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是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工作的主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就要了解當前農民科技培訓的情況,發(fā)現當前農民科技培訓的問題。根據調查情況明確當地的農民科技培訓的需求,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提出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途徑。
關鍵詞:農民;科技培訓;培訓需求;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09
2012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養(yǎng)新型職業(yè)農民。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綏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重視農業(yè)科技知識普及,開展多種農業(yè)實用技術培訓,為全面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但距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當前農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綏中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現狀
2014年秋,筆者深入全縣12個鄉(xiāng),20個村進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調研,調查對象以種植業(yè)相對突出村為主,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通過座談、問卷等形式,從農村科技培訓現狀、農民科技培訓的需求期望等方面對158名農民進行了深入了解調研,接受調查的人員中男性有110人,女性有48人,其中有24人擔任過村干部。根據調查的數據對農民培訓現狀作以下總結。
被調查農民的基本素質不齊:被調查的158名農民,30歲以下的8人,30~50歲的79人,50歲以上的71人;小學文化57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以上7人,不識字或識字少8人。
農民科技培訓普及面較?。罕徽{查的158名農民當中,上一年參加過農業(yè)培訓的有84人,占被調查總數的53%,其中參訓7天以下的短期培訓有73人,7天以上的11人。從調查情況看,還有近一半的人沒有參加培訓,被問及未參加培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40%的農民認為培訓時間和農業(yè)生產時間存在矛盾;二是農民培訓次數相對較少,農民參加培訓的機會不多;三是農民自己認為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幫助不大或培訓效果不明顯。
培訓部門相對較少:從調查情況看,農民科技培訓主要以農技推廣部門和農廣校為主,農民的專業(yè)合作社和企業(yè)很少有農業(yè)科技培訓,來源于傳統(tǒng)生產技術和鄰里朋友方面的技術所占比重較大。
培訓形式單一:從調查情況看,農民接受到的農業(yè)科技培訓形式以田間技術指導和集中理論授課為主,其他培訓形式不足5%,農民喜歡的培訓形式是面對面授課、現場實習、電視、廣播等多方式結合。
農民科技培訓效果良好: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認為當時培訓效果良好,少部分人認為培訓作用不大。還有很多人認為,相關部門要針對培訓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讓培訓發(fā)揮更好的效果。
2 農民對科技教育培訓的需求
培訓目的的需求:根據調查情況分析,90%的農民參加培訓是為了增加收入,63%的農民的培訓是為了提高技能,少部分人參加培訓是為了得到政府政策扶持。
培訓層次的需求:從調查情況看,92%的農民都喜歡短期培訓,絕大多數的農民喜歡一事一訓,針對專項農業(yè)技術推廣進行培訓,對當地主導產業(yè)進行短期技術培訓,其他層次的培訓則很少。
培訓內容的需求:從調查情況看,81%的農民希望參加種植業(yè)中的糧食、水果、蔬菜和棚室生產方面的培訓,少部分農民想要參加一些非農的技術培訓。
培訓方式的需求:從調查情況看,有60%的農民喜歡面對面授課和現場實習,19%的農民喜歡廣播電視、光盤的形式,少部分人希望能去外地參觀學習。
培訓地點的需求:從調查情況看,91%的農民喜歡在本村接受培訓,少部分人有去外地參加培訓或參觀學習的愿望。
培訓時間的需求:80%的農民希望培訓安排在農閑時間或者根據特定農時來安排培訓,少部分人則認為隨時都可以。
3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農民科技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農民過低的基本素質亟待提升,務農人員的年齡結構亟待改善; 農民培訓活動相對較少,特別是非主導產業(yè)方面的培訓活動更少,農民渴望技術,渴望增產增收;農民培訓機構單一,力量薄弱。農村文化教育、科技推廣、廣播傳媒相互關聯環(huán)節(jié)薄弱,與農民培訓的需求不適應;農民培訓體系的師資水平要求較高,不但要求理論素質高,更要求實踐操作動手能力要高;農民培訓的內容、方式、方法時間和地點與農民的生產需求有不對應的地方。
4 當前農民培訓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4.1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進農民科技培訓
繼續(xù)加強“三進村”活動(培訓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人才培養(yǎng)進村),充分利用“科技入戶直通車”、“流動的課題”、“冬村大培訓”等手段,深入鄉(xiāng)村推廣農業(yè)技術。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載體實施科技培訓,擴大科技培訓的覆蓋面。政府和培訓機構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做好典型宣傳,營造良好的農民培訓環(huán)境,穩(wěn)步推進農民科技教育培訓。
4.2提高農民的主體意識和培訓意識
當前,農民的基本素質較低,雖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擁有了一定的主動性和競爭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很薄弱,政府和培訓機構必須通過有效途徑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提高農民的現代文明意識和競爭意識,用知識和技術實現增產增收。在當前創(chuàng)建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促進農民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組織化程度。
現階段無論是農業(yè)生產領域還是新農村的建設都需要農民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基本文化能力和較高的技術素質。只有具備與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各項素質的新型職業(yè)農民, 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fā)揮帶頭作用。要想培養(yǎng)出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功底和技術素質的新型職業(yè)農民, 就必須發(fā)揮好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作用。
作者簡介:鄧立文,本科學歷,綏中縣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