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2015-03-28 02:29:54
      湖湘論壇 2015年6期
      關鍵詞:人才資源婦女人才

      劉 藝

      (湖南省婦女干部學校,湖南 長沙410006)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女性人才資源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素質的高低,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強調指出,要為更多女性人才脫穎而出打造寬廣舞臺。因此,全社會都應提高對女性人才資源開發(fā)利用的關注和重視,努力培養(yǎng)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能頂半邊天”的女性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一、開發(fā)與利用女性人才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1.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現代經濟發(fā)展的實踐表明,人力資源不僅是經濟發(fā)展的前提,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之一。

      西方經濟學把經濟增長分為幾個階段:在初始階段,生產受制于土地和自然條件,容易掉入馬爾薩斯陷阱,增長為零。達到資本積累階段后,哈羅德-多馬模型描述增長主要由投資決定。在現代經濟增長階段,熊彼特認為企業(yè)家才能是經濟增長與發(fā)展的原動力,創(chuàng)新就是把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實現“破壞性創(chuàng)造”。庫茲涅夫進一步分析了兩個增長性力量:一是建立在科學進步基礎上技術的廣泛運用,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通過服務業(yè)的發(fā)展降低交易成本。隨著信息時代來臨,盧卡斯等人提出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將人力資源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此后,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關注人力資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密切關系,并用案例與數據加以驗證。如第11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運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經濟增長余數分析法”,測算了美國1929~1957年國民經濟增長額中,有33%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他還指出,在美國半個多世紀的經濟增長中,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收益增加卻高達17.5倍。[1]在舒爾茨之后,經濟學家薩卡洛普洛斯分析了61個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社會與個人教育投資)狀況,發(fā)現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20世紀60年代的物質資本投資收益率為15%,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為20%;70年代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3%和15%。由此可見,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而作為人力資源中素質層次較高的人才資源,對推動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更是具有關鍵性作用。

      2.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所謂人才資源指的是人力資源中素質層次較高的那一部分。胡錦濤曾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人才是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無論是治國還是辦企業(yè),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為聘用一位德國的優(yōu)秀技術人員思坦因曼思而不惜買下他所在的那家工廠,這些膾炙人口的佳話都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歷史經驗表明,與優(yōu)先積累物力資本的國家相比,優(yōu)先開發(fā)人才資源的國家(地區(qū))不僅發(fā)展速度更快,而且質量更高、后勁更足。上世紀60年代開始騰飛的亞洲四小龍,雖然發(fā)展模式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例如: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回歸,韓國政府確立了利用海外高級人才提高本國科技水平的政策,先后出臺了“長期回國計劃”、“臨時回歸計劃”、“外國學者訪問計劃”以及“科技工作計劃”等。新加坡在1991年推出了“吸引中國博士生計劃”,僅1992年就引進中國留學生600余人。臺灣在1995年制定了《加強運用高科技人才方案》以及《協助臺灣民營企業(yè)引進海外產業(yè)專家返臺服務暫行作業(yè)要點等》。香港啟動了《輸入內地優(yōu)才計劃》,在兩年內便吸引了154名內地“優(yōu)才”赴港工作。

      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終究是有限的,只有人才資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戰(zhàn)略資源。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誰掌握了人才這一“第一資源”,誰就能持續(xù)發(fā)展、經久不衰。因此,英國經濟學家哈比森在其《作為國民財富的人力資源》一書中指出,人才資源是國民財富的最終基礎。

      3.開發(fā)女性人才資源的重要性

      《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歷史性的大變動之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的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民族素質的競爭。婦女的素質影響到民族的素質,婦女的發(fā)展水平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弊鳛槿瞬刨Y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人才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如細膩包容、溫柔體貼、美麗智慧、平易親和,勤儉節(jié)約、堅韌不拔、樂于奉獻等等。當今世界,正是女性的這些優(yōu)點讓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領導崗位,甚至成為國家統帥,如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默克爾、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吉拉德、阿根廷歷史上首位民選女總統克里斯蒂娜、吉爾吉斯斯坦首位女總統蘿扎·奧通巴耶娃、哥斯達黎加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勞拉·欽奇利亞、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芬蘭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塔里婭·哈洛寧、冰島歷史上首位女總理約翰娜·西于爾扎多蒂等等,這些女性政治家以女性獨有的細膩和包容,智慧與魅力,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與喜愛,從而成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據聯合國統計,截止2015年3月,全球當選的女性國家領導人從2005年的8位增加到19位。

      我國女性的人數大約占了總人口的一半,但是我國女性人才比例并不高,而且所從事行業(yè)也過于集中在某些女性較多的傳統行業(yè),這不僅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也影響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女性人才資源,不僅有利于促進全國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fā),也有利于更有效地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中國女性人才的歷史發(fā)展及現實狀況

      中國女性地位的變化,深刻反映了我國幾千年來的文明變化史。馬克思曾說:“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痹诼L的封建社會中,雖然出現過班昭、武則天、李清照、黃道婆、秦良玉等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有著顯赫地位的女性,但僅僅是鳳毛麟角,也從來沒有改變過中國女性在封建社會地位低下的現實。

      進入近代,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促進了中國女性人才思想觀念的解放,推動了中國女性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涌現出宋慶齡、秋瑾、趙一曼等一大批杰出女性人才,也極大地推動了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fā)展。但這些女性人才和同時代數目龐大的男性人才相比,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如《中國近代名人小傳》共收錄各類人才175人,其中女性人才僅2名;[2]《中國近代愛國人物》共收錄56人,其中女性僅1名;[3]《民國人物大辭典》共收錄12024人,其中女性315人,僅占總比例的2.61%。[4]而這些女性人才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領域,據《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民國人物大辭典》、《華夏婦女名人詞典》統計,革命時期中國社會政治類女性人才分別占女性人才總數的63.57%、43.17%和41.07%;科教文類人才分別占35.95%、55.87%和58.33%;三部辭典中經濟類人才的比例均不到總數的1%。

      新中國建立后,隨著男女平等政策的確定,社會變革的深入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女性受教育和就業(yè)的機會增多,婚姻自主權逐步擴大,女性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權利也逐步擴大,尤其是改革開放給女性人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中國婦女曾被禁錮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她們積極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和發(fā)展,成為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各項事業(yè)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女公務員、女專業(yè)技術人員、女企業(yè)家比比皆是,相當一部分女性人才走上了重要崗位?!鞍脒吿臁背蔀槿鐣D女作用最形象的贊譽。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女性就業(yè)人員占全社會就業(yè)人員的比重保持在45%左右,公有經濟企事業(yè)單位中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所占比例達46%,其中女性高級專業(yè)技術人員比例為36%。

      但是,當前束縛女性人才發(fā)展的傳統社會文化價值觀仍然大有市場。與女性的基數相比,女性人才的比例仍然遠低于男性,特別是在高端科技領域、管理與決策領域,女性所占比例比較低。例如《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顯示,在1955—2009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中國科學院有女院士56人,占總數的4.91%。中國工程院有女院士42人,占總數的5.05%。[6]國家“863”計劃專家組中,沒有女性成員;“973”計劃選聘的首席科學家中,女性僅占4.6%;“長江學者”中,女性占3.9%;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中,女性占5.0%。[7]這種狀況與我國龐大的女科學研究人員群體形成鮮明反差。而參政更是婦女發(fā)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政治參與水平是衡量全球及各國婦女地位與性別平等發(fā)展情況的核心指標。聯合國衡量女性參政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便是女性在議會中的比例,而我國女性人大代表比例一直遠遠低于男性。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共有女代表699名,占代表總數的23.4%,比上屆提高2.1個百分點,是歷屆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屆,但即使如此,仍與聯合國提出的女性在議會中的比例至少占30%的目標還存在差距,在世界女議員排名榜上更是從1997年的16位下降到2013年的61位。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關于國際婦女參政狀況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1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由女性擔任,32個國家的議長由婦女擔任,30個國家的女性議員比例占議員總數的30%以上,30個國家的女部長比例達到了30%以上。而中國部級以上女干部所占比例遠遠低于智利、南非等發(fā)展中國家,世界排名處于第61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僅僅產生過4位女省長,她們分別是:1982出任江蘇省省長的顧秀蓮,2001年出任內蒙古自治區(qū)主席的烏云其木格,2005年出任青海省省長的宋秀巖和2012年2月當選安徽省省長的李斌。李斌、宋秀巖、烏云其木格、顧秀蓮,四人就任省級政府最高行政長官的時間相互錯開,這意味著,從1982年至今的30年間,女性在中國正職省長中的比例僅為3%。

      而在社會其他領域,女性人才所占比例也同樣大大落后于男性所占比例,其晉升機會也大不如男性。據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顯示,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負責人女性僅占2.2%。而對高層人才的調查顯示,在高層人才所在單位,一把手是男性的占80.5%,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沒有女性的占20.4%。最近3年,高層人才所在單位有20.6%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招用男性”的情況;有30.8%存在“同等條件下男性晉升比女性快”的情況;有47.0%存在“在技術要求高、有發(fā)展前途的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情況。[8]這樣的現實造成女性人才中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低級別多,高層次少,邊緣部門多,主流部門少的普遍現象。女性參與管理和決策的比例偏低,直接影響到女性從自身生存和發(fā)展出發(fā)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女性人才的開發(fā)與利用也亟待加強。

      三、開發(fā)與利用女性人才資源的有效途徑

      1.摒棄束縛女性發(fā)展的傳統價值觀,樹立女性發(fā)展新觀念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然而,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的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嚴重束縛著中國女性的思想和行為,“三綱五?!?、“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女性的發(fā)展,遏制了女性人才的產生。在長達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時期,雖然也有過諸如李贄這樣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但依然改變不了封建思想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女性在男權的統治下逐漸淡出了國家政治經濟領域,成為男性的附庸。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占全世界婦女四分之一的中國婦女終于獲得了歷史性的解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女性在爭取與男性平等的各項權利運動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女性的能力也在爭取權利的過程中得到了提高。然而,傳統的性別定位仍對女性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和變遷中,雖然女性進入了幾乎所有職業(yè)領域,但是受根深蒂固的“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文化影響,即使在進入現代社會的今天,也難以完全擺脫女性“賢內助”、“廉內助”的社會價值取向,“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形象是女性人才配角地位的最好詮釋。據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湖南省主要數據報告顯示,認同“男人應該以社會為主,女人應該以家庭為主”觀點的男性高達71.5%,女性64.6%,這一數據比2000年大有提升。

      消除傳統文化中的性別歧視,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制定具有性別意識的文化政策,充分發(fā)揮大眾傳媒的正確輿論引導,大力宣傳先進文明的性別觀念,營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會氛圍,逐步消除傳統文化中對婦女的偏見與歧視,增強社會對女性人才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為女性人才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同時要大力宣傳優(yōu)秀女性人才,樹立優(yōu)秀女性人才典型,以此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女性人才投身國家經濟社會改革發(fā)展的偉大實踐,積極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把巨大的婦女人力資源轉化為強大的人才資源,在神州大地的寬廣舞臺上建功立業(yè)。

      另一方面女性人才也應當更積極主動,依靠自我的努力和奮斗,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努力克服傳統文化對自身發(fā)展的束縛,在廣闊的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沒有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覺奮爭,婦女的徹底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就不可能實現。

      2.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女性人才的綜合素質

      提高素質,增強實力,是促進女性人才成長的重要內容。中國婦女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指出:“高舉偉大旗幟、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必須大力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要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首先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機會。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數據顯示,女性受教育的比例仍然要低于男性受教育比例。百年樹人,教育先行,在保證義務教育的同時,要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縮小男女受教育差距,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還要加大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投入,為女性提供多種形式的繼續(xù)學習機會。

      人力資本理論已經證明,人力資本具有收益遞增的特點,對人力資本投資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高教育水平。而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又要高于男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即勞動者每提高一年的教育水平所帶來的工資增長率,女性高于男性。聯合國《1970—1990年世界女性狀況》指出:“教育工作在各級工資和生產效率方面的純收益,年輕女性一貫比年輕男孩子高20%?!蓖瑫r,女性人力資本具有更強的持續(xù)性。一般女性人口壽命比男性長,女性除工作之外還承擔教育子女、主持家務等任務,所以,相對而言,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又要高于男性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了我國各級政府加大對女性人才教育培訓的投入外,關鍵在于教育女性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自我開發(fā)利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F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同時,在女性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方面,政府應當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教育培訓網絡,不斷擴大培訓對象、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不斷充實培訓內容,全面提高女性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促進女性人才與家庭成員的和諧發(fā)展,共同成長。

      女性自身也需要增強主體意識,積極制定出個人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勇于創(chuàng)新,確立與時代和自身職業(yè)崗位相適應的奮斗目標。其次,要培養(yǎng)積極的競爭進取精神和社會參與意識,做到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在社會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才華。再次,要將女性的細膩和智慧與男性的堅強和魄力融為一身,揚長避短,為構建和諧社會建功立業(yè),實現自我價值。

      3.大力發(fā)展家政服務業(yè),把女性人才從家庭中解放出來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家庭分工主要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形式,女性承擔著絕大部分的家務勞動。即使在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家庭責任分工中性別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繁雜的家務勞動影響了女性人才的成長,使女性人才的技能積累速度減慢,成為其職業(yè)發(fā)展的“絆腳石”。許多女性還因為要從事家務勞動而無法充分參與社會活動,從而在經濟上無法獨立。據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被訪者3歲以下孩子由家庭承擔照顧責任的占99.9%,其中,母親作為孩子日間主要照顧者的占63.2%。在目前3——10歲的農村兒童中,35.9%從沒上過幼兒園,而“附近沒有幼兒園”是其主要原因。工作與育兒的沖突影響了年輕母親參與有收入的社會勞動,城鎮(zhèn)25——34歲有6歲以下孩子的母親在業(yè)率為72.0%,比同年齡沒有年幼子女的女性低10.9個百分點;農村25-34歲有6歲以下孩子的母親在業(yè)率為79.7%,比沒有年幼子女的農村同齡女性低6.7個百分點。18.9%的在業(yè)母親“有時”或“經常”為了家庭放棄個人發(fā)展機會,比男性高6.5個百分點。

      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馬纓在提交給中國社會學2012年學術年會的論文中指出:女性科研人員在職業(yè)發(fā)展初期,與男性的差距并不太大。在31——45歲期間,女性與男性的職業(yè)地位差距逐漸擴大,這一階段與女性生育和撫養(yǎng)下一代的時間相重合,顯示出生命周期對女性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這一階段后,女性在職業(yè)成就和地位上迅速與男性靠攏。

      因此,合理的家庭分工是女性充分參與社會活動的保證,要從觀念上消除家庭責任中的性別歧視,從法律上肯定并保護家務勞動的價值。此外,政府應該出臺扶持和鼓勵家政服務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fā)展家政服務業(yè),完善社會服務機構,盡可能幫助女性人才減輕家務負擔,把女性人才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在社會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在這方面,香港的經驗可以值得我們借鑒。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政府開始大力發(fā)展家政業(yè),并專門制定《勞工法》以保障家政行業(yè)的發(fā)展,使得菲傭開始走進香港的家庭,最高峰時期香港的菲傭人數高達17萬。香港家政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使香港女性得以擺脫繁重的家務勞動,走出家庭,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京都天華﹙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調查訪問了全球39個國家及地區(qū)超過1.1萬家大中型私營企業(yè),發(fā)現香港企業(yè)的高階管理層中,女性占35%,這一數據排名全球第四。香港在1991年到2006年創(chuàng)造了近50萬個高薪、高地位的工作崗位,女性占據其中52.8%的位置。香港女性在職場地位的提升,與香港家政產業(yè)的充分發(fā)展把香港女性人才從家庭中解放出來是密不可分的。

      4.健全女性人才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法律制度

      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對女性權益的法律保障,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各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彪S后又頒布了一系列保護婦女的法律法規(guī),到現在已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各部門行政法規(guī)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法律體系。

      但法律條文上的平等與事實上的平等還存在著差距,婦女法律權利的某些規(guī)定和保障機制也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還需要相應的配套政策與措施來進一步推進。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切實把對女性人才的開發(fā)利用提升到戰(zhàn)略地位上來。將女性人才發(fā)展目標納入國家和地方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在同等條件下,資源和崗位配置適當向女性人才傾斜,通過健全法律、完善機制來保障女性人才資源的作用發(fā)揮。

      例如男女退休政策,國務院1978年頒發(fā)《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規(guī)定男性干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性干部年滿55周歲,女性工人年滿50周歲,工作年限或連續(xù)工齡滿10年可以退休。此后,雖然1990年和1992年國家人事部、中央組織部分別下發(fā)了《關于高級專家退(離)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縣(處)級女干部退(離)休年齡問題的通知》,對能堅持工作的高級職稱女技術人員和處級及以上女干部實行60歲退休規(guī)定,但大部分地方并沒有執(zhí)行。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年,實際上縮短了女性人才為社會直接作貢獻的時間,也使女性人才失去了很多施展智慧才干的機會。而且,從生理特征看,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5-7年,女性的智力衰退也較男性略晚,完全有可能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繼續(xù)貢獻于社會??上驳氖?,在社會各界的強烈建議下,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5年3月下發(fā)通知明確規(guī)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中的正、副縣處級及相應職務層次的女干部,事業(yè)單位中擔任黨務、行政管理工作的相當于正、副處級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年滿六十周歲退休。這就從機制上促進了對高層次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1]西奧多·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2]鄭云山等.中國近代名人小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3]吉林省歷史學會.中國近代愛國人物[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4]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6]李菁瑩.2009兩院院士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女院士僅占5%[N].中國青年報,2009-12-10.

      [7]吳江.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促進女性人才發(fā)展[N].中國婦女報,2009-12-28.

      [8]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報告[J].婦女研究論叢,2011,(6).

      猜你喜歡
      人才資源婦女人才
      人才云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人才有價”充分釋放人才資源市場活力
      新能源企業(yè)人才資源勝任管理研究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爭奪戰(zhàn)”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當代婦女的工作
      視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強奸罪立法和執(zhí)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科學開發(fā)“五老”人才資源
      中國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
      安庆市| 青阳县| 阳泉市| 读书| 新乡市| 江川县| 嘉善县| 筠连县| 环江| 灵武市| 阿拉善盟| 鄄城县| 綦江县| 凤翔县| 镶黄旗| 延津县| 旺苍县| 新平| 都安| 平南县| 房产| 女性| 岱山县| 平南县| 正阳县| 门源| 宣汉县| 于田县| 广河县| 沂南县| 沾益县| 广东省| 盐亭县| 白玉县| 双辽市| 晋中市| 唐海县| 铜梁县| 徐汇区| 蚌埠市|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