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馬行天
淺談如何提高職高物理教學課堂教學效率
山西省祁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馬行天
職高教育是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職高教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職高教育面臨著重大改革,職高教育具有專業(yè)化和方向化,但是職高教育在生源質(zhì)量上又難以和同等高校相比。因此,如何把握教學質(zhì)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成了我們所要討論的話題。
職高 物理 教學效率
職高教育是我國實施人才戰(zhàn)略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所擁有的生源質(zhì)量相對較低。職高物理中大量的公式、抽象的物理概念、各種復雜的物理題型與學生的能力不成正比,這種情況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嚴重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下猛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如何才能提高職高物理的教學成效。
1.教師過于強調(diào)概念性的知識點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物理中的基礎知識點和概念較為抽象,教師不能過分拘泥于教學概念,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基于事實的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這是教學改革的目標所在。教師考查學生時應該注重技術性的題目,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點放松要求或者以一種新的形式進行考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物理教學中做到更有針對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超導現(xiàn)象”這一章節(jié),教師不必拘泥于超導的產(chǎn)生,可以考查學生一些拓展性問題,如我國當前的超導技術已經(jīng)發(fā)展到怎樣的情況?超導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運用等。這些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驗與動手實踐類科目較少
職高教育比其他高校教育和高中教育更強調(diào)動手能力,教師應該較好地把握理論教學的時間和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物理從本質(zhì)上來講與實驗是緊密結合的,書本上的知識要通過實踐來驗證。
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大量實踐,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書本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v觀當前的職高教育,教師只注重教學理論的講解,不注重實踐,學生在學習時也往往流于形式,應付教師布置的任務,物理技能的掌握少之甚少。
3.教學模式落后
在職高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黑板、粉筆、教材這幾樣教具講解物理知識點,無法進行細致演示,學生在大量的公式和概念性知識點中混混沌沌,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不利于進步和發(fā)展。
1.改革上課的模式,加大職高物理的實驗比重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帶入物理實驗過程中,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教師所講的知識點,繼而開展有效創(chuàng)新。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應該以學生作為實驗教學的主體,自己在旁從事輔助工作,對學生實驗中出現(xiàn)的失誤和不懂的地方進行必要的指導,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實驗效果。
例如,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指南針放在通電的導線下面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且得出自己的結論。
實驗后,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拓展,如繼續(xù)提出電動機工作的原理與電磁感應有何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動手能力驗證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有效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將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
職高教育更強調(diào)專業(yè)性,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教學真實感。生活中的新鮮實例能夠促使學生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價值,有利于學生將物理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
例如,在電磁感應和運動學的知識中,學生可以學到如何有效增加摩擦力和減少摩擦力,掌握一些生活經(jīng)驗。教師可以向?qū)W生拓展一些科技知識,讓學生對于新能源、新科技有一些了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新科技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為學生后續(xù)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3.改革學生的考查方式
由于職高教學的特殊性,教師不能照搬普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考查中,可以采取筆試加實驗考核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完成不同的實驗目標達到實驗考核的目的。
職高物理教學由于生源質(zhì)量的特殊性和學校專業(yè)的特殊性,
決定了教師在教學模式上要有所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結合當前社會對于勞動者的需求,對職高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改革,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與時代要求相呼應的人才。本文主要針對職高物理教學進行討論,從三個方面探討當前職高物理教學存在的缺陷,并且對當前的職高物理教學提出相應建議,希望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1]黃遠震.新課程物理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教育物理課程改革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ISSN2095-6711/Z01-2015-1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