄宿制的生活很難適應,除了生活離開了家長的照顧存在一些困難,更普遍的是不知如何處理和同學之間的沖突。中職的學習相對初中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離開老師的看管,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混一天算一天,上課狀態(tài)不好,學習的主動性很差。學生在適應新環(huán)境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類心理適應上的障礙。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不知所措、面對學習上的壓力也沒有合適的應對方式,沒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
2.2 人際交往困難
中職學生中來自離異家庭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我校有些班級離異家庭的比例甚至高達50%,很多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他們能看到的解決沖突的方式就是爭吵。有些孩子被父母留在祖輩這里撫養(yǎng),祖輩過于保護的養(yǎng)育方式也導致很多學生獨立溝通能力很差。進入學校后,離開家人的庇護,很多學生人際交往上的不足就表現(xiàn)出來了,如有些學生不善傾聽、有些學生過于關注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人際關系緊張的狀況。很多學生主觀上想和別人關系融洽,但又苦于不知如何做,甚至有些學生會出現(xiàn)失眠、抑郁等現(xiàn)象。我校曾有一名女生由于無法融入班集體,不知怎樣和班級同學交往,甚至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的請求,可見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也嚴重困擾著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遇事沖動、不夠冷靜的問題,缺乏溝通的意識。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能和其他同學融洽相處的問題。
2.3 情緒控制能力較差
中職教師在和學生們的接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普遍存在處理事情無法冷靜考慮,情緒控制的能力較差。在中職校中,學生由于一點小摩擦爭吵打架的事情常有發(fā)生,我校曾發(fā)生過一起由于兩位男生在樓梯上走路的時候相互碰擦了一下肩膀,最后發(fā)展到各自找來校外的人員引起了一場群架。平時上課過程中,學生也會由于不滿意教師的一句批評當眾和任課教師發(fā)生爭吵,甚至少數(shù)學生還會和老師動手,完全不考慮后果。
中職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處在14~18歲的青春期階段。青春期也是人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尚不成熟,情緒不夠穩(wěn)定面對各種生理變化、社會適應、人際交往的問題時,心理沖突和矛盾會不斷的出現(xiàn),造成各種心理困擾。
3 積極心理學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3.1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應增加學生參與體驗式活動的機會
積極心理學注重學生積極主動的關注自我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傳統(tǒng)的灌輸式、給予式教育模式很難讓學生真正接受教師的經驗。學校逐步調整了心理健康課的模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團體輔導活動,在課堂中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沒有傳統(tǒng)課堂的嚴肅和拘謹,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學生在游戲中自我覺察、相互肯定,很好的激勵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學生在分享階段表達通過活動發(fā)覺自己所具備的優(yōu)勢也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有待改善的地方。比起教師的指點和提醒,體驗式教育讓學生更深刻的意識到自身的長處和不足。體驗式活動多采用過程性評價或多角度評價模式,讓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在過程性評級中不斷體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優(yōu)勢,逐漸樹立自信。
3.2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
學校心理咨詢室很多時候忙于處理班主任老師帶來的各種個案,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目的,而削減了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具備的更廣泛的功能。積極心理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和人格特征。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將解決學生的問題和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相結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心理困境時能夠自助,比起單純的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有意義。
中職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高中來說壓力較小,由于專業(yè)學習的需要,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各類人群的接觸和社會活動的參與,能有更多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很好的抓住這些契機,引導學生在參與中總結感受,逐步培養(yǎng)積極地心理品質。
3.3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形成良好的班風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積極品質與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在環(huán)境中得到體現(xiàn)的,同時環(huán)境又在影響著個人。由于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同伴的認可度高于對老師或者父母的,身處怎樣的一個班集體直接決定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班級同學的行為表現(xiàn)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同學。在班級當中營造良好的氛圍,每個班級成員都會逐步受益。一個充滿認可、接納和鼓勵的班集體,會讓班級成員不斷感受積極的情緒發(fā)展積極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讓每個班級都能形成一種積極地氛圍,才能真正有效的幫助班上的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 宋志英.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蘇高教,2009(4):106-108.
[2] 閆杰.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0-83.
[3] 王靜.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改革與開放,2011(10):173.
[4] 程宏.中職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34):94-97.
[5] 袁哲海.構建和諧學校生態(tài)系統(tǒng)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84-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