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易傳》中孔子言論輯疏

      2015-03-29 05:33:35衷爾鉅
      東方論壇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系辭爻辭易傳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732)

      《易傳》中孔子言論輯疏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732)

      《易傳》是最早以哲理解釋《易經(jīng)》的文篇,篇中所稱孔子言論雖為偽讬,然是儒家后學(xué)所作,體現(xiàn)了先秦中后期孔子思想的發(fā)展;而且,文中提出了許多具豐富內(nèi)涵新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易傳》;儒家之作;新概念;孔子思想發(fā)揮

      現(xiàn)今稱之為《周易》一書,由《易經(jīng)》《易傳》組成。《易傳》是最早解釋專講卜筮的《易經(jīng)》先秦時期的文篇,內(nèi)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 十篇,又稱《十翼》,司馬遷稱《易大傳》?!兑捉?jīng)》是商、周朝廷巫官卜筮的記錄;《易傳》的作者,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是孔子所作,后世學(xué)者沿襲此說者不少,宋歐陽修在所著《易童子問》中懷疑《系辭》以下非圣人之作,但還承認《彖》《象》是孔子的作品,清崔述在所著《洙泗考信錄》中更否定《彖》《象》是孔子所作。實際上,《易傳》十篇,觀、文風(fēng)等并不完全相同,其中還有前后矛盾、文句重復(fù)處等,可證非出一人之手?!兑讉鳌冯m非孔子之作,但并不可否認孔子與《易》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墩撜Z·述而》中有“加我數(shù)年,五十而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庇帧墩撜Z·為政》中有“五十知天命”,《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記載,把編綴簡冊的柔牛皮條多次弄斷,長沙出土馬王堆漢墓帛書《易傳·要》篇記:“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薄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酚涊d了孔子給學(xué)生授《易》,從而對《易》有所言論也是順理成章的。

      張岱年先生在所著《中國哲學(xué)史史料學(xué)》中考定,《易傳》中的《彖辭》和《系辭》是先秦戰(zhàn)國中期儒家后學(xué)陸續(xù)所為,其他諸篇也是戰(zhàn)國時期的作品,或為荀子后學(xué)所作。《易傳》的價值在于對專講卜筮的《易經(jīng)》作了哲理性解釋,提高了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和理性思維。戰(zhàn)國中后期諸子百家在爭鳴中也互相汲取融會,取人之長,受到道家、陰陽五行家思想影響的儒家后學(xué),在傳授《易經(jīng)》時,不求原意,藉《易經(jīng)》發(fā)揮自己的思想觀點,而后形成了文字的《易傳》。

      一、《易傳》中孔子言論雖為偽托,然從中可看到先秦中后期儒家思想在與各學(xué)派爭鳴中的融會和發(fā)展

      《易傳》中有“子曰”,歷來認為即孔子之言。近世也有學(xué)者認為是儒家后學(xué)稱引其傳授之師言,則非孔子之言,但還有學(xué)者認為是孔子弟子或再傳弟子等著書,引孔子之言,始用“子曰”?!兑讉鳌分?,只《乾·文言》和《系辭》中有“子曰”,共二十九則,學(xué)者高亨先生在所著《周易大傳今注》中認為,所稱引孔子之言全是偽托。學(xué)者陳鼓應(yīng)先生在所著《易傳與道家思想》中認為,《易傳》受到老、莊思想影響,又斷言是稷下道家之作。從《易傳》全面內(nèi)容看,大概可以認定,是偽托孔子之言以自重。筆者淺見,或可說是戰(zhàn)國中后期受到道家、陰陽五行家思想影響的儒家后學(xué)發(fā)揮孔子思想的作品。雖為偽托,基本思想體系還屬儒家。還應(yīng)說是儒家之作。從全篇內(nèi)容看,不但用儒家觀點、術(shù)語和概念解釋《易經(jīng)》經(jīng)文,且貫徹通篇主導(dǎo)思想是對儒家所追求的“君子”“賢人”的要求、規(guī)范。僅舉數(shù)例,如講“進德修業(yè)”,要求君子“忠信”“立誠”“及時”,君子“見幾而作”“待時而動”,賢人處“下位”時應(yīng)如何,等等,全是儒家觀點。然而,不可否認也汲取融會了道家、陰陽五行家思想,孔子雖罕言天道,《論語》中講了有主宰意志的天和四時自然運行的天,《系辭》卻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比講“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深刻得多,發(fā)展了四時自然的天道觀,這得益于道家和陰陽五行家。由《易傳》中一些“引述”,可看到儒家學(xué)說在戰(zhàn)國中后期的部分演變,學(xué)術(shù)思想史上自有其理論研究價值,下面輯出的孔子言論及注析也可證明上述觀點。

      二、《易傳》(《文言》《系辭》)中孔子言論輯析

      1.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乾·文言》)

      [注析]:初九,乾卦由下而上第一爻爻辭,初,為第一,居下位;九,陽爻通稱(陰爻為六)。

      潛龍,喻有德才君子居于下層而不顯的君子。

      勿用,不見用于世,或釋不利。

      易,移。

      遁,隱。

      確,堅定。

      按:此則所講居下位之潛龍,不易、不成、無悶、樂憂之情操,與《論語·述而》中講“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觀點相類;其隱,則似道家情趣。

      2.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焙沃^也?子曰:“龍,德之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兑住吩唬骸婟堅谔?,利見大人?!乱病!保ā肚の难浴罚?/p>

      [注析]:九二,乾卦第二爻,居中位。

      庸言庸行,正中之言行,不偏不倚。

      閑邪,防患邪惡。

      善世,以善化世。

      不伐,不自我夸耀。

      德化,以品德感化。

      君德,指言行正中、信謹、誠謙、善世、化人之人君。

      按:此則講中,講庸,講誠、信、謙等,均系孔子倡導(dǎo)的道德。

      3.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焙沃^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以(言)幾也。知終終之,可以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乾·文言》)

      [注析]:乾乾,健壯堅強不息。

      夕惕,至晚猶懷警憂戒懼、不懈怠之心。按:后世據(jù)此語簡化為“朝乾夕惕”箴言。

      厲咎,危險、災(zāi)殃。

      進德,增進品德。

      修業(yè),建立事業(yè)。

      幾,事物變化最初出現(xiàn)的細微朕兆。

      按:幾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重要范疇,始于《易傳》,《系辭》曾明確解釋:“幾者動之微”。

      4.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焙沃^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保ā肚の难浴罚?/p>

      [注析]:離群,意為隱退,解釋“在淵”。

      欲及時,把握時機。

      5.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焙沃^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也。”(《乾·文言》)

      [注析]:九五,此爻為《乾》卦第五爻,屬陽最上最盛,居至尊位,故有“九五至尊”以喻帝王位。

      同聲相應(yīng),聲調(diào)相同,產(chǎn)生共嗚。

      同氣相求,氣息相同,相互吸引。

      圣人作而萬物睹,睹,通著,親附意。萬事萬物親附,喻得到萬民擁戴。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傳》中曾引此句抒發(fā)自己感慨。

      本乎天者,言日月星辰風(fēng)云雷雨等。

      本乎地者,指草木禽獸山川等。

      6.上九曰:“亢龍有悔?!焙沃^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在下位而無輔,是而動而有悔也。”(《乾·文言》)

      [注析]:亢,過、極、滿之意。

      按:此則言最高統(tǒng)治者無人君之德,雖名貴而位無實,朝無賢臣輔佐,是以有所行動必然失悔。此段文字,與《系辭》上所引文句全同。

      7.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保ā断缔o》上)

      [注析]:《易》其至矣乎,孔子贊嘆《易》所揭示的真理達到了極致。

      知崇,智識崇高。

      禮卑,禮儀謙卑。

      設(shè)位,建立位置。

      成性,天賦稟性。

      存存,持續(xù)保存。

      門,(進入完成德業(yè))門徑。

      按:此則講崇德廣業(yè),把孔子提倡的德義說成是建立事業(yè)的基本。廣業(yè)在《論語》中未出現(xiàn)過之詞。

      8.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系辭》上)

      [注釋]:居,處于。

      邇,近,身邊。

      樞機,樞,門戶之軸;機,弓弩之扳機。

      按:此則是從《易經(jīng)·中孚》九二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引申而來,其意是講言行的反應(yīng)。此則講言行主旨在要求慎重。從文中“加乎民”看,所言君子,指掌握權(quán)力的君主?!墩撜Z》中多處孔子論言行,有講二者并重、一致、行重、行先等,講慎言行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學(xué)而》)。此則言論基本符合孔子關(guān)于言行觀點。

      9.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p>

      (《系辭》上)

      [注析]:出處,舊時指出仕或退隱居家。

      語默,發(fā)表談話或保持沉默。

      如蘭,如蘭花一般芬芳。

      按:此則是闡釋《同人》卦九五爻辭“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引申議論,主旨是講相處時言行和諧合作?;居^點符合孔子思想。

      10.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系辭》上)

      [注析]:錯,同措,放置。

      慎斯術(shù),順著此方法。

      按:此則是孔子在解釋《大過》卦初六爻辭“藉用白茅,無咎”所伸述的議論。講祭祀時禮要慎重其事。茅草雖不是貴重之物,而可以重用以祭祀??鬃又?,在于講,對諸如祭祀這樣重大之事,正要慎重對待,就不會產(chǎn)生過失。此言或有所喻。

      11.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保ā断缔o》上)

      [注析]:勞,勞動技能、勞動成果。

      功,功績。

      伐,自我夸耀。

      下人,對人謙遜。

      存其位,恭謙以保存其已取得功勞聲位。

      按:此則是引述孔子對《謙》卦九三爻辭“勞謙,君子有終,吉”的解釋。主旨是講謙恭,以不伐、不德言恭謙?!墩撜Z》中講恭與禮聯(lián)系“恭而無禮則勞”(《泰伯》),亦不牴牾。

      12.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

      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保ā断缔o》上)

      [注析]:此則行述孔子對《乾》卦上九爻辭“亢龍有悔”的解釋。與《乾·文言》中所釋文字完全相同。重復(fù)引述,說明《文言》《系辭》作者非同一人?!段难浴纷饔凇断缔o》前,時間上前后二人所引文句全同,說明出自同一版本。

      13.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

      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系辭》上)

      [注析]:階,階梯。

      密,縝密,無偏失。

      幾,借為機。

      按:此則是對《節(jié)》卦初九爻辭“不出戶庭,無咎”的解釋。主旨是說話要慎重,不要輕率亂說?!墩撜Z》中有“言不可茍”(《子路》)、“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衛(wèi)靈公》)、“言中倫”(《微子》)。

      14.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唬骸撉页?,致寇至?!I之招也。”(《系辭》上)

      [注析]:此則對《解》卦六三爻辭“負且乘,致寇至”的解釋。

      負,背負財物。

      乘,乘坐車輛。

      上慢下暴,君上慢侮,臣下殘暴。

      慢藏,不隱密收藏。

      冶容,容貌妖冶。

      招,招致,惹來。

      15.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者尚其占?!保ā断缔o》上)

      [注析]:以,用。

      尚,崇尚。

      言者,議論者用其文辭判斷是非。行動者用其變化(之道)指導(dǎo)進退。制作者用其象征制作舟楫耒耜。卜筮者用其占斷吉兇禍福。

      按:孔子曾講“獲罪于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有相信天命之一面,但不甚議論占卜?!墩撜Z·子路》:“不占而已矣?!贝藙t又提出“知變化之道”,具哲理性概念。

      16.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wù);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系辭》上)

      [注析]:此則斷文句多有分岐,在此,依十三經(jīng)版本。所言圣人之道四,指蕩辭、尚變、尚象、尚占。

      17.子曰:“夫《易》者何為也?夫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保ā断缔o》上)

      [注析]:開物成務(wù),揭示事物真相,成就事業(yè)。冒,覆蓋、包涵、遍及。

      天下,天下之人略謂。

      按:此則《系辭》作者借孔子講《易》,表達對賢王治世理想:溝通天下之人理想愿望,建樹天下之人共同事業(yè),解決天下之人的疑難問題。這一思想與《論語》中孔子表達的恢復(fù)禮樂興昌的周王朝盛世有所差別又有一定思想聯(lián)系。

      18.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保ā断缔o》上)

      [注析]:順,順應(yīng)天道。

      信,誠信。

      履行,篤行誠行。

      按:此則是解釋《大有》卦上九爻辭。于《系辭》中前后文不聯(lián)貫,歷來疑為錯簡。又孔子主張“舉賢”(《論語·子路》),墨子提“尚賢”,主張無分貴賤,舉之德能。此則混用了墨子術(shù)語。

      19.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系辭》上)

      [注析]:書,文字。

      盡,完全表達。

      立象,建立卦象。

      情偽,誠實虛偽。

      鼓舞,鼓勵發(fā)揮。

      神,高超智慧。

      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后世交往常用以表示不盡情意之謙詞。

      20.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保ā断缔o》下)

      [注析]:思慮,謀索、考慮。

      信,伸。

      尺蠖,有鱗翅之昆蟲,其幼時行時屈伸其體如以尺量物,故名尺蠖。

      蟄,潛伏、冬眠。

      精義,深奧之義理。

      崇德,通過修養(yǎng),提高忠信品德?!墩撜Z·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p>

      窮神,窮究事物之神妙。知化,認識事物之變化。

      按:此則是對《咸》卦九四爻辭“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的解釋。思想內(nèi)容頗豐,提出了殊途同歸、百慮一致名言和致用、知化等概念。

      21.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jù)而據(jù)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系辭》下)

      [注析]:困,困厄。程頤《周易程傳》 解:“困者,憊乏之義。”朱熹《周易本義》解“困者,窮而不能自振之義?!?/p>

      據(jù),處于。

      其,豈。

      按:此則是對《困》卦六三爻辭“困于石,據(jù)干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的解釋。

      22.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也。”(《系辭》下)

      [注析]:隼,鵲,善于襲擊其他鳥類兇猛之禽。括,閉塞。

      按:此則是對《解》卦上六爻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的解釋。待時而動,言行動把握時機。《論語》中關(guān)于“待時”觀念有“使民以時”(《學(xué)而》)、“不時不食”(《鄉(xiāng)黨》)。孟子稱“孔子,圣之時者也”(《孟子·公孫丑》上)。

      23.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兑住吩唬骸畬招缰海瑹o咎?!酥^也?!?/p>

      (《系辭》下)

      [注析]勸,勤勉。

      屨校,腳踝曳拖著鐐栲。

      滅趾,磨傷腳趾。

      按:此則是對《噬嗑》卦初九爻辭的解釋。斥責(zé)小人不仁不義,不利不勸,不威不懲,與《論語》中對道德品質(zhì)惡劣的小人指斥基本一致?!墩撜Z》:“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懷土”“懷惠”,“喻于利”(《里仁》),“窮斯濫”(《衛(wèi)靈公》),“有勇而無義則亂”(《陽貨》),“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比而不周”(《為政》),“同而不和”(《子路》)等。

      24.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一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保ā断缔o》下)

      [注析]:苞桑,牢固的桑樹本根。

      按:此則是對《否》卦九五爻辭的解釋。文中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思想可貴,于后世有著積極影響。

      25.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保ā断缔o》下)

      [注析]:鮮不及,很少有不遭遇(禍難)。

      按:此則是對《鼎》卦九四爻辭的解釋。作者在此講用人,要能勝其任,須具備德、智、才。此言可謂箴言,有現(xiàn)實意義。

      26.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橛谑?,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系辭》下)

      [注析]:凟,同嬻,輕侮。

      俟,等待。

      介,借為砎,堅硬。

      斷,判斷。

      按:此則是對《豫》卦六二爻辭的解釋。文中提出了可貴的哲理性概念幾,并作了界定。《論語》中的“幾”,系副詞,義近輕微、大約,如“事父毌幾諫”(《里仁》),“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子路》)。又與之有聯(lián)系的知微知彰,知柔知剛,初具認識論含義。微彰、柔剛在《論語》中均未出現(xiàn)過。

      27.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也?!兑住吩唬骸贿h復(fù),無祇悔,元吉?!保ā断缔o》下)

      [注析]:顏氏之子,指顏回,孔子大弟子,孔子曾揚他“不貳過”(《論語·雍也》)。

      殆,大概。

      庶幾,接近,差不多。

      按:此則是對《復(fù)》卦初九爻辭的解釋。經(jīng)意是告誡問卜者不要出遠門,外出多艱,在家守著大好。此則解釋為不重復(fù)錯誤。

      28.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yīng)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骸嬷?,或擊之,立心勿恒,兇?!保ā断缔o》下)

      [注析]:安其身,自身安定。

      易其心,平心靜氣。

      定其交,建立友誼。

      不與,不支持。

      不應(yīng),不響應(yīng)。

      按:此則是對《益》卦上九爻辭的解釋。所言動、語、交準(zhǔn)則為后世士子交往箴言。

      29.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dāng)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系辭》下)

      [注析]:王夫之《周易內(nèi)傳·系辭下傳·第七章》:“從出曰門”,“有形有象而成乎事者,則可名為物”;合德,陰陽“相合以成德”;撰,“其所作也”;神明,“自真流行謂之神,自其昭著謂之明”;衰世,“謂文王之世”;而微顯闡幽,“當(dāng)作微顯而闡幽”;肆,“陳列也”;貳,“疑也”;“《乾》《坤》以為門,故不可越;而唯衰世,其變乃著”。

      按:此則講陰陽變化,生成天地萬物,顯然是戰(zhàn)國中后期儒家后學(xué)融會了陰陽五行學(xué)說之言,以陰陽代替了孔子的“天”,初步疏通了天道與人道。

      另外,在《象辭》中,有若干則未標(biāo)明子曰而與《論語》中文句相同或略有差別的,諸如:《恒》卦九三象辭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與《論語·子路》中文句全同,當(dāng)然《論語》比《象辭》早?!遏蕖坟韵筠o“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與《論語·憲問》中曾子曰文同,與《論語·泰伯》中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義同?!墩稹坟韵筠o“君子以恐懼修省”與《論語·鄉(xiāng)黨》 中所言“迅雷烈風(fēng)必變”比喻相同。還有義同而文句略有差異者,如《遁》卦中象辭“遠小人”,《損》卦中象辭:“懲忿窒欲”,《益卦》象辭“思善則遷,有過則改”等等,都不少其意其義其文相近者,于此均未輯錄篇中。

      三、《易傳》中偽托孔子言論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以上二十九則所講內(nèi)容看,所涉及方面頗廣,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觀點,思想深刻邃密,體現(xiàn)了孔子學(xué)說階段性發(fā)展。孔子學(xué)說,其體系精微博大,特別是其理論體系核心“仁”,借用荀子的話說,“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具普世、永恒價值。然它并非毫無瑕疵絕對完美學(xué)說,《墨子·非儒》篇曾指斥儒家“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偽哀以漫親,立命緩貧而喪浩居,倍本棄事而怠漫”。這不一定是墨子的原話,而無疑代表了墨家對孔子學(xué)說固陋缺陷一面的看法。據(jù) 《淮南子·要略》 中說,墨子早年曾習(xí)儒學(xué),后感到儒倡導(dǎo)之“禮”“煩擾而不說”,“靡財而貧民”,“傷生而害事”,以及對儒家學(xué)說諸多不滿,正因為親身體會到儒家學(xué)說一些要害缺點,才離儒自立門戶。《韓非子·五蠹篇》中指責(zé)“學(xué)(儒)者則稱先王之道,以籍仁義,盛容服,而飾辯說,以疑當(dāng)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边@些指責(zé)各代表了墨、法兩家觀點,不能說十分公允,也非專責(zé)孔子,更多的是斥孔門后學(xué),但其根源還在孔子創(chuàng)立的學(xué)說上??鬃訉W(xué)說保守、不達時變一面是不可否認的,這一缺陷,在后學(xué)《易傳》作者得到了一定的彌補,在彌補中對孔子學(xué)說作了正面發(fā)揮。

      這些彌補和發(fā)揮,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汲取和融會各學(xué)派之長,提出一些新概念,既彌補了孔子學(xué)說之不足,也充實豐富了儒家學(xué)說??鬃訉V刂v以倫理為核心的人道,而疏于講天道,這就使他講的人道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chǔ)??鬃訉Α疤臁钡睦斫獠粌H動搖于有主宰意志的和四時自然之間,即使講四時自然的天。也極原始直觀。 《系辭》 的作者藉孔子之口,講乾坤,講陰陽,講“陰陽合德”,而有“天地之撰”;并明確指出陰陽都是“物”,這雖然也是猜測的、樸素的,但對天道本質(zhì)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

      又孔子強調(diào)一切照周公舊制,不顧時移事易,反對改革,對待“鑄刑鼎”“用田賦”等態(tài)度足以證明他不達時變?!断缔o》中提出“知變化之道”“窮神知化”,在于認識陰陽“屈伸相感”?!断缔o》中首提“知幾”?!皫住笔侵袊糯軐W(xué)重要概念,《系辭》解釋說“幾者動之微”。能“知幾”,則能“見幾而作”,“待時而動”。

      關(guān)于“陰陽”“幾”的概念,在《論語》中未見,非孔子本有,《系辭》作者在汲取道家、陰陽五行家觀點后加以“子曰”。雖為偽托,確也豐富充實了儒家學(xué)說。

      (二)《易傳》中偽托孔子的一些言論,體現(xiàn)了積極用世人生態(tài)度和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歷史使命感得到進一步發(fā)揮。積極用世人生態(tài)度和強烈社會責(zé)任、歷史使命感是孔子及其學(xué)說突出特點,《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艱難困苦在外游蕩十四載,遍說多位諸侯,說是周游列國,不如說流浪飄泊更恰當(dāng),“累累若喪家之犬”,饑寒禍害相釁而不悔,為“救世”只圖一售其說?!兑讉鳌?中提出許多積極用世概念,諸如“朝乾夕惕”“開物成務(wù)”“崇德廣業(yè)”“進德修業(yè)”“備物致用”“居安思?!钡鹊?。這些概念是對孔子及學(xué)說特質(zhì)的概括,它們包含著深刻思想內(nèi)涵,值得進一步理論探討。

      此外,《易傳》中還提到“君德”,此“君”,當(dāng)然是指君主,也可以包括君子或追求當(dāng)君子者。君德之“德”,指為人言行應(yīng)當(dāng)正中、信謹、誠謙、善化等。這對后世官吏、公務(wù)員之屬都有著教育意義,上述一切于今也同樣值得繼承,值得繼承即為其現(xiàn)實意義。

      2013年8月初稿

      2014年8月26日校修于蕺薑居

      責(zé)任編輯:潘文竹

      Quotations of Confucius from The Note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ZHONG Er-ju
      (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

      The Note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was the first to interpret The Book of Changes in philosophical ways. Some quotations in the book were the results of later Confucians, embo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Pre-Qin days. Some new concept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book, which have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Note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Confucian work; new concept;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thought

      B222

      A

      1005-7110(2015)01-0037-07

      2014-08-26

      衷爾鉅(1928-),男,江西南昌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離休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xué)史。

      猜你喜歡
      系辭爻辭易傳
      國學(xué)周周讀
      《周易》卦爻辭的空間性言說
      周敦頤《太極圖說》哲學(xué)思想研究
      時代人物(2020年21期)2020-11-18 11:01:09
      臨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guān)懷
      臨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guān)懷
      “人品訴諸”在《系辭》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周易文化之十 學(xué)習(xí)《易傳》知識,詮釋謙卦和豫卦——可知“全吉全利”之卦的奧妙和如何寓治于樂
      漫畫
      讀書(2018年2期)2018-02-08 19:34:10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易傳》與中國傳統(tǒng)美感之構(gòu)建
      嘉峪关市| 女性| 中牟县| 宜州市| 茂名市| 莱西市| 仁寿县| 凤翔县| 镇沅| 宁安市| 天全县| 施秉县| 凤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宜川县| 崇仁县| 休宁县| 满城县| 滁州市| 朝阳市| 鄂温| 尉氏县| 岐山县| 哈尔滨市| 昌邑市| 左贡县| 镇平县| 武鸣县| 锦屏县| 灵石县| 华亭县| 潢川县| 徐闻县| 遂溪县| 广宁县| 大庆市| 浪卡子县| 绥化市| 威宁| 邳州市|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