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是合作交流的社會,交往成為人們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通過交往,能讓自己融入社會,接收多方位的信息,體現(xiàn)個人價值。口語交際正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口語;表達;交流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職業(yè)教育的重點是對人才的技術和技能的培養(yǎng),口語交際則是人生活中一種處世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每個人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新大綱在口語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多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筆者以為:
一、增加內涵,增強口語生成能力
在口語交際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怕“說”或不愿“說”。有的講話時會出現(xiàn)“嗯……唉…”等墊語增多和語流中斷的現(xiàn)象。有的是因為膽怯、緊張,約束了自己的情感表達和與他人的交往,更多的則是因為“無話可說”。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口。為了使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要引導學生多讀中外名著,背誦優(yōu)秀詩文,背誦格言警句,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擴大知識量,參加社會實踐,豐富生活積累,厚積薄發(fā),在口語交際中就會視界敞亮、滔滔不絕了。因此,訓練學生會說的同時,老師首先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在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并要求他們摘抄其中的美句或寫讀后感,使學生不僅可以在佳作美文中得到人文感悟,更能使自己的思維認識、審美情趣得到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和駕馭能力也得以提升。閱讀的范圍不一定局限于常規(guī)語文讀物范疇,還可以涉及到其他所有有利于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閱讀物。只有肚中有物,才能從“我想說”轉化成“我能說”。
二、重視朗讀,提高口語的準確性和感染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對理解句子含義的作用,對訓練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和語言的感染力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訓練學生朗讀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范讀,學生可以從老師的朗讀中領會文章的情感而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章中去。老師的范讀對提高學生朗讀的感情,實驗證明遠比單獨播放錄音帶的效果好得多。朗讀、朗誦、背誦等訓練方式,是進行口語交際的基礎性訓練。朗讀,可以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豐富口語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朗誦,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口語訓練,要求正確地運用停頓、重讀、語速、語調,并輔以眼神、手勢、體態(tài)動作和面部表情等,將朗讀藝術化。背誦,既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資料,又可以強化記憶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口表達能力
1、把握教材,挖掘說話情境。情境教學的有效性目前已經(jīng)是當前心理學界公認的有效教學方法,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當然,在進行問題情境教學時,應該盡量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講授《荷塘月色》,老師可安排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后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話語描述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的優(yōu)美的畫面。在學完詩歌、演講、議論單元的時候,老師可根據(jù)需要組織詩會、演講賽、辯論賽等活動。
2、關注生活,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谡Z交際還應讓它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成為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手段。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精彩畫面,讓學生鍛煉,學生就會感到親切,樂于表達。比如讓學生表演下列情景:(1)兩個同學在教室走廊發(fā)生碰撞。(2)學生與家長溝通。(3)在大街上阻止他人亂扔垃圾。(4)求助等等。讓學生模擬這些生活場景進行表演交流。既鞏固了禮貌用語的使用,又提高學生的膽量,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別人的品質。這樣豐富學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具體、真實、有趣。
3、放眼生活、放眼社會,拓寬說話交際題材
每次上課老師可增加5分鐘講話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學校、社會、家庭中發(fā)生的新鮮事,通過網(wǎng)絡手段尋找國內外奇聞逸事,將這些通過整理介紹給同學。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以自己的語言述說生活,無論說者還是聽者,都能保持很高的興致。在此訓練階段學生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從要求上說,即席講話難度比以前增加了許多,但由于有興趣,他們就肯多花力氣。許多同學不僅對觀察所得的材料進行精心整理,有的還在家里預演。上課時,學生搶著上講臺,每次五分鐘訓練,學生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紛紛要求延長時間,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因為他們是真的愿意說。
四、開展演講、討論訓練交際能力
1、演講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演講前要做好充分準備(1)要明確演講的中心,演講要選擇富有時代特征和聽眾關心的話題;(2)確定演講的題目,題目要與內容一致,并且力求吸引人、警醒人;(3)合理選擇演講的材料。所選材料要典型生動,適合特定的演講氛圍;(4)設計演講的結構,主要是開場白部分,要能打動人并通過調動語音突出它,結束語要耐人尋味。
2、討論,組織學生圍繞看法不一致的主題進行討論,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和口語表達的論辯能力。組織討論要選擇有價值、有吸引力的問題,力爭使論題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當討論偏離主題時,老師要及時調整方向,避開岔道。放過枝節(jié)。使討論始終圍繞著中心問題進行。討論結束時,還可以進行總結和評點。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培養(yǎng)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的中職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多加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必能使學生發(fā)展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第1版.
[2] 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 彭聃齡.《語言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1.第1版.
[4] 王松泉等.《語文教學心理學基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8.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