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長吟
飄風自南
文圖/陳長吟
1
“飄風自南”是一塊匾,掛在周公廟內(nèi)。語詞出于《詩經(jīng)·大雅·卷阿》篇中的“有卷者阿,飄風自南”,由清時廟王村學士王麟寫于道光二年(1822),大楷涂金,清神醒目。
可以想象,一陣陣清涼的和風,從南邊的川道上吹過來,夾帶著麥香與草味,在鼻中回旋,在身上撫摸,在心頭流動,那是多么愜意。
第一次到周公廟,我就被它的優(yōu)雅環(huán)境所吸引。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6公里處,面向秦川古道,背靠鳳凰山,東、西、北三面以山為墻,南向敞開,狀若簸箕。
朋友徐岳說,他在廟內(nèi)住過一個夏天,暑熱的中午出外去汗流浹背,但晚上室內(nèi)還要蓋薄被子。院里樹木茂密,卻沒有蚊蟲,甚為奇特。
岐山文友道,古時天下鳳凰鳥可能不少,但能鳴叫的只有此地。這是周文王棲息在鳳凰山上,親耳聽到的,故有“鳳鳴岐山”之典。
廟主楊慧敏介紹,當年,這兒是周王朝貴族祭祖游歌的場所,也是中國最早的風景區(qū)?!对娊?jīng)》中記載:“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p>
話都有理有據(jù),加深了我的印象。
2
幾十年前,我就來過周公廟,當時游人較少,感覺寂靜自然。今年再來,還是原樣,古風老貌,沒有過度開發(fā)。又見周公,飄逸依舊。
陜西的歷史文物遺跡很多,看大秦,要去咸陽和臨潼;尋漢唐,要在西安城內(nèi)外;敬佛教,要到終南山前……但要追溯時間更早的周朝,還得來寶雞及岐山。
這座周公廟,建于1380多年前,其中有30余座古建筑,厚碑石刻眾多。走著走著,一棵大樹橫躺路邊,這是漢槐,別看它老態(tài)蒼蒼,但生命力不衰,即便站不穩(wěn)了,全身側(cè)臥,那枝干仍然向上長,逢春又吐綠芽。
周公廟內(nèi),最有名的,當然是三公殿了。在周公的獻殿門庭,我看到一副楹聯(lián),內(nèi)容是:“制大禮作大樂并戟大亂大德大名垂宇宙,訓(xùn)多士誥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藝貫古今?!被旧细爬酥芄墓?。在太公獻殿,也有一副楹聯(lián),內(nèi)容是:“此老天下稱大老,惟公終古配周公。”在召公獻殿,仍有楹聯(lián):“愛遺甘棠留古今,故尋周跡赴卷阿。”都描述得很準確。
要詳解內(nèi)情,可去讀《史記》;想聽故事,有《封神演義》參閱。
最觸動人心的,我覺得是民間傳奇人物姜嫄和后稷。據(jù)說姜嫄野祭時踩踏巨人腳跡,懷孕生下后稷,以為不祥,便丟棄于隘巷,而過往牛、馬都避而不踩;又丟棄在山林,適逢林中人多,再棄于南河巨石上,飛鳥來用翅膀遮蓋,母狼來用乳汁喂養(yǎng)。于是姜嫄以為稷是神物,遂抱回撫養(yǎng)。人們尊稱姜嫄為“圣母”。后稷便是周朝的始祖,他研究各種糧食作物的規(guī)律,教民種植,開始了莊稼生產(chǎn),延續(xù)到今。
姜嫄正殿的楹聯(lián)是:“培斯世奇男異女,育周家圣子賢孫?!?/p>
3
周公廟最熱鬧的時節(jié),是香火廟會。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會有陜、甘、寧、川、晉、豫各地的群眾,前來求神祈子、焚香還愿。
每天幾萬人,簇擁在廟前廟后、山上山下。那幾天簡直是鄉(xiāng)村的狂歡日,各種戲曲輪番登臺,各種雜耍陸續(xù)出場,各種小吃攤鋪密布,從懷中的小孩到百歲老人,都處在興奮狀態(tài)。
據(jù)說周公廟求子特別靈驗,因為有姜嫄圣母的精氣神保佑。廟內(nèi)西臺上建著“踩孕樓”,樓中有姜嫄踩過的石頭腳印,年輕婦女們進樓后不能說話,默默地燒香磕頭,然后抬起腳來,在石頭腳印上也踩一下,再低頭退出去。
周公廟碑亭
周公塑像
有孕、生子,還愿時帶著羊羔來,用開水一燙,羊兒鳴叫,“圣母”姜嫄就聽見了。舊時廟會期間,院里到處都跑著羊只,守廟人頓頓吃羊肉泡饃?,F(xiàn)在演變成紙羊,寫上字燃香火一燒,算是還愿了。
廟后的大殿溝,人們叫它“情人溝”。百米長的溝里,挖了許多窯洞。難受孕的女子,燒香后,當晚要與男人在窯洞里過夜,接受周公廟天地靈氣的感染和祝福。這男人,可以是丈夫,可以是情人,可以是偶遇……
這當然就有些民間傳說的色彩了。不過,中國很多有趣的事兒,是老百姓口口相傳下來的。在傳講時,未免就加進了想象與夸張的成分。
“情人溝”只是口頭野史,但溝里的窯洞還在,神秘尚留其中。
4
朋友說,周公廟有三靈:一是踩孕求子,二是八卦算命,三是玉石爺治病。
八卦就不說了,這玉石爺治病,卻有名堂。
在廟后的半山上,有個玄武玉像洞。據(jù)《岐山縣志》載:“昔年雷雨大作,山崖崩塌,閃顯而出?!倍磧?nèi)有漢白玉石雕玄武像一尊,高1米,通體潔白,面部豐滿,披發(fā)無冠,赤足戎裝,足踏龜蛇,仗劍而坐。人們認為這就是玄武的化身,取名為玄武玉像。因其質(zhì)地為玉石,當?shù)厝怂追Q為“玉石爺”。更為神奇的是,這尊玉石像與地底下的青石山體沒有分離,系一塊連山石。
很早以前,當?shù)氐娜罕娭芯陀小懊袷癄斚窨芍伟俨 钡恼f法,人們到廟里來,身體哪兒有毛病,就摸一摸玉石爺像的哪兒,再拍拍自己身上相應(yīng)的部位,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由于摸的人多,時間長了,玉石爺凸起的腦門和鼻梁已經(jīng)凹了下去,身體明亮光滑。廟會期間,摸像的人要排成長隊等候。
是否真有效果,不太清楚。反正沒有經(jīng)過科學驗證。但來到周公廟的人,都會上去摸一摸,民間信奉約定俗成。
哪怕是心理作用,也要試一試。向往美好,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玉石爺像
玄武玉像洞
德潤泉
5
周公廟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新聞爆熱。
甲骨文是中國古代文字中最早并體系較為完整的工具。
2003年12月14日,來自北京大學的徐教授,在周公廟散步時,無意間踢了一腳,拾起一看,不禁叫起來:“這是一片甲骨文?。 ?/p>
于是,考古工作者便駐扎在這里進行發(fā)掘。隨后,刻有“周公”、“文王”、“新邑”等西周時期人名、地名的周代甲骨文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
迄今為止,周公廟遺址共出土西周甲骨1萬多片,其中,可辨識的文字近2600個,是中國其他地區(qū)出土西周甲骨文字總和的兩倍多。
專家們稱此地為“西周殷墟”。
這其中有許多甲骨是周公旦本人使用過的。
風物靠遺留,故事靠傳說,考古講證據(jù)。
有人將這里呼為“周公別業(yè)”。的確,周公廟旁邊的棲鳳峽谷,植被豐茂,溫度適宜,景色優(yōu)美。
不妨登高望遠,向前看,秦嶺腳下的關(guān)中平原一線鋪展,煙樹迷蒙,壯闊大氣;往后瞧,鳳凰山與千山山脈相連,峰巒聳起,層層疊疊,鋪向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