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洪 嬌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大陸去臺配偶權益保障問題研究
陳 洪 嬌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大陸去臺配偶在居留定居、就業(yè)、繼承、離婚等方面的權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不公正待遇,甚至成為涉臺違法犯罪活動的受害人或參與人。這與臺灣當局的不公正舉措以及海峽兩岸婚姻當事人的主、客觀因素有關。應認清海峽兩岸婚姻法律關系的私法屬性,修改“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及其配套政策法規(guī),加強宣傳,擴大維權社團的影響力,打擊假借婚姻之名的違法犯罪活動,以保護去臺大陸配偶權益。同時,大陸涉臺配偶自身也應對涉臺婚姻建立理性認知,避免誤入歧途。
大陸去臺配偶;權益;保障
1989年大陸第一例海峽兩岸婚姻在廈門登記,截至2013年底,兩岸婚姻已逾35萬對。其中,去臺女性配偶居多,以福建省為例,大陸女性嫁給臺灣男性的比例占86%。據(jù)臺灣“內政部”統(tǒng)計處2009年2月數(shù)據(jù)顯示,臺灣大陸配偶人數(shù)達26.4萬人[1]。由此產生的大陸去臺配偶權益保障問題較為突出需要引起關注。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大陸配偶四處受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正當權益被侵害。諸多因素導致兩岸婚姻維系不易?!盵2]
1.1 居留定居的權利受到限制
根據(jù)大陸的《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管理辦法》及其相關政策,臺灣居民與大陸居民結婚3年以上(含3年)的臺灣居民及其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請在中國大陸定居。也就是說,如果一青島女子嫁給臺北一男子,若定居在大陸地區(qū),則三年即可在大陸定居。但是,如果二人想要定居臺灣,則要經過臺灣當局一系列的經久耗時的考驗與審查,才僅僅是有可能得到居住證。臺灣對大陸去臺配偶居留定居的限制表現(xiàn)為:一是不公平的居留限制。首先,只有結婚滿兩年或已經生產子女者,才能申請在臺灣依親居留,在這之前只能申請進入臺灣團聚。而且,大陸配偶到臺灣后,還未出機場就要接受臺灣有關部門的“面談”并留下指紋。這類“面談”的內容大都涉及個人隱私(包括夫妻生活方面),有的問題讓人根本無法啟齒,但是如果拒絕回答這些問題,臺灣方面就會因此認定為“假結婚”而取消該大陸配偶的入境許可,并限期離開臺灣,即使其再與臺灣居民結婚也要等到管制期屆滿(管制期最長10年)后才能申請入境。在臺灣的外來配偶中,來自東南亞的配偶占多數(shù),但面談制度只針對大陸配偶。其次,申請在臺居留的大陸配偶,停留半年就必須回大陸一次;大陸配偶在臺停留期間,每三個月必須到當?shù)鼐觳块T報到,接受嚴格的監(jiān)督與審查。二是不公平的“長期居留”。許可在臺灣依親居留滿四年,才可申請在臺長期居住,長期居住滿兩年,同時還需符合其他條件,大陸配偶才有可能獲批定居權。
1.2 就業(yè)權利的實現(xiàn)存在障礙
大陸去臺配偶在臺工作受到嚴格限制。其特點為:一是時間受限。大陸配偶依親居留滿兩年才可以申請在臺工作。二是工作范圍受限。大陸配偶的工作范圍被限定在制造業(yè)、營造業(yè)、看護、家庭幫傭四個行業(yè)。加之,大陸配偶在大陸的學歷在臺灣很難得到承認,使得大陸配偶的就業(yè)面狹窄。三是許可工作條件的苛刻性。依親居留滿兩年的大陸配偶,只有其配偶在65歲以上,中等殘疾或重大疾病,為低收入戶的情況下,才可申請工作。四是有權申請工作的主體受限。雇傭大陸配偶的申請需要由雇主提出。事實上,當企業(yè)需要雇傭勞動者時,很少有企業(yè)愿意費周折向臺灣相關行政機關提出申請雇傭大陸配偶。以上四點,致使大陸配偶在臺灣合法工作權利的實現(xiàn)困難重重,很多需要通過工作維持生計的大陸配偶不得已“非法打工”。
1.3 繼承權受到限制
大陸去臺配偶對于臺灣配偶遺產的繼承權,在其未取得臺灣地區(qū)身份證之前,是受到限制的。大陸去臺配偶能夠繼承臺灣配偶的財產不得多于新臺幣二百萬元。遺產超額部分,依照情況歸屬臺灣地區(qū)的繼承人或歸屬“國庫”。
1.4 大陸做出的有些離婚判決在臺灣不能得到承認和執(zhí)行
臺灣當局規(guī)定,離婚判決的理由及事項,必須依據(jù)臺灣地區(qū)法律的規(guī)定。這樣,在大陸判決離婚的理由與事項與臺灣的規(guī)定不符時,臺灣法院則可能以“公共秩序保留”為由,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大陸配偶在大陸獲得的離婚判決。
1.5 大陸去臺配偶容易成為涉臺違法犯罪活動的受害人
大陸去臺配偶容易被中介人或中間人所操縱,受到中介人或中間人的虛假宣傳的損害(比如,保證找到工資8 000元以上的工作等),高價或者借錢與中介人或中間人訂立有償中介合同,成為中介欺詐合同的受害人。有的大陸配偶被騙假結婚后,受到臺灣犯罪集團的控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被迫從事非法行業(yè),更有甚者可能與犯罪分子為伍,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參與人。
綜上,大陸去臺配偶在居留定居、就業(yè)、繼承、離婚等方面的權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甚至成為涉臺違法犯罪活動的受害人或參與人。
分析上述大陸去臺配偶權益保障存在問題的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海峽兩岸的大背景是兩岸尚未統(tǒng)一,這是兩岸婚姻中大陸去臺配偶在臺權益保障問題的顯見的基礎性的原因。除此,尚有其他原因如下:
2.1 臺灣某些黨派考慮自己的利益
臺灣政治上的黨派之爭,使得有些黨派為實現(xiàn)黨派利益,以“為臺灣民眾利益”之名,主張或實行有損大陸去臺配偶權益的議案或制度。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紅在談到臺灣嚴格限制大陸配偶居留、定居臺灣這一問題時認為:“他(臺灣當局)稱大陸新娘在臺灣為“第五族群”。臺灣不是有四大族群嘛,閩南人、客家人、外省籍人、原住民,他現(xiàn)在把大陸新娘稱為“第五族群”,就是明確一種政治上的擔心,總覺得這些人,站在他們敵對的立場上。我們想有他們擔心的,每年3萬對,他一算10年以后怎么樣?就像有些臺獨分子講的,只要兩岸通婚搞下去,以后就不要三通了。他說以后大陸新娘就把兩岸通起來了,他擔心這一隊伍還在繼續(xù)擴大,他總覺得這一部分人將來到他有了選舉權,他再過15年,第一代大陸新娘的孩子,也就有選舉權了,他們會投誰的票,他們擔心,所以他就從政治上根本上缺少對大陸新娘的信任,把他視為不是同路人?!盵3]
2.2 “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之弊
“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是1992年臺灣當局單方面制定實施的關涉海峽兩岸人民關系的區(qū)際法律規(guī)定。它的實施在兩岸放開交流的背景之下,具有指導兩岸各種法律關系解決之益,但該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七條和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嚴格限制了大陸去臺配偶的居留定居權、就業(yè)權、繼承權等權利,無視大陸在臺配偶應有的權利。該條例第一條規(guī)定:“國家統(tǒng)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qū)安全與民眾福祉,規(guī)范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之往來,并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訂本條例?!痹摋l例宗旨過于強調地區(qū)安全及臺灣一方人民利益,導致海峽兩岸婚姻中配偶雙方尤其是大陸配偶在臺利益受到不正當不人道的限制,是不公平的,該條例受到臺灣內外一致的否定評價。因此,“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是使大陸去臺配偶權益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直接原因。
2.3 兩岸婚姻中部分當事人的特點
兩岸婚姻當事人在經濟、年齡、性別方面的特點,也是大陸去臺配偶的權益保障問題的原因。在兩岸婚姻中,比較典型的婚姻是老兵婚姻和臺商婚姻。老兵婚姻中,以湖北省為例,從1992年起鄂臺通婚開始增多,主要是臺灣老兵與大陸的青年女性,雙方年齡差距大,女性基本為鄂方,且有過婚史的人數(shù)較多。1997年前登記結婚的有的雙方年齡相差大多超過20歲,相差最大的為60多歲[4]。很多老兵因囊中羞澀在臺灣娶不起妻子,而在大陸家鄉(xiāng)尋找新娘,以便晚年有所依靠和慰藉。通過兩岸婚姻,一些老兵在晚年娶了大陸新娘,告別了單身生活。據(jù)統(tǒng)計,臺灣目前約有1.2萬名70多歲的“老榮民”(臺灣老兵),其中有7 939人娶了大陸新娘,而大陸新娘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高達一半以上[5]。這種老夫少妻型的婚配模式,衍生出了一些社會問題,也使得臺灣當局加重了對大陸配偶的結婚動機的審查。在臺商婚姻中,大陸配偶多是從事服務業(yè)、工商業(yè)或是大中專畢業(yè)生待業(yè)女青年,在這樣的婚姻中,以金錢為基礎的多,以事業(yè)為基礎的少,還可能出現(xiàn)重婚、第三者、家庭暴力、離婚后生活艱難等問題。
2.4 大陸去臺配偶對涉臺婚姻認識不足
對于臺灣,大陸民眾一般都認為比大陸經濟發(fā)達。加之一些中介機構鼓吹臺灣生活美好,工作賺錢,使得家庭經濟狀況較差或者對臺灣生活抱有美好想象的大陸女性,有動機通過婚姻渠道改變經濟困境。這些大陸配偶不了解大陸去臺配偶在居留定居、就業(yè)、繼承等方面的權利會受到嚴格限制,更別說臺灣社會對大陸配偶的社會歧視,以及暗藏的欺詐、受到犯罪集團侵害控制的風險了。另外,有些大陸去臺配偶,由于受經濟、文化水平的制約,缺乏維權意識,甚至由受害人變?yōu)榧雍θ?,參與到違法中介、犯罪團伙中。
正是由于臺灣當局的不公正舉措以及海峽兩岸婚姻當事人的主客觀表現(xiàn),致使大陸去臺配偶在居留定居、就業(yè)、繼承等方面的權利受到不當限制或是不公平對待,導致大陸去臺配偶身心受傷,兩岸婚姻問題頻現(xiàn)。因此,研究大陸去臺配偶的權益保護對策,實有必要。
3.1 認清海峽兩岸婚姻法律關系的私法屬性
兩岸關系的復雜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確定性,使得海峽兩岸婚姻關系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大陸配偶的權益保障。海峽兩岸婚姻問題在性質上是區(qū)際私法的問題。而區(qū)際私法在法律適用選擇上越來越尊重當事人的選擇自由。對于當事人而言,夫妻雙方因自愿、合法婚姻而成為一個共同體,那么雙方婚后應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而被任何一方戶籍地或經常居住地所接納,這樣,夫妻關系才可能穩(wěn)定而和樂。對于夫妻定居管理地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接納其為管轄區(qū)居民,才可能為該居民一家創(chuàng)造基本的安居樂業(yè)條件。否則,過于嚴苛,甚至歧視性的條件可能導致家庭破裂,進而導致管轄區(qū)域內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頻現(xiàn)。對于大陸去臺配偶而言,多個不公平待遇的疊加,也可能導致集體性的爆發(fā)型的社會破壞。因此,處于對本轄區(qū)居民的自由選擇權的尊重和本地穩(wěn)定發(fā)展,臺灣當局應認清兩岸婚姻的私法性質,對于大陸配偶去臺,不應苛以歧視性限制。不能將其混入揣測的不當?shù)恼蔚幕虿蝗说赖陌才拧7駝t,其不當管制不僅不能為大陸配偶所理解,在世界范圍內的婚姻配偶安置問題中,其也將成為反面典型。越來越多的兩岸婚姻配偶選擇留在大陸安居樂業(yè),成為為當?shù)胤€(wěn)定發(fā)展作貢獻的一員。他們以不在臺灣定居的方式拒絕臺灣公權力對其婚姻的不當干涉,這也印證了對臺配偶的歧視性政策是不得人心的。只有尊重婚姻平等自由權,才回歸了婚姻追求雙方幸福進而保證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本真狀態(tài)。當然,另一方面,每個接納外地區(qū)配偶入籍的國家或地區(qū)都可能面臨人口、資源的管理問題,區(qū)域空間和資源的有限性使得管轄區(qū)需對本區(qū)的人口作出規(guī)劃甚至是必要的限制,這也是自然法則的引申規(guī)則,這種必要的限制是現(xiàn)實的和客觀的,也是保護該地區(q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臺灣地區(qū)對大陸地區(qū)配偶去臺有一定的人數(shù)限制是可以理解的;出于保護本地區(qū)利益,對大陸來臺配偶入籍有一定時間限制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其將大陸籍配偶與其他外籍配偶區(qū)別對待是不公平的,是人為分割大陸與臺灣人民天然文化血緣關系的做法。
3.2 修改“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及其配套政策法規(guī)
“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及其配套規(guī)定修改的必要性為:一是兩岸婚姻模式新常態(tài)的要求。兩岸通婚以來,兩岸婚姻類型由單一的“盲目崇尚型”向多元的“互動選擇型”轉變,最終將過渡到理性的“愛情主導型”模式,這種類型的婚姻天然要求平等的無歧視的婚姻政策[6]。二是臺灣也有學者認為“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及其配套規(guī)定應當修改。如臺灣學者林益山2010年發(fā)表的《論兩岸婚姻繼承法制比較評析與沖突解決》中提到:“由于目前兩岸關系地位仍不明,臺灣制定了“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以解決兩岸之間民事法律沖突,但因其盡量擴大臺灣地區(qū)之法律適用,而排斥與限制大陸地區(qū)之法律適用,甚至限制大陸地區(qū)人民權利,故又產生新的沖突而使問題更加復雜,當務之急,應先修訂‘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以使之合理化,然后再尋求共同訂定兩岸均可接受之法律,以解決兩岸民事法律沖突與糾紛”。三是臺灣當局也有修法意向。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連續(xù)兩次談到要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現(xiàn)行兩岸政策。
“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人民關系條例”及其配套規(guī)定,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修改:(1)關于定居的年限和條件限制應修改??蓪⒛晗扌薷臑閺幕橐鲫P系成立之日起四年。(2)關于工作的限制應修改。應將企業(yè)主的許可雇傭大陸配偶的政策改為雇傭大陸配偶的合法性審查義務。(3)關于學歷認證的限制應修改。應在更加廣泛的范圍內承認大陸學歷。(4)關于繼承的限制應修改。應當使大陸去臺配偶與臺胞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3.3 加強宣傳,擴大維權社團的影響力
團體的建立可以發(fā)揮組織的力量,社會團體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維護去臺配偶的利益的作用。已有去臺配偶通過建立政黨、同鄉(xiāng)會等方式保護去臺配偶利益,如大陸新娘盧月香2012年在臺灣創(chuàng)立了“中華生產黨”,截至2013年7月,黨員已經達到3.2萬。但是大陸配偶的情況各有不同,有些配偶形單影只尚不知道組織的存在。所以,有關團體應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宣傳,另一方面,積極參加與大陸配偶相關的“立法”“司法”活動,以保障大陸去臺配偶利益。
3.4 兩岸應聯(lián)合打擊假借婚姻之名的違法犯罪活動
部分民眾談及陸臺婚姻“色變”,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可能被涉臺婚姻中的假中介或違法犯罪組織欺騙或侵害。涉臺婚姻的假中介或違法犯罪組織騙取海峽兩岸婚姻當事人錢財,甚至使當事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影響惡劣,危害甚大。無論大陸還是臺灣地區(qū)都應對其加大打擊和查處力度,必要時,兩岸應展開聯(lián)合打擊行動,打擊包括侵害去臺大陸配偶利益的跨岸違法犯罪活動。
3.5 大陸涉臺配偶應對涉臺婚姻建立理性認識
有些大陸配偶對去臺婚姻了解不足,帶著“淘金夢”和家族榮耀去到臺灣,結果卻發(fā)現(xiàn)阻礙重重,甚至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大陸配偶去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動機,其婚姻應基于一定的感情基礎,而不應“醉翁之意不在酒”,將臺胞當成發(fā)財夢的跳板,甚至假意借婚姻之名,行非法入臺之實,被黑中介利用,違法犯罪而不自知。其次,對臺灣地區(qū)現(xiàn)行的對去臺配偶的規(guī)定應有充分認識,并通過深思熟慮后愿意接受該規(guī)定,以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1]陳欣偉.流離尋岸的繁花——對福建赴臺大陸女性配偶的考察[D].廈門:廈門大學學位論文,2009:21.
[2]吳限英.涉臺離婚訴訟中大陸女性配偶權益保護研究[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2,(1):62.
[3]央視國際.海峽兩岸[EB/OL].http://cctv.cntv.cn/lm/haixialiangamlindexshtml,2004-08-23,21:50.
[4]王應龍.湖北省涉臺婚姻情況研究[EB/OL].陜西民政,http://hubai.mca.gov.cn/article/gzyj/2010121201012001 200120041.shtml,2015-01-12.
[5]嚴俊.開啟兩岸婚姻的潘多拉盒子——芝麻開門,老榮民捷足先登[J].臺聲,2003,(9):38—39.
[6]莊渝霞.近二十年來兩岸通婚模式的演進及趨勢探析[J].南方人口,2007,(2):23—31.
責任編輯:盧宏業(yè)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3.026
2015-04-03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5-QN-009)資助
陳洪嬌(1985—),女,內蒙古興安盟人,教師。研究方向:國際私法。
D997
A
1674-6341(2015)03-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