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慶,譚洪開
(1.駐320廠軍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 330024 2.中航工業(yè)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
某型高級教練機(以下簡稱“高教機”)在試飛過程中,當飛行高度達到10000米時,飛行員和塔臺無法通訊,按戰(zhàn)技指標要求應達到350km,經(jīng)測試實際作用距離不足100km,嚴重影響遠航、轉場等飛行科目的開展。
通過對電臺收發(fā)機性能指標與天線性能指標測試,以及機上線路排查等工作的開展,未發(fā)現(xiàn)原理、匹配及成附件質量問題。對比其他三代機超短波天線安裝位置,高教機天線安裝在垂尾,經(jīng)初步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天線布局是導致故障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高教機超短波電臺天線在天線形式上屬于單極天線。單極天線在設計和使用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輻射體必須安裝在金屬平板上并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金屬板尺寸會影響天線輻射性能,理論接地尺寸為無窮大;
2)與單極天線輻射體連接的金屬平板一般叫做天線接地面,即起到天線的激勵面的作用,同時也是天線的反射面。同軸饋電時,同軸內導體接天線輻射體,外導體接金屬平板。
1)天線接地面尺寸不足
高教機電臺天線的安裝位置在垂尾頂端。垂尾頂端視野良好,四周無遮擋,但是,高教機垂尾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僅在垂尾頂端天線支座上有一小塊金屬安裝槽,尺寸約300mm×50mm。
天線輸入阻抗分為電阻和電抗兩個部分。即Z= Rin+jXin。設天線的輸入阻抗為Zin,而d為無限大時天線輸入阻抗為Zin0,則:
λ為工作波長;
β=2π/λ,d為天線地板半徑,βd反映了接地板的電尺寸;
I(z)為天線上電流分布,I(0)為輸入端電流。
上式中,ΔZ與βd成反比,當βd很小時,即d很小時,天線的端口阻抗特性急劇惡化,具體為jXin電抗分量增大,從圖1可見,當βd<1,阻抗變化達50Ω。引起端口阻抗失配,發(fā)射功率進入天線后,并未全部向外輻射,而是有大量功率在天線內部振蕩并被電阻吸收,最終導致天線效率降低,實際輻射功率變小。
圖1 h=λ/4時,電抗Xin~βd曲線
圖2給出了天線輻射體高度h=λ/4時,金屬平板尺寸對天線端口阻抗特性和水平方向圖增益的影響,D為天線水平面方向性系數(shù)。在βd>1的情況下,天線方向系數(shù)基本趨于穩(wěn)定,接近單極天線理想狀態(tài)。計算目前高教機天線相關βd為:
此時方向系數(shù)有20dB衰減,理想情況下,天線增益每惡化6dB,通訊作用距離減半,按350km的通訊作用距離要求,現(xiàn)有通訊作用距離將不足100km,與問題情況相符。
2)天線輻射近場區(qū)內有大量結構件
在設計飛機垂尾頂部的結構(圖3)時,未考慮天線輻射的要求,導致天線周圍存在大量的結構加強件和安裝鉚釘,天線腔頂部和后部還有航行燈,盡管結構加強件采用了玻璃鋼材料制造,但由于存在于天線輻射近場區(qū),對天線方向圖的形成也有很大影響。
圖2 h=λ/4時,水平面方向性系數(shù)D~βd曲線
圖3 垂尾頂部結構圖
為驗證高教機垂尾由復合材料改為金屬材料的有效性,在實驗室進行仿真試驗。將天線分別安裝在小平板(尺寸:700mm×55mm)和U型金屬板(尺寸:700mm×55mm×500mm)上進行天線方向圖測試。其中,小平板模擬天線安裝在目前復合材料垂尾的天線安裝支架上的情況,U型板模擬天線安裝在金屬垂尾上的情況。圖4給出了129MHz時的對比測試結果。
通過小平板和U型板的水平方向性圖對比 (測試頻率129MHz),小平板方向圖在68°出現(xiàn)深凹陷,基準值平均衰減為-22.38dB;U型板方向圖均勻無凹陷,基準值平均衰減-13.04dB;U型板比小平板增益改善近10dB。根據(jù)理論分析結果:典型10W發(fā)射功率、靈敏度優(yōu)于-90dBm的機載電臺,使用100MHz頻率通訊,要滿足350km的通訊作用距離,其配套機載超短波天線在方位面增益值不能小于-10dBi??梢姡瑢⒏呓虣C垂尾改為全金屬材料必然可以改善垂尾電臺天線的輻射性能,滿足要求。
圖4 天線水平面方向對比測試圖
根據(jù)電臺頻率區(qū)間100MHz~150MHz范圍,以βd>10為基準,得出天線金屬安裝板面積為不低于直徑約為4m左右的圓形面積,飛機機腹與機背為等電勢共地,可選擇任意金屬蒙皮位置安裝。高教機機背中部機身位置上已裝有塔康天線和羅盤天線,并且不足之處是垂尾對電臺天線尾向輻射會有一定程度影響。因此,選擇在機腹后機身位置進行安裝并試驗。
在100MHz和150MHz,進行方向圖仿真,仿真方向圖截取水平面、縱切面和橫切面,兩個頻點的方向圖疊加在一幅圖上。
從圖5可看出,在頻段內,天線布局后的水平面方向圖良好,無深凹陷,僅有輕微起伏,水平面方向圖符合要求。
從圖6、圖7可看出,縱切面、橫切面方向圖良好。盡管天線安裝在機腹,但機背上空間的覆蓋仍然良好,在水平面仰角30°范圍內有大于-10dBi的信號覆蓋,即使在飛機頂空也有大于-20dBi的信號覆蓋??v切面、橫切面方向圖符合要求。
圖5 水平面方向圖(100MHz、150MHz)
圖6 縱切面方向圖(100MHz、150MHz)
圖7 橫切面方向圖(100MHz、150MHz)
1)通過垂尾改造和天線移位兩個方案均能夠解決通訊距離不足的問題。但是,垂尾改造方案周期長、代價大,改動帶來其他因素不確定。而天線移位方案簡捷有效,采取后者更符合實際情況。經(jīng)試飛驗證,效果良好,能滿足通訊距離要求。
2)在超短波單極天線布局時,要充分考慮天線接地平面大小對天線性能的影響和加載效應,不能出現(xiàn)接地面尺寸過小的情況,并保證天線的接地良好。另外,在形成天線方向圖的輻射近場區(qū),不應有結構件遮擋,以免干擾天線輻射方向性系數(shù)。
[1]陳晨.機載天線輻射特性及耦合研究 [D].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
[2]王良剛,陳龍.機載C3I系統(tǒng)電磁兼容技術研究[J].電訊技術,1937,37(2).
[3]梁福生,王廣學.飛機天線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