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莉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104)
論青少年武術文化傳承
顧 莉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104)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比研究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武術文化如何更好地在青少年中得以傳承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建立青少年對武術的正確認知、強化武術文化意識是青少年武術文化傳承的首要任務;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青少年武術文化傳承的核心.武術動漫這一新途徑易于青少年接觸武術文化、激發(fā)武術熱情、重塑武術精神,提升道德品質、塑造文化自尊、增強民族精神,讓武術在青少年中更好地發(fā)展、傳承.
青少年;武術文化;傳承
1996年阮紀正先生說:“武術是中國人的生存方式.”而今,青少年卻坦言:“練武術不如打籃球,學太極不如練瑜伽,武術沒有跆拳道時尚,不比泰拳實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異族體育的多樣化,奧林匹克的風靡性,青少年對武術的感情逐漸淡化,認識逐漸模糊,更無從談及繼承、發(fā)展、弘揚.武術已不再是中國人生活中必備的技藝了.但是,武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藝,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個民族的象征.2009年9月召開的“關于在青少年中傳承中華武術”的提案會上,明確要求改變青少年對武術的認識,關注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和武術發(fā)展中所面臨的問題.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應自覺、主動地肩負起傳承武術文化這一神圣的使命和義務.通過武術文化的熏陶、學習,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因此,加強青少年對武術文化的傳承任重而道遠.
青少年對武術的認知途徑多來自于影視媒體、社會武術道館及學校武術教育.夸張炫耀的藝術手法讓青少年從影視中看到的是飛檐走壁、水上漂,他們驚嘆于金鐘罩、鐵布衫,日積月累,便慢慢曲解了武術,以為武術就是一種法術.
學校武術教育也多半不能使青少年全面、正確地認識武術.據(jù)記載,早在1916年武術就進入學校,隨后又不斷地被編入教學大綱、列入教學課程,而且還制定出了專業(yè)的武術教材.但由于教育體制的缺陷、師資力量的薄弱、文化傳播的喪失,青少年在校期間,僅僅接觸的是長拳、太極拳、刀、槍、劍、棍這些武術動作,在學生眼里,武術就是一項運動[1].
為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認知.國家武術管理中心于2009年重新修訂了武術的定義,確立了“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tǒng)體育”.這一定義全面地概括了武術的要素,更突出了武術的文化特質.
要強化青少年的武術文化意識,讓青少年認識到武術是中國文化的全息縮影,它吸收和滲透了中華民族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和風俗等多種文化形態(tài).武術的傳承應從過去傳統(tǒng)觀念的技術層面上延伸開來,傳播更多的文化價值和時代意義,延續(xù)更多的民族意蘊和精神內涵.國內第一位研究武術傳播的博士后郭玉成,在他的力作《武術傳播引論》中非常明確地指出:“武術傳承的核心是文化傳承.”
武術文化涵蓋面很廣,包括武術行為的指導思想、哲學意識、力學原理、行為美感、意念體系、服裝器械、武術門派等,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2].武術文化中所強調的“仁、義、禮、信、勇”既是武術文化的本質內涵,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通過武術文化的熏陶,習武者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心性、意志品質、人格修養(yǎng),對武術文化感知、內化的過程甚至是發(fā)展習武者思維方式、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程.
據(jù)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中熟悉或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到10%.這一數(shù)據(jù)反映出令人堪憂的事實,即多數(shù)青少年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興趣[3].武術要延續(xù),武術文化要傳承,就必須讓青少年通過“踐行體悟”的認知方式以及身心合一、技道并重的理性追求,從武術中去品悟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古樸情趣,去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魅力,自覺地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淀的最優(yōu)秀、最積極的觀念文化,是該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靈魂,具有鼓勵、教育和團結本民族人民奮發(fā)圖強的力量”[4].武術文化中包涵了忠貞的愛國熱情,體現(xiàn)了堅定的民族志向,塑造了頑強的獨立人格,承襲了“厚德載物”、“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通過武術文化的傳承能夠使人振奮、激勵民心,能夠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能夠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放眼當下,中國青少年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挑戰(zhàn),如洋快餐,洋品牌,網(wǎng)絡游戲等等.生活方式改變的背后是深度的西方文化侵蝕,是對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的匱乏,導致青少年缺少傳統(tǒng)自豪感和自信心,淡漠中華傳統(tǒng)美德,影響了青少年公德意識總體水平的提高.為了這些“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不被西方文化思想統(tǒng)治、腐蝕,需要強大其內心,讓青少年們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武術文化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作為一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文化資源,作為一種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資源,有其在現(xiàn)代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巨大價值.首先,青少年通過對武術文化的學習,懂得武術能夠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造就飽滿的精神面貌,使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發(fā)展.其次,通過武術文化的學習,認識到習武的過程是培養(yǎng)尊師愛友、勇于吃苦、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無私奉獻和報效國家的思想品質的過程,是自我品質提升的過程.最后,青少年通過武術文化的學習,體悟到武術不僅僅是追求造詣的更高、更難、更美,更多的是明白中庸之道、陰陽辨證、天人合一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理,通過文化渲染,武裝自己的思想,塑造完美的人格.
武術文化要繼承與發(fā)揚就離不開有效的傳承途徑.在過去,武術文化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師徒傳授、道館傳播等方式流傳與繼承,但是這種方式相對保守封閉.如今,青少年是武術文化傳承的主體,要有效地在青少年中進行武術文化教育,除了學校教育這一主導路徑之外,創(chuàng)造新的傳承途徑勢在必行.通過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在成長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武術精神的本質,理解武術文化的意蘊,多一分民族文化的沉淀,多一份傳承武術文化的責任.
4.1 武術動漫是對青少年進行武術文化宣傳的最佳載體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曾說:“孩子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第二眼是玩具,第三眼就是動畫片了.”動漫伴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全過程,時刻影響著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審美情趣.動漫作品生動形象、青春活潑,大多蘊含著青少年時期懷揣的青春夢想,讓其有抒發(fā)、釋放的空間,從而能激發(fā)青少年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欲望,深受他們的喜愛.通過優(yōu)秀作品本身能潛移默化地達到啟發(fā)、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有材料顯示,我國的青少年也是動漫市場的消費主力軍,上海經(jīng)常看動畫片的青少年為86.3%,北京為80.8%.根據(jù)《漫友》雜志近8年來對讀者的調查分析,國內漫畫閱讀群體的年齡構成大致如下:13歲及以下群體約占11%,14~17歲約占59%,而18歲及以上約占30%[5].《七龍珠》、《風云》、《功夫熊貓》、《天子傳奇》等武術動漫作品都曾經(jīng)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武術熱潮.
4.2 武術動漫易于青少年對武術文化的認識、理解、傳承
武術動漫通過視覺化的表達簡化了武術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盡顯了武術的豐采,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道出了武術的精髓.動漫中的尚武者,聞雞起舞、刻苦勤奮、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煉就一身高強的武藝,這對青少年是一種極好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動漫中的俠義之士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不畏權貴、懲惡揚善,這能在青少年的內心深處對武德有初步的認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武術動漫融合了武術招式、 武術拳種、 武術門派、武術哲學、武術精神等各類武術要素,通過武術肢體語言進行潛意識層面的交流,易于青少年受眾對武術文化的消化和吸收,潛移默化的感知、接受與傳承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明[6].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對于中國武術而言,青少年則是武術傳承的主體.青少年對于武術的認識需要進一步開拓,不能只看到武術虛幻的一面,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武術技術的層面,更要看到其文化的內涵,明確武術文化傳承的首要任務,認清武術文化傳承的核心內容,肯定武術文化傳承的當代價值,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傳播.動漫能夠潛移默化地將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灌輸給每一個青少年個體,使他們輕松、愉悅地得到熏陶,獲得認知,產生認同.武術動漫作為一種新型的武術文化傳承途徑,勢必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郭玉成. 中國武術傳播論[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鐘曉雄. 武術文化的特性及當代價值[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6):37-38.
[3] 王玉強,蘇春華. 青少年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狀及教育途徑探析[J].財經(jīng)界,2006(5):246-248.
[4] 彭鵬. 武術在當代教育中的文化責任[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5):54-59.
[5] 汲智勇. 武術動漫:武術文化國際傳播的新路徑[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1):76-79.
[6] 丘丕相. 武術文化傳承與教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李 平)
On the Inheritance of Martial Art Culture among Adolescents
GU L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Adopt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concerns how to pass on martial art culture to adolescents in a better way.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the first important task to establish correct cognition and enhance martial art cultural awareness among adolescents while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national spirits stands at the core. Martial art cartoons serves as a new device for adolescents to approach martial art culture,to arouse their passion,to remodel martial art spirit,to lift up morality,cultural dignity and national spirit. In this way,the martial art can be wide spread among adolescents.
adolescent;martial art culture;inheritance
G852
A
1008-5475(2015)03-0090-03
2015-01-18;
2015-02-22
顧 莉(1982-),女,江蘇揚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武術理論教學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