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慧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qū)白馬石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葫蘆島 125025)
羊布氏桿菌病的防制現狀及防控措施
徐凱慧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qū)白馬石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葫蘆島 125025)
羊布氏桿菌病為常見的人畜共患病,其危害性主要體現在影響公共安全上。文章首先介紹此病流行情況,就目前防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做分析,針對性提出加強防治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布氏桿菌病;防治;建議
羊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患病,簡稱布病,是布氏菌屬的細菌侵犯肌體后引發(fā)的傳染—變態(tài)反應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國屬乙類傳染病。分為6個種:羊種、牛種、豬種、綿羊型副睪種、沙林鼠種、犬種。臨床上以羊、牛、豬三種意義最大,羊致病力最強。作為常見的人畜共患病,人類同樣可經與病畜的直接接觸而發(fā)病,或者是經吸入含菌塵土、眼結膜帶菌等等,誘發(fā)此病,因此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比較而言,母羊有較強的易感性,性成熟后易感性更強。此病傳染源為病羊、帶菌羊,而受感染的妊娠期母羊危害性最大,有更強的傳染性。妊娠期母羊被感染,流產、分娩可排出大量病原,并隨胎兒、羊水、胎衣等污染周邊飼草、飲水等,經消化道感染。也可能經皮膚、黏膜、呼吸道等,直接接觸感染。懷孕母羊感染,在懷孕后3~4個月,出現典型的流產癥狀。流產早期有先兆,早期發(fā)熱、臥地不起、飲欲增加、不吃草料,檢查陰戶有紅色液體流出。流產同時,母羊伴有乳房炎,關節(jié)疼痛,跛行不便等癥狀。部分感染病例,胎衣不下、胎衣增厚,甚至有出血點。多數流產胎兒,為敗血癥變化。公羊感染布病,最典型特征為睪丸腫大。文章接下來的內容,就防治現狀及應采取的加強措施進行系統的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羊布氏桿菌病呈反彈、上升趨勢,據衛(wèi)生部統計資料,2010~2015年,全國人間布病發(fā)病率從0.17/10萬上升到2.53/10萬,5年間上升了14.9倍。2010年,全國共報告發(fā)病33722例,死亡1例。布氏桿菌病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動物衛(wèi)生部門已將羊布病納入重要的疫病防控行列,確保動物及人類衛(wèi)生健康及生命安全。這些年,雖然各級部門和組織都非常重視布病的防控,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1)部分養(yǎng)羊場或養(yǎng)殖戶對布病的危害認識不足,疏于管理和防控,個別動物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布病的防治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緊;(2)部分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技術落后,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部門檢疫力度不夠,對檢出的陽性病畜處理不當;(3)羊的飼養(yǎng)、流通、交易等各環(huán)節(jié)的防疫監(jiān)督力度不夠,外地新調入羊不經檢測和隔離就混群飼養(yǎng)情況時有發(fā)生;(4)個別養(yǎng)殖場(戶)對免疫接種、消毒、無害化處理、滅鼠、滅蠅等綜合防治措施認識不足;(5)撲殺補償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動物防疫監(jiān)督部門只檢疫而無法處理,間接導致疫病擴散。
3.1 加強布病檢測,早發(fā)現,早診斷
加強布病檢測,每年5月、10月集中檢測1次,確保此病早發(fā)現、早診斷,避免疫情擴散。被發(fā)現的病羊、陽性羊、可疑羊,及早隔離,及時捕殺,集中銷毀。病畜殘留的乳制品、胎兒、胎衣等,集中無公害化處理,遏制疫情擴散。非疫區(qū),以檢測為主,包括病原學檢測、疫苗免疫檢測;檢測無陽性后及時免疫;疫區(qū),以檢測、凈化為主;控制區(qū)、疫區(qū),采用免疫預防、及時捕殺、疫病檢測相結合的原則。
3.2 搞好免疫接種,控制布病發(fā)生
此病普遍流行區(qū)域,采用菌苗接種的方法,有著很好的預控效果。根據國外先進的防控經驗,使用菌苗免疫的防治效果是最好的。這些年,國內已經成功研制出有效防治此病的弱毒苗——羊種布氏桿菌5號菌株弱毒苗,接種羊群有很好的免疫效果。接種此苗,于非懷孕期,接種時母羊采用陰道黏膜氣霧免疫,其他羊采用口服免疫,每年1次,能很好預控此病的發(fā)生。
3.3 做好環(huán)境控制,遏制病菌滋生
嚴格封閉管理,隔開生產、生活區(qū);禁養(yǎng)其他家禽或家畜,類似雞、鴨、豬、狗等,都將加入禁養(yǎng)行列;做好蚊蠅等清滅工作,及時切斷病菌傳播途徑;嚴格消毒管理,所有進出口設置消毒池;定期更換消毒藥劑,來蘇爾溶液、石灰乳溶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所有的用具,每半個月消毒1次;臨近生產或分娩前后,都要進行1次大的消毒,例行全場消毒,每年2~4次;疫情檢疫中,發(fā)現的所有病羊、陽性羊、可疑羊等接觸的用具,每天都要進行1次消毒,直到疫情得到控制;場地內殘留的飼料、墊料等,集中深埋發(fā)酵;糞污集中堆積發(fā)酵,可循環(huán)做有機肥源。
3.4 制定凈化措施,培育健康種群
地方養(yǎng)殖中,有感染此病病例出現,所有被確診或檢測顯陽性的羊群,建議制定必要的凈化措施,培育健康種群。
受污染羊群,進行反復檢測,每間隔2月檢測1次。病羊、陽性羊無害化處理,可疑的病畜隔離復查。所有受污染的場地,堅持每周消毒1次,遏制病菌滋生。
假定健康羊群,有病羊被捕殺、羊群檢疫顯陽性的羊群,可確定為假定健康羊群。假定健康羊群的處理,同受污染羊群處理,同樣經連續(xù)2次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可確定健康羊群。
培育健康羔羊群,設置專門的培育舍,培育舍距母羊群至少在500米開外。經假定健康母養(yǎng)產下的母羔羊,安排專人管理,使用固定的飼養(yǎng)工具。羔羊出生后,進行全身消毒,用來蘇爾溶液(3~5%)。消毒后羔羊,待陰干后,安置培育舍飼養(yǎng)。哺乳用健康母羊的母乳,期間加強羔羊護理,環(huán)境、人員、用具等嚴格消毒管理,為其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羔羊培育期,落實兩病檢測2次。所有的可疑病例,及早進行捕殺,嚴格落實消毒制度,同時做好凈化工作。
3.5 檢出的陽性羊及早撲殺,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蔓延和擴散
經實驗室檢測后,對檢出的陽性羊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一般用電擊法,撲殺后的病羊采用密閉不滲水的容器運到無害化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裝前卸后嚴格消毒。無害化處理場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guī)定,應距動物養(yǎng)殖場、養(yǎng)殖小區(qū),種畜禽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診療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生活飲用水源地3000m以上;距離城鎮(zhèn)居民區(qū)、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qū)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m以上。對于無害化處理條件較差的偏遠鄉(xiāng)村,可采用直接掩埋法,按照GB16548-2006標準(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guī)程),或參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guī)范(2013版)。掩埋前應對需掩埋的的病害羊尸體實施焚燒處理;掩埋坑底鋪2cm厚生石灰;掩埋后將掩埋土夯實,病害羊尸體上層距地表1.5m以上;焚燒后的病害動物尸體和病害動物產品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環(huán)境應使用有效消毒藥噴灑消毒;對參與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的相關人員做好人身安全防護。當地政府在無害化場地設置隔離帶和警示標志,動監(jiān)部門定期巡視,發(fā)現掩埋地面沉降建議當地政府及時回填,并防止不法分子對剛掩埋的病羊尸體盜挖盜掘。
3.6 適當進行補償,減輕戶主經濟損失
經檢疫為布病感染后,應及時將病羊、陽性羊進行捕殺。這期間,爭取地方財政部門的補貼和養(yǎng)殖戶主的配合,同樣尤為關鍵。由此,建議根據地方羊市買賣行情,制定切合實際的補償標準,盡量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提升農戶對此病的認識,配合疫病防控部門及早報告,及時診治,遏制疫情的進一步發(fā)展。
[1] 邢進,王金鋒,趙寶華.布魯菌病及其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9,(3):69-73.
[2] 鮑偉華,孫澤祥,朱善德,等.奶牛布氏桿菌病3種檢測方法比較[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4):68-69.
[3] 師蝴蝶,師明亮.布氏桿菌病流行與防制分析[J].畜牧獸醫(yī)雜志,2008,(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