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華 高未淼
1917年3-4月間斯大林主持《真理報》編務,持支持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指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立場,抵制列寧提出的反對臨時政府的政策,刪節(jié)他們不贊同的列寧的論述并拒絕繼續(xù)刊登列寧的來稿。這段歷史被長期回避,因而成為國際共運新聞史上的一個需要加以考證的事件。
《真理報》作為群眾性工人日報1912年5月5日(俄歷4月22日)在彼得堡創(chuàng)刊,之后屢遭沙皇當局的迫害,1914年7月21日(俄歷7月8日)被徹底查封。1917年二月革命勝利后,《真理報》于當年3月18日(俄歷3月5日)恢復出版,被指定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中央委員會和彼得格勒委員會的機關報?!墩胬韴蟆窂涂螅骶帪榫S·莫洛托夫,編輯部成員有米-奧里明斯基、克·葉列梅也夫、米·加里寧等。由于編輯部人員的流動,這個編輯班子只編輯了前面幾期報紙。3-4月間的報紙的實際編務由斯大林負責,列·加米涅夫是主要編輯之一。
復刊初期,《真理報》沒有明確提出“把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轉(zhuǎn)變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全部政權歸蘇維?!钡目谔?,但揭露了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帝國主義性質(zhì),號召一切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起來推翻資產(chǎn)階級政府和結(jié)束帝國主義戰(zhàn)爭,說明俄國二月革命后的臨時政府的資產(chǎn)階級階級性,號召人民把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建立革命政府,由它來實現(xiàn)各民主力量的政治要求。
但是,從3月27日(俄歷3月14日)第8號起,《真理報》的立場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報紙上發(fā)表了加米涅夫的文章《臨時政府和革命的社會民主》。加米涅夫主張革命的民主應當只限于監(jiān)督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認為用革命政府替換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將是政治錯誤。接著,3月28日(俄歷3月15日)第9號《真理報》又以社論的形式發(fā)表了加米涅夫的文章《勿用秘密外交》,號召士兵拿起武器保衛(wèi)俄國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此文背離了布爾什維克對待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斯大林在報紙上發(fā)表的文章也說:“把一個光禿禿的‘打倒戰(zhàn)爭!的口號當做實際方法無疑是完全不適當?shù)摹薄?/p>
3月29日(俄歷3月16日)《真理報》第10號發(fā)表聲明,宣布從西伯利亞流放地歸來的中央機關報編委加米涅夫和中央委員會委員斯大林加入《真理報》編輯部,而國家杜馬中的社會民主黨代表、剛從流放地歸來的馬·穆拉諾夫(MaTBe KOHCTaHTHHOBHH MypaHOB,1873-1959)則對報紙實行總的領導。穆拉諾夫在其撰寫的社論《(真理報)歸于革命民主力量》一文中,要求報紙接受國家杜馬工人代表的監(jiān)督。
對于穆拉諾夫和加米涅夫的所作所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中央委員會俄國局提出抗議,要求穆拉諾夫承認報紙現(xiàn)在、將來都是黨中央委員會和彼得格勒委員會的機關報,認為加米涅夫在其發(fā)表的一些文章中表達對臨時政府的支持態(tài)度是錯誤的。為此,俄國局會議做出了反對加米涅夫加入《真理報》編輯部和只允許他不署名地為《真理報》撰稿的決議。決議指出,鑒于加米涅夫1915年被捕后在沙皇法庭上宣布不贊同布爾什維克關于“使沙皇政府在帝國主義戰(zhàn)爭中失敗”的主張,中央委員會俄國局反對加米涅夫進入《真理報》編輯部,并決定把他的行為和他能否參加《真理報》編輯部的問題提交黨的代表會議處理。
但是,加米涅夫依然對《真理報》的言論方向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為《真理報》的編務這時由斯大林主持。4月初斯大林在黨的工作者會議上說:“臨時政府事實上起著把革命人民的成果鞏固下來的作用。”同時他還主張與孟什維克合并,“不應當跑得太遠和預先提出分歧?!覀儗⒃谝粋€黨內(nèi)消除小的分歧?!憋@然,斯大林1917年3*4月間觀點與加米涅夫所宣傳的路線是一致的。
4月3日和4日(俄歷3月21日和22日)第14、15號上登載了列寧的第一封《遠方來信》,《真理報》編輯部把列寧在信中對彼得格勒蘇維埃調(diào)和主義的批判和對臨時政府?;室鈭D的揭露部分予以大量刪節(jié)(占全文五分之一),并拒絕發(fā)表后面的四封來信。對于這一時期《真理報》的立場問題,列寧批評為“倒向考茨基主義的《真理報》路線”。1917年4月12日(俄歷3月30日),列寧在致雅·加涅茨基和卡·拉狄克的信中提到:“我們希望能把倒向‘考茨基主義的《真理報》路線完全糾正過來”,列寧還邀請他們兩位“為《真理報》寫些有關對外政策的文章”和“關于德國革命運動和左派刊物的文章”。
1917年4月16日(俄歷4月3日),列寧從芬蘭回到彼得格勒?;貒螅袑幜⒓磪⒓訄蠹埦庉嫻ぷ?,17日或18日(4月4日或5日)開始主編《真理報》。此后《真理報》轉(zhuǎn)變立場,貫徹“四月提綱”精神,不再支持臨時政府,開始反對參加戰(zhàn)爭,主張全部權力歸蘇維埃,報紙保持了正確的方向。列寧在1917年4月17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會議的布爾什維克代表的會議上說:“《真理報》要求政府放棄兼并。要求資本家政府放棄兼并,這是荒謬的,是肆意嘲弄”?!吧踔廖覀兊牟紶柺簿S克也有輕信政府的?!@是會斷送社會主義的。”
關于這個時期的問題,斯大林后來含糊其詞地承認自己的立場有所動搖。列寧之所以隨時糾正黨報黨刊在策略方向上的搖擺,在于報紙每天在影響著群眾。他寫道:“《真理報》還擔負著一種特殊的極為重要的責任:‘它能率領誰——這一問題所有的人都在關心,所有的人都力圖從字里行間找到答案?!比绻麑蝈e誤,會導致行動失敗。
“鑒于以上的情況,雖然斯大林理論上強調(diào)黨報的黨性和組織作用,但是他自己在列寧擔任黨的主要領導人時期,作為在黨中央領導下的黨報負責人,黨性是不夠強的,也沒有很好地發(fā)揮他所論證的黨報的‘組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