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良 曹 飛 郭珍旭 岳鐵兵 李文軍 劉 磊
(1.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鄭州礦產(chǎn)綜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鄭州450006;2. 國土資源部多金屬礦評價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450006;3.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110819)
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國內(nèi)黃金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國金礦資源分布雖然非常廣泛,且數(shù)量眾多,但普遍呈現(xiàn)貧、雜、細的特征,因而開發(fā)利用難度較大、成本較高。要滿足國內(nèi)對黃金持續(xù)增長的需求,開展國外礦產(chǎn)資源勘察與開發(f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是大勢所趨。
我國企業(yè)控股的境外某金礦為單一金礦礦床,金品位高達7.98 g/t。為高效開發(fā)利用該金礦資源,對該金礦的有代表性礦石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
礦石中的主要非金屬礦物為石英和云母,其次為長石、石榴子石、巖土礦物、硅酸鹽礦物及綠泥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毒砂,并含有少量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等。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礦石中可利用的元素金含量較高,達7.98%;有害元素砷含量偏高,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砷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且砷與金嵌布關(guān)系密切,因此,選礦過程中需將毒砂富集至金精礦中,后續(xù)再通過焙燒或生物浸出工藝處理[1]。
表1 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jié)果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raw ore %
礦石中的含金礦物主要有黃鐵礦和毒砂。黃鐵礦在礦石中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狀集合體或細脈狀嵌布于脈石粒間,少量被脈石包裹,黃鐵礦與毒砂嵌布關(guān)系密切,細粒黃鐵礦常伴隨微細粒毒砂呈脈狀充填于脈石裂隙中,少量黃鐵礦被毒砂交代、溶蝕,黃鐵礦與金礦物關(guān)系比較密切,粒間常見有金礦物嵌布其中。毒砂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產(chǎn)出,主要以脈狀或浸染狀分布在礦石中,嵌布粒度較粗(+0.074 mm占88.63%),與黃鐵礦嵌布關(guān)系密切,常常呈緊密連晶分布,毒砂與金礦物關(guān)系比較密切,鏡下檢測過程中常見有自然金礦物與毒砂連生產(chǎn)出。礦石中金的嵌布粒度較細小,主要以微粒金、細粒金為主,分別占52.59%和32.34%,中粒金占14.69%,粗粒金僅占0.38%。金礦物的嵌布形態(tài)比較簡單,主要以渾圓粒狀、角粒狀為主,其次為長角粒狀、尖角粒狀、麥粒狀和葉片狀,其他形態(tài)含量較少;礦石中的金主要為包裹金,占67%,其中硫化物包裹金占52%、脈石包裹金占15%,粒間金占29%,裂隙金占4%。
前期分別采用單一全泥氰化浸出、重選、浮選工藝進行了金回收探索試驗[2]。單一氰化浸出試驗金浸出率僅為29.65%;搖床1 次粗選的金精礦金品位為95 g/t、尾礦金品位仍達6.69 g/t,重選不能直接拋尾;采用1 粗1 精3 掃單一開路浮選可獲得金品位為45.30 g/t 的金精礦,尾礦金品位可顯著下降至1.42 g/t。綜合以上探索試驗結(jié)果分析,遵循“能收早收”的原則,確定采用重選—浮選聯(lián)合工藝進行選金試驗。
浮選條件試驗的給礦為1 次搖床重選尾礦。
2.1.1 捕收劑種類試驗
捕收劑種類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75%,碳酸鈉用量為1 000 g/t,水玻璃為300 g/t,2#油為17 g/t,金粗精礦指標見表2。
表2 捕收劑種類試驗金粗精礦指標Table 2 Gold rough concentrate index on collector selective tests
從表2 可以看出,采用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捕收劑可以獲得較理想的選別指標,因此,確定浮選試驗的捕收劑為戊基黃藥+丁銨黑藥。
2.1.2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細度試驗的碳酸鈉用量為1 000 g/t,水玻璃為300 g/t,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100 +50 g/t,2#油為17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1。
圖1 磨礦細度試驗結(jié)果Fig.1 Test results at different grinding fineness
從圖1 可以看出,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金粗精礦金品位先升后降,金回收率下降。因此,確定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
2.1.3 碳酸鈉用量試驗
碳酸鈉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水玻璃用量為300 g/t,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100 +50 g/t,2#油為17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2。
圖2 碳酸鈉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2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sodium carbonate
從圖2 可以看出,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和回收率均先升后降。因此,確定碳酸鈉的用量為3 000 g/t。
2.1.4 水玻璃用量試驗
水玻璃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碳酸鈉用量為3 000 g/t,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100 +50 g/t,2#油為17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3。
圖3 水玻璃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3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sodium silicate
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水玻璃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上升,金回收率下降。綜合考慮,確定水玻璃的用量為400 g/t。
2.1.5 硫酸銅用量試驗
為提高粗選金回收率,選用硫酸銅為載金礦物活化劑。硫酸銅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碳酸鈉用量為3 000 g/t,水玻璃為400 g/t,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100 +50 g/t,2#油為17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4。
圖4 硫酸銅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4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copper sulfate
從圖4 可以看出,隨著硫酸銅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和金回收率上升。綜合考慮,確定硫酸銅的用量為200 g/t。
2.1.6 2#油用量試驗
2#油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 0.074 mm 占60%,碳酸鈉用量為3 000 g/t,水玻璃為400 g/t,硫酸銅為200 g/t,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為100 +50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5。
從圖5 可以看出,隨著2#油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先升后降。綜合考慮,確定2#油的用量為51 g/t。
圖5 2#油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5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2# oil
2.1.7 丁銨黑藥用量試驗
丁銨黑藥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碳酸鈉用量為3 000 g/t,水玻璃為400 g/t,硫酸銅為200 g/t,戊基黃藥為100 g/t,2#油為51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6。
圖6 丁銨黑藥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6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butylamine dithiophosphate
從圖6 可以看出,隨著丁銨黑藥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上升。綜合考慮,確定丁銨黑藥用量為60 g/t。
2.1.8 戊基黃藥用量試驗
戊基黃藥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碳酸鈉用量為3 000 g/t,水玻璃為400 g/t,硫酸銅為200 g/t,丁銨黑藥為60 g/t,2#油為51 g/t,金粗精礦指標見圖7。
圖7 戊基黃藥用量試驗結(jié)果Fig.7 Test results on dosage of amyl xanthate
從圖7 可以看出,隨著戊基黃藥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上升。綜合考慮,確定戊基黃藥用量為240 g/t。
在條件試驗和開路試驗基礎(chǔ)上,進行了全流程試驗,試驗流程見圖8,試驗結(jié)果見表3。
圖8 全流程試驗流程Fig.8 Flowsheet of the whole flow-sheet test
表3 全流程試驗結(jié)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whole flow-sheet test
從表3 可以看出,采用圖8 所示的流程處理該礦石,可取得金品位為450.00 g/t、回收率為17.48%的重選金精礦和金品位為54.20 g/t、回收率為76.54%的浮選金精礦,總精礦的金品位為64.80 g/t、回收率為94.02%。
浮選尾礦金品位仍達0.54 g/t,后續(xù)將通過浸出工藝進行回收,本文不作介紹。
(1)國外某金礦石含金量較高,達7.98g/t,主要載金礦物為黃鐵礦和毒砂,黃鐵礦與金礦物嵌布關(guān)系較密切,粒間常見有金礦物嵌布其中;毒砂與金礦物嵌布關(guān)系也較密切,鏡下檢測過程中常見有自然金礦物與毒砂連生產(chǎn)出;金礦物嵌布粒度較細小,主要以微粒金、細粒金為主,分別占52.59%和32.34%,中粒金占14.69%,粗粒金僅占0.38%,主要以渾圓粒狀、角粒狀為主,其次為長角粒狀、尖角粒狀、麥粒狀和葉片狀;礦石中的金主要為包裹金,占67%,其中硫化物包裹金占52%、脈石包裹金占15%,粒間金占29%,裂隙金占4%。
(2)該礦石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0%的情況下,采用1 粗1 精開路搖床重選,重選尾礦1 粗2精2 掃、中礦順序返回浮選流程處理,最終可獲得金品位為450.00 g/t、回收率為17.48%的重選金精礦和金品位為54.20 g/t、回收率為76.54%的浮選金精礦,總精礦的金品位為64.80 g/t、回收率為94.02%。
[1] 代淑娟,胡志剛,韓佳宏,等. 某金礦浮選及重選—浮選試驗研究[J].礦山機械,2013(10):93-96.
Dai Shujuan,Hu Zhigang,Han Jiahong,et al.Study on flotation and gravity-flotation of a certain gold ore[J]. Mining & Processing Equipment,2013(10):93-96.
[2] 溫勝來,黃 新,瞿英程,等.某金礦石選礦試驗[J].金屬礦山,2013(3):86-89.
Wen Shenglai,Huang Xin,Qu Yingcheng,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neficiation of a gold ore[J].Metal Mine,2013(3):86-89.
[3] 余世磊,王毓華,王進明,等. 新疆某黃鐵礦型低品位金礦石浮選試驗[J].金屬礦山,2013(5):78-81.
Yu Shilei,Wang Yuhua,Wang Jinming,et al.Flota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 low-grade pyrite gold in Xinjiang[J]. Metal Mine,2013(5):78-81.
[4] 李艷軍,陳 波. 山東某金礦石浮選試驗[J]. 金屬礦山,2013(7):91-92.
Li Yanjun,Chen Bo.Flotation experiments of a gold ore in Shandong[J].Metal Mine,2013(7):91-92.
[5] 余江鴻,周 濤,師偉紅,等. 吉爾吉斯斯坦某低品位難選金礦石浮選試驗[J].金屬礦山,2012(5):104-105.
Yu Jianghong,Zhou Tao,Shi Weihong,et al.Flotation experiment of a low grade refractory gold ore in Kyrgyzstan[J].Metal Mine,2012(5):104-105.
[6] 衷水平,吳 智,黃中省,等. 硫酸介質(zhì)中載金黃鐵礦的氧化動力學[J].稀有金屬,2013(2):295-301.
Zhong Shuiping,Wu Zhi,Huang Zhongsheng,et al.Oxidation kinetics reaction of gold-bearing pyrite in sulphuric acid[J].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2013(2):295-301.
[7] 尚 鶴,溫建康,武 彪.高硫含砷難處理金精礦生物預(yù)氧化及微生物種群研究[J].稀有金屬,2013(6):976-983.
Shang He,Wen Jiankang,Wu Biao.Bio-pretreatment and community analysis for high sulfur arsenic-bearing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J].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2013(6):97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