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張瑞敏:人才乘法
□孫健
張瑞敏是什么人?有人認為他是不學有術(shù)和學而有術(shù)的混合體。不學有術(shù)的人如劉邦、朱元璋,統(tǒng)治才能像是與生俱來。張瑞敏的管理才能幾乎也是與生俱來,他有特別好的悟性和直覺,任何大學都培養(yǎng)不出來。
張瑞敏主張等距離用人之道。曾經(jīng),海爾的干部有13人被調(diào)整,3人被免職,4人被降職。有人問老張:“都是跟你多年打天下的人,怎么下得去手?是不是太殘酷了?”老張說:“我與所有部下都是等距離,沒有親疏之分,誰上誰下由制度說了算。在海爾,一個干部如果四五次排在末位,他不下臺反而是怪事。通常他自己就會要求下來。這種機制看似嚴酷,實際是大仁慈。遷就了一個人,但毀了整個海爾,你說哪個更殘酷?”
人才乘數(shù)定理。這是張瑞敏的另一個用人之道。當年,海爾用企業(yè)文化激活“休克魚”,救活了安徽的一家彩電企業(yè)。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回良玉曾說:“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張瑞敏的人才乘數(shù)定理,與回良玉的這句話有點兒相似,也是8個字:不求所有,只求所用。
啥意思呢?就是說,海爾不在于擁有多少人才,而在于能夠利用多少人才,或者有多少人才可以為海爾所用。如果有10個人,每個人都可以調(diào)動10個人為海爾所用,那么海爾實際上可利用的人才就是10×10=100或102。由此推演,如果海爾有M個人,每個人都可調(diào)動M個人為海爾所用,那M×M,M個人的人才乘數(shù)作用為M2,更準確一點兒,還應該加上一個系數(shù)A,可以稱之為人才引力系數(shù)。A一般在0和1區(qū)間,如果A為負值,則說明人才流失,或間接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