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
有一天我和女友坐在新開的美食街上的一家貴州餐館吃飯,望著窗外不停走過朝里張望卻又止步不進來的路人,我們開始以餐館來做愛情的比方。
我們常常去一家熟悉的餐館,不是因為這家餐館最好,只不過有時是因為我們懶,懶得想起其他的地方。就如同我們和某個人常常待在一起,不一定是因為最愛她(他),只不過是因為她(他)恰好最有條件和我們待在一起,離得最近、認識最久、條件最方便什么的。
有很多新餐館我們不敢進去,懷疑會很貴,會斬人欺客、味道欠佳,其實未必。我們有時錯過的對象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敢于嘗試,據科學研究,這世界上和你能合拍的對象有N多個。
我們最常去的餐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讓我們感覺舒服的。如同我們最長待在一起的對象,也肯定是待在一起舒服的,甚至舒服得不用多說一句廢話。我們去常去的餐館一般連菜單也不用看,對它店里的特色爛熟于心。這樣的好處就是省事省力,壞處是不用動腦子,長期下去容易腦子麻木提前老化。
對我們熟悉的伴侶,好處和壞處問題與此大抵相同。
我們常常去的肯定是那幾家老餐館,但是偶爾也會想去換換口味找些新開的試試。一般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在身體狀況不錯有閑有錢的時分,我們去的新地方有時是朋友推薦,有時是廣告誘人,有時是裝修考究外觀的召喚,有時是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意外踏進門去——種種情況不一而足。這和我們在意外情況下扔下老友不顧去見新歡的狀態(tài)非常相似。如果身體不好、境況糟糕、經濟拮據,我們一般不會離開舊愛半步,拼著命也要捍衛(wèi)珍惜身邊的愛情。
和新餐館遭遇之后的結果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發(fā)覺不行,嘗試一次或者幾次就足夠了,也不想把它發(fā)展成自己常去的店;還有一種是對上眼了,一見傾心,非得把它加入自己常去的餐館名單,一有機會就向人介紹帶人品嘗完全投入,只念它的好,暈頭轉向如同我們遭遇新歡。
舊餐館還是會讓我們想起,有時還是想起它感覺最親近,盡管已經很久未見,但是心血來潮之際想起它意念難平,于是驅車前往。但是印象中的路段一片狼藉,那家舊店竟已無聲無息成為過往,連憑吊的機會都不給你,讓你癡癡佇立在風口感嘆人生無?!患业耆绱耍莻€曾經愛過的人也是呀。無意間竟成永別,莫測誰也想不到。早知道如此你可以不離開他的呀,可是我們又何嘗能夠早知道?早知道一分一秒也好,也就能多守在他身邊一分一秒,可惜的是我們不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