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錢雙慶
大地行吟
青城散記
文圖/錢雙慶
青城怕是孤獨了幾百年了。
青城應(yīng)該是有故事的,不論令人神往的傳說,還是感喟不止的歷史記載,千年了,就是一本萬言書,也該寫滿了。
這是個偏居一隅的小鎮(zhèn),卻有著煊赫的歷史,它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mào)中心,在1000年前的唐朝,就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城不遠,在甘肅榆中縣北部,距離蘭州城也只有90公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與其他古鎮(zhèn)相比,青城顯得簡陋而又冷寂,它甚至沒有一個門關(guān),更別提什么顯著的標志了。
頂著烈日,走在街巷窄窄、硬硬的石板路上,留不下一絲足跡,卻隱約聽見沉重的腳步聲。沿著石板路剛走出幾百米,在毛坯土墻的掩映下,一個掛著“重點保護民居”的四合院顯露了出來。四合院大門的門楣和邊框,是極其細致、精美的磚雕和木刻。推開了這扇記錄歷史信息的門,如同喚醒了一段遠逝的記憶。迎面是一面2米多高、1.5米左右見寬的石雕照壁。照壁斑駁了,但是,石雕刻畫的景物異常清晰。畫面上,在古木、雕欄映襯下,有五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個昂著頭的教書先生、兩個潛心學(xué)習(xí)的孩童,還有一個坐著太師椅怡然自得的老翁和一個側(cè)目轉(zhuǎn)向孩童的老嫗。人物表情的刻畫、服飾和胡須的雕琢,無不精細入神,讓人稱奇。從大門和照壁上,依稀可以看到主人家曾經(jīng)的富庶和興盛。
青城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xiāng)”。水煙業(yè)的興起、鼎盛,推動了古青城的發(fā)展。古青城曾經(jīng)商賈云集,人才薈萃,教育發(fā)達,文化興盛……
走在古鎮(zhèn)里,徜徉在陳舊的古建筑中,意識似乎游離了,感覺恍若隔世。幾百年,甚或上千年前,古鎮(zhèn)究竟應(yīng)該是個什么樣子?我想,肯定離不開嘈雜的市井聲,也少不了朗朗的讀書聲,還應(yīng)該有商旅西去東來的駝鈴聲,更少不了士兵戎裝待戈操練的聲音……
據(jù)記載,青城又叫“一條城”,是古來軍事要沖。唐朝時,在此筑有龍溝堡,始為舊城,為何以龍溝稱之,恐不可考,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后來,北宋年間,眾所周知的西夏王李元昊叛亂,時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將狄青為防止西夏入侵,憑借黃河天險,在龍溝堡的基礎(chǔ)上增筑了新城。
在我的印象里,宋朝是一個極為懦弱、萎靡不振、沒有骨氣的朝代,但是,卻不乏有骨氣和膽略的名將,狄青就是一個。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人,出身貧寒,被譽為冷兵器時代的十大勇將。
就是這樣一個國之棟梁,卻被視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最終含冤而死,讓人嗟嘆不已。
狄青生不逢時,若在鼎盛的漢武帝和唐太宗的年代,決不至于此。一個人的命運往往和時事的變遷、國家的命運、時代的發(fā)展密不可分,通過個人努力獲得成功,離不開一個開明的時代,一整套公平、公正的機制。
青城得名跟狄青有關(guān)。因為狄青筑的新城東西長、南北狹,故稱“一條城”,后來,為了紀念狄青,人們將“一條城”改名為“青城”。一代名將,生前不能享受到的禮遇,后世,老百姓給予了加倍補償。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的評判終將是公平、正義的。
歷史的長河里,總會上演一出出悲喜劇,從辯證的角度來說,悲中可能蘊含著喜,喜往往跟悲密不可分,青城正是這樣。隨著歷史的變遷,青城不可避免地衰落了。隨著軍事要沖地位的改變,青城逐漸落寞了。少了經(jīng)濟因素的支撐,人們選擇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和家族發(fā)展、更加有利于財富積累的地方。遠離了財富中心,青城也就遠離了許多人的視野。古城得以保護可能就在于此,少了車水馬龍,少了人為的折騰,文化遺產(chǎn)也就幸存了下來,得以示人。
曾經(jīng)落寞的青城,這顆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如今是豐腴的。在古鎮(zhèn),保存有高氏祠堂、青城書院、城隍廟、羅家大院等一批古建筑群。在高氏祠堂,掛有“進士”牌匾的高大寬敞的門廳里,隱約可見雕梁畫棟的奢華,其規(guī)格和工藝讓人嘆為觀止。更令人可喜的是,還有49處古民居四合院散落在古鎮(zhèn),如同顆顆明珠點綴著青城,散發(fā)著耀眼迷人的光芒。
青城有個特點,百姓們就住在古建筑旁,和這些“寶貝”們和諧相處著。設(shè)想一下,當你踱著方步邁出家門,一扭身就置身于大片古建筑群中,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偶然間,我還發(fā)現(xiàn)了古鎮(zhèn)路邊的一個小菜鋪,菜鋪里除了擺有各式蔬菜外,最顯眼的就是墻上掛滿了主人繪制的水墨畫。雖然鎮(zhèn)里少見衣衫光鮮者,想必這里的人們并不富裕,但是,在精神上,他們是富足的。
參觀青城書院時,我在墻壁上看見了殘存的最高指示。工作人員說:“就因為這些語錄,面臨滅頂之災(zāi)的書院得以幸免?!边@不由讓人有種萬幸之后而后怕的感覺。
和一段文字記述相比,一座建筑記載的內(nèi)容要豐富和生動得多,悠久的歷史,是需要這些建筑來支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真要感謝青城,感謝民風淳樸的青城人,給世人留下了如此珍貴無比的文化遺產(chǎn)。
一路走來,一路品味著。許多原以為不朽的東西速朽了,一些不被人關(guān)注的東西得到了永生,這就是青城帶給我的感悟。
青城,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本文為2014年“毅然杯”絲綢之路·蘭州文化散文大獎賽優(yōu)秀獎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