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慧
前文提到,在文化方面,先秦兩漢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經(jīng)典引導醫(yī)學著作。在眾多傳世名著中,《淮南鴻烈》和《論衡》非常具有代表性,這兩部著作都對導引醫(yī)學有影響,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經(jīng)驗,值得認真我們學習、研究與參考。
秦漢以后,歷史步入魏晉隋時期(公元220 年~公元618 年),導引、按摩醫(yī)學較前更為盛行?!端鍟ぐ俟僦尽酚小鞍茨Σ┦慷恕敝d,可見當時已開設按摩科。當時內(nèi)源性醫(yī)學著作也不少。被后世道家導引醫(yī)學與內(nèi)丹修煉引為經(jīng)典著作的《黃庭經(jīng)》便是其一,相傳是太上老君傳與東晉魏夫人(公元252 年~公元335 年)的。據(jù)《南岳魏夫人傳》載:“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晉司徒劇陽文康公舒之女,名華存,字賢安。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老莊,三傳五經(jīng)百氏,無不該覽?!7樯ⅲ蜍咄?,吐納氣液?!傲终嫒擞质诜蛉恕饵S庭內(nèi)景經(jīng)》。……凡住世八十三年。以晉成帝咸和九年托劍化形而去?!?/p>
《淮南鴻烈》亦名《淮南子》,漢初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所著?,F(xiàn)存內(nèi)篇21 卷。論道,以自然天道為中心,以“天人相類”、“天人相應”為中心,闡述道家之學。有關于導引氣功之論述,認為“達子道者,反于清靜,究于物者,終于無為”,倡導“恬然無思,淡然無慮”、“掩其聰明,滅其文章”、“除其嗜欲,損其思慮,以抱神和靜,穩(wěn)定神形”。
《淮南鴻烈》對導引、氣功的理論與具體功法,較先秦諸子都有更為仔細的描述。其關于氣的論述,“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天文訓》);并認為不但宇宙萬物是氣所生成,就連至高無上的“道”本身,亦由“流源泉勃,沖而徐盈,混混濁濁,濁而徐清”(《原道訓》)之氣而生成。其形神統(tǒng)一整體觀,是對導引醫(yī)學、氣功學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體者所稟于地也?!保ā毒裼枴罚胺蛐握?,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住,則三者傷矣?!逼湔J為要維持生命之長生久安,必須“將養(yǎng)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原道訓》),方能“神貴于形也。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窮”(《詮言訓》)。
《淮南鴻烈》積極的“無為”觀,是對《老子》“無為”學說的正確理解和發(fā)展。其認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應該是順應客觀規(guī)律的因勢利導:“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工焉,故五谷得遂長。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保ā缎迍沼枴罚堉倬罢J為,《淮南鴻烈》積極的“無為”觀,是在醫(yī)學領域中活學活用的典范,導引醫(yī)學、氣功如此,養(yǎng)生學也如此:“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diào)剛?cè)?,如是則僻(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篇》)這里的“順”、“適”、“和”、“安”、“節(jié)”、“調(diào)”都含因勢利導之意,既是因勢利導就不可能無所作為,就肯定能找到相應的合理的解決方案。這就成為后世中醫(yī)與導引醫(yī)學發(fā)展和繁榮昌盛的理論根據(jù)。其還為古五禽戲的演變做出了貢獻。
王充(公元27 年~公元97 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是東漢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理論家與導引養(yǎng)生家。他提出人是由物質(zhì)性的氣所生成。氣是萬物之本源,正確指明了精神與形體之關系,他著有《論衡》傳世?!墩摵狻饭彩杖胛恼?5 篇,實存84 篇,其中《招致》僅存篇目,是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論衡》云:“若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shù)。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夫稟氣渥(握)則其體強,體強則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明確指出了養(yǎng)生以氣為本的觀點。其還論證了人生命長短與先天遺傳素質(zhì)、后天環(huán)境、社會因素有關。又云:“人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人之稟氣,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生?!辈娬{(diào)指明:“養(yǎng)氣自守,適時則灑,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適輔服藥,導引……性命可延,斬煩不老?!?/p>
《黃庭經(jīng)》有《上清黃庭外景經(jīng)》與《上清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锻饩敖?jīng)》早于《內(nèi)景經(jīng)》。兩書均以七言歌訣談導引養(yǎng)生修煉原理,頗為歷代導引、氣功研究者所重視和推崇。
另有《黃庭中景經(jīng)》,則多疑為后人著作,是一部導引、氣功專著。一般均不包括在《黃庭經(jīng)》內(nèi)。其主要論述腦與五臟之生理功能,認為腦乃一身之主,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之樞紐;神乃身體之質(zhì),又為身體之用。從而建立了以腦神為中心的神之體系,這和現(xiàn)代西醫(yī)之腦與神經(jīng)體液學說大有相通和相同之處。
關于“黃庭”一詞,早在東漢晩期文籍中就已廣為應用,有諸多注釋:①指中。《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梁丘子注》:“黃者,中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nèi)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②指身體內(nèi)之中虛空竅。《黃庭外景經(jīng)·石和陽注》:“命門之上,有玄關二竅,左玄右牝,中虛一處,名曰黃庭?!雹壑肝尻埃ㄅK)之中?!娥B(yǎng)生秘錄·金丹問答》:“黃庭正在何處?答曰: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腎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也?!雹苤改氈??!吨劣巫印ぐ賳柶罚骸昂沃^黃庭?曰:在膀胱之上,脾腎之前,臍之后,肝之右(左),肺之左(右),如雞子,如權石?!雹葜赣忻麩o所。《夢溪筆談·象術》:“黃庭,有名而無所,沖氣之所在也。故養(yǎng)生家曰:能守黃庭,則能長生?!庇郑骸包S庭者,虛而妙者也?!雹拗钢悬S八極。⑦黃庭在二腎之間。⑧亦指“規(guī)中”。⑨陳櫻寧著《黃庭經(jīng)講義》曰:“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中空之義。吾人一生,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干分界處,人身則在臍。嬰兒處始,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其出胎后,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修持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nèi)空處也。臍內(nèi)空處,即‘黃庭’也?!?筆者認為⑨是充分綜合了諸家之長的很精致、很精巧、很有見地的一種闡釋!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與學習。
關于內(nèi)景、外景之稱,注釋所見更早。如《荀子·解敝篇》云:“濁明外景,清明內(nèi)景?!碧拼鷹顐娮?“景,光色也。濁謂混跡, 清謂虛白?!薄洞蟠饔洝ぴ犹靾@篇》云:“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相(者)也,是故內(nèi)景。故火曰外景,而水曰內(nèi)景?!薄痘茨献印ぬ煳挠枴芬嘣疲骸疤斓涝粓A,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nèi)景?!惫省皟?nèi)景含氣,外景吐氣” 之看法較為合理。道家的治生之本,重在全形保神?!饵S庭經(jīng)》尤其注重臟腑氣脈之修煉。而神為氣之制,故欲煉五臟之氣,必養(yǎng)五臟之神。其倡導的“黃庭宮”與“三丹田”的概念,是對導引醫(yī)學、氣功的一大貢獻?!饵S庭經(jīng)》云“上有魂靈下關元”、“三關之內(nèi)精氣深”、“迴紫抱黃入丹田”、“三田之中精氣微”。《黃帝內(nèi)經(jīng)·舉痛篇》曰:“沖脈起于關元?!薄鹅`樞·寒熱篇》曰:“臍下三寸,關元也。”《黃庭經(jīng)》三關三田之說,延至今日都影響很大。其云:“人有三丹田,上丹田,腦也,亦名泥丸;中丹田,心也,亦名絳宮;下丹田,臍下三寸,氣海(關元)也,亦名精門。三田之中,各有司主之神。至于黃庭三宮,上黃庭宮腦中,中黃庭宮心中,下黃庭宮脾中。黃庭與丹田,上部同為腦,中部同為心,下部同為脾,一為氣海(關元)或精門?!倍ǔK缘ぬ锛聪碌ぬ?,相當于關元部位,而黃庭即心。故《外景經(jīng)》云 “上有黃庭下關元”、《內(nèi)景經(jīng)》云“上有魂靈下關元”,雖說法有異,然意義相同。其功法是以黃庭三宮為中心,通過存想、存神(內(nèi)照)來修煉臟腑之氣,進而“結丹”,進入更高級之境界。
我們學習與研究《黃庭經(jīng)》,切勿為其神仙家的術語與“外貌”、言辭所惑,長生不老顯然是夢想;然其以黃庭三宮為樞紐之道家煉養(yǎng)方法與原理,確有能強健心身、卻病延年、長命百歲之功,則不容我們忽視與輕視,是研究內(nèi)源性醫(yī)學的經(jīng)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