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仔豬腹瀉是養(yǎng)殖業(y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普遍較高,嚴重影響仔豬成活率和生長發(fā)育,是制約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1? 仔豬腹瀉病因
1.1? 仔豬自身因素
初生仔豬自身不能產生抗體,抗體只能從母體初乳中獲得,仔豬缺乏先天免疫能力,仔豬缺食初乳會導致腹瀉。此外,初生仔豬胃體積小,而且胃內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胃酸等,這些關鍵性物質的缺乏使仔豬對食物和乳汁的消化能力降低,最終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仔豬出生后對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不適,極容易引發(fā)仔豬腹瀉。
1.2? 母豬因素
妊娠期間,尤其是妊娠后期,母豬營養(yǎng)過剩會導致分娩后乳汁濃稠,使仔豬難以消化而發(fā)病。如果母豬營養(yǎng)缺乏,則會引起母豬乳汁稀薄、營養(yǎng)不夠,導致仔豬吸食乳汁后由于營養(yǎng)不良而抵抗力下降,導致腹瀉。
1.3? 環(huán)境因素
初生仔豬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低和對體溫調節(jié)的能力有限,導致對環(huán)境溫度的適應力差,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因素的不適都會引起初生仔豬腹瀉。初生仔豬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7日齡,28~34℃,出生24小時內為34.5~35℃;2~4日齡,30~34.5℃。初生仔豬對環(huán)境溫度有較高要求,豬舍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引起仔豬應激,尤其是環(huán)境溫度過低時,應激更加嚴重而表現(xiàn)腹瀉為主的癥候群。豬喜干燥,產房相對濕度一般在60%~70%。潮濕的環(huán)境會促進微生物生長而引起仔豬腹瀉,濕度過高也會對仔豬產生應激而引起腹瀉。溫度和濕度的搭配失衡也可引起仔豬腹瀉,特別是豬舍溫度過高時,濕度應適當降低。空氣質量對仔豬腹瀉的影響主要是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硫等,它們進入仔豬消化道會刺激黏膜而引起炎癥,進而引起腹瀉。
1.4? 細菌和病毒因素
仔豬腹瀉傳染病多由細菌、病毒引起,主要有仔豬副傷寒、仔豬大腸桿菌病、魏氏梭菌病、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引起仔豬副傷寒的細菌主要有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分為急性(敗血)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40.5~41.5℃),呈頑固性下痢,糞便水樣,可為暗棕色、黃綠色、暗綠色,惡臭,死亡率高。大腸桿菌主要導致仔豬黃痢和白痢。仔豬黃痢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以排出黃色或黃白色、內含凝乳小片的稀便為主要特征,自然發(fā)病率為40%~50%,高的可達100%,死亡率約30%,高的可達80%。仔豬白痢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10~30日齡仔豬易發(fā),以排出灰白色、有腥臭味的糊狀稀便為主要特征,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魏氏梭菌病主要引起仔豬紅痢,多發(fā)生于1~3日齡仔豬,發(fā)病仔豬腸黏膜炎癥和壞死,排出紅色稀便,病程短,死亡率高。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發(fā)生在10日齡內的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流行性腹瀉,1~5日齡哺乳仔豬感染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幾乎高達100%。
2? 仔豬腹瀉預防措施
2.1? 仔豬護理保健
為減少仔豬出生后應激,產房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都需特別重視。產房溫度范圍應控制在:1~3日齡28~33℃,5~7日齡25~33℃,10~20日齡21~28℃,20~30日齡18~21℃;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5%~80%之間。保障初生仔豬能夠吃到足夠的初乳,因為初乳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外,還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對仔豬的抗病力有重要作用,初生仔豬吃足初乳是預防腹瀉的有效措施。此外,仔豬5~7日齡開食和20日齡的補食也十分重要,仔豬顆粒飼料按照日齡階段由少到多飼喂。因環(huán)境或飼養(yǎng)不當引起的腹瀉通過加強管理一般都可治愈,但傳染病引起的腹瀉癥狀嚴重、很難治愈,科學、嚴格、規(guī)范的免疫程序是預防仔豬傳染病性腹瀉的保障。
2.2? 母豬護理保健
母豬分娩后,產床的清潔衛(wèi)生十分重要,保證初生仔豬吃到的初乳干凈、無污染。母豬妊娠期間(妊娠前、妊娠中、妊娠后)采取高低高的飼喂方式,根據(jù)母豬膘情酌情調整,保持母豬7~8成膘,母豬產前或產后1周可在飼料中添加泰樂菌素或金霉素等。做好母豬免疫,疫苗對母豬的作用是使母豬有較平均而整齊的疫苗抗體,其后代也有相應的一定的抗體水平。產前母豬免疫,其母源抗體可保護斷奶前的仔豬,但不是什么疫苗都能在產前免疫,要根據(jù)生產實際情況而定。
2.3?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進豬前豬舍用水清洗干凈,然后用1%~2%的燒堿消毒。母豬臨產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拭母豬外陰和乳房部,防止仔豬吸食初乳時染病。此外,產房的糞尿和產后胎衣要及時清理,保持空氣清潔,避免蚊蠅、細菌的繁殖和有害氣體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