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縣蠡吾鎮(zhèn)三中 劉憲維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塑造美
河北省蠡縣蠡吾鎮(zhèn)三中 劉憲維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美文比比皆是,它們就是教師進行美育的優(yōu)質資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文章,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尋找美、感受美、體驗美,并且讓課堂走進生活,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課堂 想象力 塑造美
語文是一種精美的文化,一方滋養(yǎng)心靈的沃土,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享受。豐富、新鮮、獨特的美感會培養(yǎng)學生無盡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從教十幾年,一直有一個愿望: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懂得什么是美。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詩人汪曾祺曾話:“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賞的?!惫P者認為語文教學就是要培育詩化了的心境,讓心靈充滿韻致,讓心靈與美交融,只有對美有所追求,才能讓我們進入一種真正的教育境界。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的心靈接近美、尋找美、感受美、體驗美,從中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并充分享受它,延長它,從而造就美的靈魂。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文章不勝枚舉,它們是教師進行美育的優(yōu)質資源,這些優(yōu)美的散文能激發(fā)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給他們以美的享受。《山中訪友》的作者以獨特而新奇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和諧之美,親切之感。對于這樣一篇美文,筆者采用的是美文美教的方法,課堂上安排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三個環(huán)節(jié)。當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精讀品味、閉目冥想,為生機勃勃、充滿詩意的大自然而熱血奔涌。把握教材中呈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實美、想象美,以達到“意美感心、音美感耳、行美感目”的效果。
語文教材永遠充滿了圣潔與魅力。語文課文以曲折的情節(jié)、動人的形象,悅目的環(huán)境以及富有韻味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使學生在感情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教師要善于啟動學生那顆敏感而多思的心,發(fā)現(xiàn)教材資源蘊藏著的自然美、人性美。
《魚我所欲也》一文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本課的尾聲,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您在旅途中遇險,需要舍棄你摯愛的幾件物品:健康、金錢、榮譽、自由、誠信。只允許留下一件的話,你會選擇留下哪一件呢?同學甲說:“當然是健康,因為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同學乙說:“榮譽是我畢生努力奮斗的結晶,我怎么舍得丟棄?!钡嗟耐瑢W選擇誠信,“遵守諾言就像保衛(wèi)你的生命一樣”“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薄笆ё?,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聽著學生發(fā)自肺腑的語言,筆者無比欣喜,學生能夠在簡短的文字里體味到那種巨大的人格力量——誠信乃做人之本,這種心靈之美恰是當今社會所呼喚、所提倡的,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欣慰的呢。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設法啟發(fā)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因為有想象力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才是發(fā)現(xiàn)美的陣地。課堂中可進行再造想象,也可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通過再造想象,在頭腦中再現(xiàn)教材中描繪的情景,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口頭描繪或用筆把想象的情景寫下來,用畫筆將畫面描繪出來。
學習曹操的《觀滄海》時,筆者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描繪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有什么景物、有哪些人物,人物的衣著怎樣、表情如何、有什么舉動,心情如何,然后再欣賞電視劇片段,要求學生將畫面中的情景與剛才想象的情景對照,細細品味詩歌的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只要你加以想象,無聲的文字符號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無形的畫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景觀,隱匿于字里行間的美就會自然地躍出來。掌握文學作品離不開深切的感受和領悟,詩歌的意象、散文的意境、小說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都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和想象,讓畫面活在眼前,使意醞釀于心中,得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來。
語文的詩意決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詩意,更多的是生活。一直以來,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讀好生活這本“大書”,讓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學習。大街上,電視中、車廂里、風景區(qū)……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我們的課堂就無處不在。
當然,詩意語文教學依然在探索之中,以上僅是筆者的一些切身體會和感受,詩意語文的探索還需要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鉆研、體會、完善。詩意的生活需要一雙智慧的眼睛、一雙靈性的耳朵、一顆詩意盎然的心靈。所以,筆者詩意地引領學生去感受、去體驗;感受鬧市的熙熙攘攘,體驗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欣賞早春勃發(fā)的每一株綠草;留心身邊每一朵花兒的怒放與凋謝;關注每一縷清風的輕柔拂面;捕捉每一聲歡樂的笑聲和痛苦的呻吟……
有人曾這樣打比方:如果把飄溢著墨香的語文教材比喻成一座景色秀麗的大山,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師,帶領學生跋山涉水,深入其中,流連忘返。語文教學應該把美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像導游一樣引導學生感悟美、品味美,使學生的性格、氣質得到發(fā)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美,從而不斷地創(chuàng)造美。
ISSN2095-6711/Z01-2015-09-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