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智
(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金山學(xué)院文學(xué)藝術(shù)系福建福州350002)
中美言語交際的文化對比分析
——以《家有兒女》及《摩登家庭》為例
柯智
(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金山學(xué)院文學(xué)藝術(shù)系福建福州350002)
相對于其他交流方式,言語交際是最能直觀反映交際差異的交際方式。文化差異讓我們欣賞了文化多樣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文化沖突的風(fēng)險。本文從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探索《家有兒女》和《摩登家庭》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言語交際的差異。文化對比分析視角的介入,不僅有助于提高英語學(xué)習(xí)者情景劇的欣賞水平,更有利于增強跨文化交際實力。
《家有兒女》;《摩登家庭》;文化對比;言語交際
《家有兒女》是一部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家庭情景喜劇,該劇的主題特色在于采用重組家庭作為講述故事的平臺,在形式風(fēng)格上,該劇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幽默詼諧。《摩登家庭》的主題圍繞三個有親緣關(guān)系的美國家庭展開,采取仿紀(jì)錄片的形式講述了極具代表的三個典型的美國家庭復(fù)雜而混亂的日常生活,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美劇之一。
文化維度理論是由著名社會心理學(xué)家吉爾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一個用以分析文化差異的理論框架,廣泛被應(yīng)用于跨文化心理學(xué),跨國公司員工管理以及跨文化交際各個領(lǐng)域。該理論采用因素分析法,描述社會文化對個體成員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價值觀與個體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文化維度理論提出了衡量文化差異的五個維度:權(quán)利距離,不確定的規(guī)避性,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男性化與女性化,以及長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家有兒女》和《摩登家庭》兩部情景劇均取材于家庭生活,因此,劇本臺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種文化在日常言語交際上的差異。從言語交際的不同功能看,中美在言語交際上的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寒暄、道歉和邀請三個方面:
首先,寒暄的目的在于“建立或者保持個人或者社會交際,而不在于傳達信息”。(竇衛(wèi)霖:94)在寒暄的交流方式上,美國人相對于中國人更為直接;在寒暄的話題上,中國人更傾向于通過詢問較為私人化的問題來縮短與說話者的距離。例:
張?zhí)褐x謝,謝謝。你們吃飯了沒有?
(《家有兒女》第一季第75集)
Mitchell:Hey.Hi。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19集)
其次,中美文化在道謝方面的差異集中體現(xiàn)兩方面:首先,在美國文化語境下,“thank you”這個詞的適用交際范疇要比中國的“謝謝”更大;其次,在致謝以及對對方道謝作出回應(yīng)上,中國人更加委婉謙虛。例:
劉星:老爸!理解萬歲呀!
(《家有兒女》第一季第92集)
Cameron:Thank you.Thank you for that.That's very sweet.thanks.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16集)
再次,中美文化在邀請方面也有文化差異,在美國文化中,一旦發(fā)出邀請,時間和地點十分確定,而在中國文化中,邀請隨時都可以發(fā)出,部分邀請僅僅代表說話者的交流愿望,并非真正有邀請之義。例:
劉梅:沒事,坐會兒,都來了。
劉星:媽,怎么讓他們坐下了呢,等等就來不及啦。
(《家有兒女》第二季第4集)
Mitchell:Charlie Bingham just invited us over.I said I’d check with you.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16集)
3.1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在文化維度理論中,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層面反映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不同的社會對集體和個人的不同態(tài)度。在推崇集體主義的國家中,個體須考慮集體的共同利益以及他人的個體利益;而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每個人首先顧及自身利益。例:
夏東海:誰讓你是哥哥呢,哥哥幫弟弟,這還討價還價啊?
(《家有兒女》第一季第30集)Cameron:Uh,well,what did you say?
Mitchell:I said I'd check with you.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2集)
夏東海在用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引導(dǎo)孩子,指出每個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是理所當(dāng)然的。相比之下,當(dāng)朋友提出聚會邀請時,米歇爾并沒有馬上答應(yīng)邀請(集體利益),而是要首先核對愛人的時間(個體利益)再確定是否出席。相比之下,中國是傾向于推崇集體主義的國家,而美國則傾向于個人主義。
3.2 權(quán)利距離
權(quán)力距離用來表示人們對組織中權(quán)力分配不平等情況的接受程度,權(quán)力距離有大小之分,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現(xiàn)在權(quán)力距離上的差異是不同的。例:
夏東海:作為小雪的父親,我就會馬上聯(lián)絡(luò)你的父親,連同校方處理這個問題,將反對早戀進行底到底,到底?。?!
(《家有兒女》第一季第6集)
Gloria:Please forgive me!
Please,stop my suffering!Say something terrible about me so that we can be even like Steven.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8集)
這是兩段家長和子女之間的對話。在中文對話中,夏東海作為父親對女兒的所謂的“戀愛對象”進行說服和教導(dǎo)。而在英文對話中,由于擔(dān)心自己不當(dāng)?shù)难哉Z對兒子的自尊造成傷害,格洛麗亞把自己放在更低的姿態(tài),懇請兒子原諒。這種對話場景在中國文化語境下是十分少見的。
3.3 不確定規(guī)避性
不確定規(guī)避性指的是一個社會感受到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脅程度。并試圖以提供較大的職業(yè)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規(guī)則,不容忍偏離觀點和行為,相信絕對知識和專家評定等手段來避免這些情景。例:
劉梅:高中正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積累知識的階段,你們應(yīng)該把精力放在學(xué)習(xí)上啊,談戀愛那都是大人的事兒,你們應(yīng)該預(yù)知未來呀,是不是?
(《家有兒女》第一季第6集)
Gloria:Okay,if that's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摩登家庭》第一季第1集)
在對話中,家長分別提出各自對“早戀”的看法。劉梅認(rèn)為早戀應(yīng)該避免,“高中正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積累知識的階段...應(yīng)該預(yù)知未來”,因此作為學(xué)生必須遵守規(guī)則,不做超越學(xué)生本職和年齡范圍的事情;而格洛麗亞則認(rèn)為“孩子想做的事情就應(yīng)當(dāng)受到鼓勵”,并未感受到早戀的負面影響,也未提及未來。相比之下,中國是不確定性避免程度較高的社會,而美國是不確定性避免程度較低的社會。
本文以兩部情景劇為文本基礎(chǔ),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兩種文化在言語交際上的差異,并采用文化維度理論的其中三個維度對中美言語交際差異進行了文化對比分析。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中國和西方國家文化交流愈加緊密。中美言語交際的差異,取決于各自文化價值觀的不同,跨文化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在于理解各種異質(zhì)文化的基礎(chǔ)上求同存異,增強合作,促進交流。英語學(xué)習(xí)者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外語學(xué)習(xí)能力,更要注重提高對跨文化交際理論以及各種文化價值觀的認(rèn)識。
[1]竇衛(wèi)霖.跨文化商務(wù)交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Verbal Communication——A Case Study of Home with Kids and Modern Families
Ke Zhi
(Literature and Art Department,Jinshan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jian Fuzhou 350002)
Compared with other forms of communicati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s.Culture differences allow us to appreciate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but also cause culture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communicator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Culture Dimension Theory,and probes into culture differences on verbal communications in Home with Kids and Modern Families.The use of cross-cultural analysis perspective can be helpful not only in improving English learners’appreciation on sitcoms,but also increasing their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ome with Kids;Modern Families;Cross-cultural analysis;Verbal communication
G125
A
2095-7327(2015)-0186-02