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子德行教育思想對當代大學生自身修養(yǎng)的啟示

      2015-04-04 23:43:01趙桂英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不爭老子萬物

      楊 洋 趙桂英

      (1.川北醫(y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老子的德行教育思想是人類創(chuàng)造最早、最具科學性、獨立而完整的道德文化思想之一。與當代大學生品德修養(yǎng)以馬克思主義道德為主要內(nèi)容相比,二者有相當部分內(nèi)容是相通的。

      在物質(zhì)世界中沒有自然神和人為神的存在,人與自然是一體的物質(zhì)存在;自由平等、社會和諧、無私奉獻是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自然萬物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法則。只有遵循規(guī)律,萬物才能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自身。老子德行教育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道德的本質(zhì)都是對私有制社會的否定和批判。同樣,二者都被世界人民自發(fā)地接受、傳播并實踐。此外,老子德行教育思想無論是教育內(nèi)容還是教育方法都有其獨到之處,幾千年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成長和教育的發(fā)展,所以我們應對當代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把握,對老子德行教育思想加以重新認識和總結(jié),賦予其新的使命和任務,為當代大學生品德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服務。

      1 “道”為核心的世界觀

      老子將“道”看作萬物產(chǎn)生的根源和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是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根本立場,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

      前面在講“道法自然”的時候提到道生萬物,“道”原本沒有,所以老子稱之為“無”,而“道”是生而有的,又稱之為“有”。一方面,老子認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jīng)》第一章,以下不再標注)“無”是天地原始的名稱;“有”是萬物母體的名稱。物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即“有”;物的稟性遵循“自然”,這種稟性人的感官不可感,只能靠人的意識去認識,所以謂之“無”??筛兄奈锖筒豢筛兄奈锏姆A性是一并而生的。另一方面,老子在第十四章中描述“道”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笨床灰?,聽不到,摸不著,給人的感覺好像迷離恍惚,閃爍不定,其實是說,構(gòu)成道體的物質(zhì)微小至極,數(shù)量多得不可計算,連綿不斷“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這些物質(zhì)有著靈敏的運動變化,并且這種運動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故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天地之間的物質(zhì),在多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下產(chǎn)生了萬物之各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钡喇a(chǎn)生萬物,萬物都是由無此物到有此物的變化過程,不僅是有無相生,而且,空間上“高下相傾”,時間上“前后相隨”,“音聲相和,長短相形”。所以,“道與道產(chǎn)生的萬物都是有形,有時,有體,有音,有空的”。[1]

      老子以“道”為核心的世界觀是切近現(xiàn)代科學的,老子用物(道)生萬物的科學思想,否定了神靈的存在和神創(chuàng)造世間萬物的宗教神權(quán)學說,要求人們首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另外,警示當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生存法則,作為萬物之一的人,其生存和發(fā)展要依賴于萬物組成的自然界,自然與人、人與自然的生存關(guān)系應該是公正無私和諧發(fā)展的。

      2 “虛靜”“守柔”為基礎(chǔ)的人生觀

      當代部分大學生強調(diào)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心胸狹隘,導致對待事物目光短淺,為人處事無法從正確角度入手。老子“虛靜”“守柔”的思想教導學生無私奉獻,心底無私則天地寬廣;“虛懷若谷”多多聽取他人意見,為他人著想,像水一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培養(yǎng)大學生謙下自處的人生態(tài)度,大肚能容世事的胸懷,擁有仁慈柔和的關(guān)心他人、幫助他人、與人們友好地相處,始終持守虛柔之德,在行為上收斂自己,杜絕鋒芒畢露,更不必爭名奪利。“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2]圣人不積累身外之物,盡全力幫助別人,他自己反而富有,把一切給予別人自己得到的反而更多。

      老子曰:“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碧斓叵扔谌f物存在,萬物消失天地依然長久,原因在于它的存在不是自私的,品德高尚的人把自己放在最后,反而能占先。老子由天道推及人道,強調(diào)不要把自己的私利擺在前頭,這樣自然會得到眾人的愛戴和擁護。以此來喚醒人們摒棄生活中的種種誘惑,持守自己內(nèi)心的虛靜,保護原有的柔性。從而樹立起忘我奉獻、榮而不耀的人生觀。

      3 “寡欲”“不爭”為內(nèi)容的價值觀

      當代部分大學生拜金主義思想嚴重,貪圖享受玩樂,認為賺錢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私欲。這嚴重背離當代大學生應具有的價值選擇,老子主張“去甚、去奢、去泰”“少私寡欲”“知足”的價值取向[3],這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重要意義。

      過分追求私欲猶如玩火者,不見濃煙卻將靈魂熏黑,不見雙腳卻將人引入歧途,故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边^多地收藏反而會招致嚴重損失,知道滿足既不是件恥辱的事情也不會遭受恥辱。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限度,當代大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和內(nèi)心有準確而清晰的認識,凡事不可貪戀太多,否則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當代部分大學生的名利相爭主要表現(xiàn)在,為了獎學金、三好、先進等一些榮譽相互勾心斗角。老子曰:“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保?]善于做武士的不依賴于勇猛,善于作戰(zhàn)的不輕易發(fā)怒,善于勝敵的不同敵人正面交鋒,這就是不與人爭奪的品德。故而真正善于爭奪者,不與他人勾心斗角名利相爭,反而得到的更多。即,“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必澯侨松牡湼?,知足不爭才能寧靜致遠,看清前面的道路。正所謂:“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笔ト送粸樗诵趶牟慌c人爭奪。

      有的人認為,這種“寡欲”“知足不爭”的思想,容易使人保守不敢前進,甚至走上消極的道路。顯然,這種說法只是望文生義,其深刻用意在于消除人們的爭端。人們應該關(guān)注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而不是沉醉于對金錢的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才是人的本質(zhì)的價值選擇。

      4 “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自省修身

      老子在第四十五章中說“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故以身觀身”,按照規(guī)律來修養(yǎng)自身,個人的美德就會變得純真,所以要用修身的原則來省察自身觀察他人。修身是立身處世的根基,只有鞏固修身的要基,才可以立身。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認為,寬容慈愛、儉樸節(jié)約、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是自我修身的三件法寶,牢牢地掌握它們,是當代大學生提高個人素質(zhì)和修養(yǎng)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慈,故能勇?!保?]做人寬容、仁愛、無私,那么做起事來就不會畏首畏尾,這種勇氣因為無私而變得力量無窮。這里的“慈”與“無為”是相通的,教育者若能體現(xiàn)教育“無為”的精神,讓學生按照自身特點發(fā)展,不橫加干涉和過多約束就是慈愛,學生若能學會對待事物“無為”的態(tài)度,那么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境界自然就提高了?!皟€,故能廣。”保持儉樸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可以使自己富裕,清靜無欲所以能無所不為。樸素、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美德,是做人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老子曰:“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非道也哉!”當代部分大學生,嫌棄集體宿舍出外租房,穿著要名牌,手機要高端,同學間各種宴請聚會胡吃海喝,學業(yè)荒廢。老子常常教育,人們應該把自身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的提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自我的物質(zhì)享受,作為學生,其大多數(shù)物質(zhì)財富都由家庭承擔,更應該注重節(jié)約。“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要想得到社會他人的尊重,要做到辦事無私、不爭、遵循客觀實際情況?!坝让?,必以身后之?!比绻率轮t讓、大公無私、與人不爭必會得到人們的敬仰。

      “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如果舍去慈愛只求勇猛,舍棄節(jié)儉只求無所不為,舍棄謙讓只求爭先,結(jié)果只有失敗。只有深刻理解和體會老子“三寶”的蘊意,才能夠真正起到自省修身的作用。當代大學生應該以此“三寶”作為自身修養(yǎng)的基礎(chǔ),不斷提升品德實踐的層次和境界。

      5 “知?!薄皽斐[”“五色、五音、五味”的三思后行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6]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diào),使人失去聽覺;豐盛的食物,使人食不知味。這比喻了紛繁復雜的花花世界中,權(quán)、財、物、情等各種欲望會使人蒙蔽雙眼,難辨是非,看不清事物真相;你一言他一嘴各種各樣的建議反而使自己手足無措,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對待復雜的世間萬物,老子教給我們“知常”,即按照事物規(guī)律,透過現(xiàn)象“滌除玄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謹言慎行,三思而后行的科學方法。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闭l掌握了規(guī)律,普天之下都會歸附依從,普天之下一切都將平和安泰。在尊重規(guī)律的同時做到三思后行,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夠“滌除玄覽”認識到事物的本來面目。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敝厥禽p的基礎(chǔ),靜是動的主宰,只有淡泊寧靜才能夠深刻思考,才能夠?qū)ψ约旱男袨榉e極指導?!拜p則失本,躁則失君?!辈恢匾曀伎?,輕舉妄動就意味著喪失主宰。

      除此之外,關(guān)于“自省修身”老子還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保?]了解別人的人是聰明的人,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戰(zhàn)勝別人只說明攻擊有方,戰(zhàn)勝自己才算是真正的強者。故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不自省、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就無法加強修身。他還說:“不自見,故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辈蛔晕冶憩F(xiàn)、自以為是、自我夸耀、自高自大,這樣方能揚名天下、才名彰顯、處人之上?!肮瘃?,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比〉昧藙倮龅讲蛔载?、自滿、武斷、固執(zhí)。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并內(nèi)化的高尚品德。

      [1]方長江.老子道德的內(nèi)蘊與歷史地位[J].黃岡師范學院報,2010,30(2):11-12.

      [2]李耳.道德經(jīng)[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02.

      [3]張智彥.老子與中國文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4]林曉平.先秦諸子與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5]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6]熊鐵基,劉韶軍,等.二十世紀中國老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7]饒尚寬.老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猜你喜歡
      不爭老子萬物
      堅持“不爭”
      萬物皆可折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萬物生
      張之洞的“三不爭”
      做人與處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哲思2.0(2017年5期)2017-09-03 10:35:42
      不爭的函谷古道
      中學語文(2017年4期)2017-03-28 07:38:58
      不 爭
      醒獅國學(2016年8期)2016-05-14 17:55:47
      沐川县| 霍林郭勒市| 盐亭县| 巢湖市| 循化| 泸定县| 大理市| 绥中县| 济宁市| 师宗县| 天气| 邢台市| 宁海县| 德庆县| 江华| 滁州市| 铜梁县| 永昌县| 永济市| 木兰县| 长兴县| 阿城市| 锡林郭勒盟| 上蔡县| 义马市| 太康县| 夏津县| 临江市| 洪洞县| 酒泉市| 上饶县| 根河市| 景东| 黔西县| 黄龙县| 禹州市| 清水河县| 乳源| 嫩江县| 大化|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