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蘇琴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方法對透析效果及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療的MHD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HD組、HD+HDF組、HD+HP組,治療6個月后,比較三組每次透析前后K+、Na+、Ca2+、C1-、Bun、Cr和CO2CP水平、患者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MIS)及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結果 治療后與HD組相比,HD+HDF組及HD+HP組β2-MG下降高于HD組;MIS評分中HD組評分最高,且HD+HDF組及HD+HP組評分結果明顯低于HD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后的TC及Kt/V對比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HDF聯(lián)合HD、及HP聯(lián)合HD的治療效果及其營養(yǎng)改善狀況優(yōu)于單純應用HD組。
關鍵詞:透析方法;透析效果;營養(yǎng)狀態(tài)
營養(yǎng)不良是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也是導致MHD患者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本文研究普通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HD+HDF)及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HD+HP)這三種透析方法對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影響及其透析效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療的MHD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HD組、HD+HDF組、HD+HP組。HD組20例,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43.2±3.7)歲;透析時間1~3年,平均透析時間(1.8±0.5)年。HD+HDF組20例,男9例、女11例;患者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40.5±4.6)歲;透析時間1~4年,平均透析時間(2.2±1.1)年。HD+HP組20例,男10例、女10例;患者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1.2±3.7)歲;透析時間1~3年,平均透析時間(2.0±0.8)年。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透析時間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HD組,采用4008B型透析機及日本產的尼普洛透析機,膜面積1.4m2,F(xiàn)X8聚砜膜透析器(費森尤斯公司)及朗生140透析器,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血流量200~260ml/min,3次/w,4 h/次,在患者空腹時采血。
HD+HDF組在HD組的基礎上,進行HDF 1次/w,2次HD,4h/次;采用F60S一次性聚砜膜血濾器,膜面積1.4m2。
HD+HP組在HD組的基礎上,進行HP 1次/w,2次HD,4h/次;采用HA130樹脂血液灌流器,4008B型透析機,灌流聯(lián)合透析2h,再進行血液透析2h。采用普通肝素抗凝,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為200~260ml/min[2]。
1.3評價指標 采用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MIS)評價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內含體檢、體質指數(shù)(BMI)及實驗室的有關評分指標,MIS評分越高表明營養(yǎng)狀況越差,其實驗室的具體評分指標有血清蛋白(ALB)、總蛋白(TP)、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血紅蛋白(Hb)及淋巴細胞計數(shù)(LC)。并且每次透析前后采血檢測K+、Na+、Ca2+、C1-、Bun、Cr和CO2CP,并計算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其計算公式為Kt/V=-In(R-0.008t-UF/W),式中R表示透析前后血尿素氮的比值,t為每次透析時間(h),UF為每次透析超濾量(L),W為患者透析后體重[3]。比較三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各指標差異。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均數(shù)±標準差)。
2 結果
在運用不同透析方法的治療6個月后,三組患者血清中的Bun、Cr下降明顯,但三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HD組相比,HD+HDF組及HD+HP組β2-MG下降高于HD組;MIS評分中,HD+HDF組及HD+HP組評分結果明顯低于HD組;生化指標比較中,HD+HDF組及HD+HP組AL、TP、LC及Hb水平明顯高于HD組,見表1,上述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HD+HDF組與HD+HP組MIS評分對比及三組治療后的TC及Kt/V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從研究的結果可見,在應用HDP和HP聯(lián)合HD的治療后,HD+HDF組及HD+HP組尿素氮及Cr水平明顯下降,表明其對血液中的中分子及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明顯,透析充分性更好,因而透析效果也優(yōu)于HD組。
從三組生化指標上看,HD+HDF組及HD+HP組AL、TP、LC及Hb水平明顯高于HD組,這表明其透析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在于HDF及HP對尿毒癥中的中分子及大分子毒素有更好的消除效果,而尿毒癥毒素的聚集會對食欲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導致蛋白質、脂肪及微量元素等攝入不足而使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在利用HDF、HP聯(lián)合HD治療后,尿毒癥毒素的清除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應用HD治療,患者的食欲增加,營養(yǎng)狀況得以改善。此外MHD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不全,透析膜的生物活性受限,加之透析液內毒素的作用等多種因素使患者長期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
另外從MIS評分中可以看出,HD+HDF組及HD+HP組評分結果明顯低于HD組,表明其營養(yǎng)狀況優(yōu)于HD組,而MIS與患者的病死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密切相關[4]。
綜上所述,不同的透析方式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營養(yǎng)狀況改善所有差異,其中HDF聯(lián)合HD、及HP聯(lián)合HD的治療效果及其營養(yǎng)改善狀況優(yōu)于單純應用HD組。
參考文獻:
[1]崔莉,林育梅,尹良紅,等.比較兩種透析方法對透析效果及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0):1780-1781.
[2]鄭智華,馬祖,張滌華,等.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與生存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05,4(4):187-190,230.
[3]付榮國,桂保松,王莉,等.不同血液凈化方式透析效果及對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7(4):414-416.
[4]陳燊,黃雯.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7):3089-3091.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