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綠色
對學生的評價,一般是指針對學生某個階段學習、品德、體能等整體表現(xiàn)情況的一個總體“診斷”,有時也可能是對學生在某件事、某方面的表現(xiàn)所作的局部的“診斷”。無論是整體的還是局部的“診斷”,它們的本意都是一樣的:一方面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以便更好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揚長避短,以便日后更好地學習、生活、成長??傊u價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它是一種過程性的教育手段。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受學習成績及中高考選拔功能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評價有時偏離了它的本意,例如,我們往往據(jù)此簡單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就過度地強化了它的附屬功能,弱化、簡化、窄化了它的基本功能,使它淪為對學生選拔或分類的工具,成了給學生貼標簽,讓學生害怕、反感、討厭的事。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怎樣從教育的本原目的出發(fā),讓教育更加有效、智慧地在評價中生成。
發(fā)展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做最好的自己
評價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對學生進行評價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通過評價鼓勵學生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希望,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這是評價要把握的基本原則,確定了這樣的基準,教師就能冷靜、理智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就能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就能不斷地尋找到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包容每一個學生的缺點。老師喜歡每一個學生,學生也就更虛心接受老師的評價,如此一來,教育效果還能不好嗎?
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一些教育問題,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沒有按照發(fā)展評價的原則去評價、認識學生造成的。比如,對作業(yè)沒有完成或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的教師會采取一些粗暴、簡單的辦法,批評一通、訓斥一頓,有的甚至讓學生再做多少多少遍,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而有的教師面對作業(yè)沒有完成的學生,會先弄清楚原因,如果學生確實因為能力有限沒能做完,教師就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布置同樣的作業(yè)不合適,就會主動給個別學生減少作業(yè)量、降低難度,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這才是智慧的教師。像魏書生,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實行“借分”的辦法,讓學生達到及格,但和學生悄悄約定“下次考試必須努力還上”,學生有壓力,也有努力的目標,一次比一次考得好,終于及格了,甚至發(fā)展得更好了。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劉可欽在考試過后,允許學生再做一遍,如果改對了,也照樣給“100分”,只不過叫另一種100分,比如,B類100分。這樣,學生確保學會了,又滿足了學生的“上進心”,那一份“虛榮”正是學生下一步學習(爭取A類100分)的巨大動力,與魏書生的“借分”異曲同工。
多元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成長的自信
人是多元的,事也是多元的,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更是千姿百態(tài)、千差萬別的。從育人的角度講,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簡單地一元化,用一個標準去評價。那種單純的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的做法已經被公認為是不科學的,大家都提倡多一把尺子考量學生,可以對每門學科單獨進行評價,可以對學生學期或某一學段進行整體綜合評價,也可以用學生喜歡、易于接受的方式評價,這都需要多元評價。
就學科評價而言,要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基礎,區(qū)別不同的評價標準。雖然我們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出一張試卷,但只要有了多元評價的思想,就會有很多辦法應對。比如,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推出了免考制度,只要學生按時上課,平時作業(yè)情況很好,綜合素養(yǎng)能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請免考,還要張榜公布,這成為鼓勵學生更好發(fā)展的一種評價。我們安陽市鐵西路小學的梁鑫老師在他們班推出免作業(yè)制度,只要學生課堂上表現(xiàn)突出,回答問題精彩,能幫助同學解決疑難問題,當堂檢測題全對的,就可以申請免做當天的作業(yè),這樣做既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避免了低效重復作業(yè)。安陽市殷都區(qū)在學科評價上實施了無分數(shù)評價方法,即能考試的知識就考試,但考試不公布分數(shù),只公布平均分和每個學生與平均分的差距(均差),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差距。對不能通過考試來表現(xiàn)的素養(yǎng)就采取考核的辦法進行,如考核學生語文的朗讀素養(yǎng)就讓學生朗讀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考核聲樂素養(yǎng)就讓學生唱一首他拿手的歌曲等。這樣,就能相對客觀、公正地彌補考試的局限,也能讓更多有各種特長、在試卷上又體現(xiàn)不出的學生展示自己的強項,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找到成長的自信。而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品質、習慣、方法等難以通過考試和考核進行的,可以讓學生自評、小組或班級學生互評,老師和家長進行評價等,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明晰努力的方向。
就學生整體評價而言,學生中有的語文好,有的數(shù)學好,有的體育好,有的音樂好,有的愛動手,有的愛發(fā)明等,不一而足。在評價學生時,要全面客觀地進行多元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信,都能找到成長的方向。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在每個學期末評價學生時,讓學生本人、同學、家長和老師共同商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得獎的機會,獎項不同,各有閃光點,這些都是不錯的探索。
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還可以體現(xiàn)在評價的方式上,要改變過去那種正式、嚴肅的書面評價為豐富多彩、受學生喜歡的方式,讓評價更有趣一些。比如,對學生的表揚,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連續(xù)的積分卡、過關卡、獎品、榮譽證書,也可以是告知家長的喜報,還可以是讓他們做一次升旗手,或做一次公開事跡介紹,或把照片貼在光榮榜上等。總之,只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即時評價,富有教育價值的評價
即時評價是一種最有效的評價。當一件事正在發(fā)生或剛剛結束就對當事者的態(tài)度、行為、結果做出評價,就會對當事者產生最具有價值的影響。如果評價是肯定的、鼓勵的、贊揚的,就會強化當事者的這種認識和信心;如果評價是否定的,就會抑制或糾正當事者的行為,使之得到改正。所以,教育評價還要及時、科學、適當,揚善抑惡。
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及時進行評價,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精彩表現(xiàn)要欣賞、肯定、鼓勵,對學生的失誤、錯誤更要謹慎發(fā)聲,要巧妙評價,找出學生發(fā)言中合理的地方,肯定其積極的思考,同時要指出其問題所在,鼓勵其再思考,爭取追求更好。很多時候,因為趕進度或意識不到位,教師會錯失很多教育契機,學生出彩的表現(xiàn)沒有及時肯定,出錯的地方沒有來得及糾正,忽略了或者漠視了,教育的效果就受到了影響。比如,某老師教《紅領巾“真好”》時,讓學生用“蓬松”的“蓬”再組詞,一個學生說“帳蓬”,很顯然,這名學生錯誤地把“帳篷”的“篷”理解為“蓬”,此時,老師如果簡單地說“錯了”,可能就過去了,但這位老師上課時及時把“帳篷”的“篷”讓學生寫下來,區(qū)分一下,學生一下子就掌握了這兩個字。學習知識是這樣,育人也是這樣。個別教師因為關注教學進度多了一些,關注學生少了一些,導致課堂上違反紀律等現(xiàn)象屢有出現(xiàn),這就是不及時教育產生的后果。在課堂外,對學生的一些行為也要及時予以回應,隨時隨地進行適宜的教育。每一所學校的教職工都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比如,對學生的不安全、不文明行為要及時予以制止,對學生之間出現(xiàn)的糾紛更要及時了解情況,分清是非,要讓學生知道對錯、是非、美丑,幫助學生及時糾錯,盡可能少犯錯。比如,在校園里看到學生亂扔廢紙,每一個老師都要及時制止;看到有學生主動撿拾垃圾,要及時予以表揚。從學校層面講,每天的好人好事、每周的班級評價、來自學生的表揚都是最有效的教育,所以評價不要等,能趁早就趁早,越及時效果越好。很多學校進行一周一次星級學生評價、最佳小組評選、校園好人好事新聞播報、升國旗儀式大會表彰等,都是及時評價的好方法。
教師有了發(fā)展評價的意識,學校有了發(fā)展評價的理念,對學生的評價就能更寬容一些、更正面一些,學生也就會成長得更自信、更好一些。教師和學校能多元評價,學生就能找到自己的長處,找到努力的方向。學校和教師有即時評價,學生時時在接受教育,每天都在進步。這樣的評價展現(xiàn)了教師的智慧,會讓學生成長得更好,如此一來,教育效果就更理想了。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